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惠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阳实践和探索

2015-09-04 06:04周兆木高立定
绿色中国 2015年13期
关键词:富阳绿色生态

文/周兆木 高立定 王 昕

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惠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阳实践和探索

文/周兆木 高立定 王 昕

Ecological Green Development Benefits People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天签下五大项目。这些项目带着“互联网”和“文创”元素,没有污染,还接地气。利用先进的IT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科学地生产出不施化肥、不使用激素的绿色有机蔬菜,这是由北京阿卡控股有限公司带到洞桥镇文村的生态项目。而黄公望村因其特殊的区域位置、良好的山水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颇受艺术家们青睐,这次北京德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看中了黄公望村,想在黄公望村建一个“自在——公望”艺术小镇项目。浙江水来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自然水资源微循环灌溉系统》专利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这是一项绿色农业节水技术,也是土地占补平衡中的一项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它可以把长江以南的坡度小于25度的所有旱地改造成高产水田,依靠天然降水就可以解决水稻灌溉问题,是一项农田水利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这是富阳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指引下,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富阳的实践表明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赢得了金山银山 何斌 摄

用绿色发展理念 做好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理念更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富阳区把产业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产能作为绿色发展的重头戏,从改造传统产业入手,实施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举措。

造纸行业是富阳的传统产业,又是支柱产业,已有1900多年历史。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造纸业成为富阳的一大污染产业。为了加快整合造纸产业,使传统产业发挥新的活力,融入绿色发展的行列,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贡献,富阳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用“绿色”理念,加快造纸产业转型升级是杭州市富阳区委、区政府发展经济、治理污染的民生工程。2006年~2013年实施的6轮造纸企业淘汰关停工作中,全区先后淘汰关停“低小散”造纸生产线400余条,涉及企业300余家,使造纸产能得到控制,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削减,穿城而过的富春江水环境压力也得到缓解。

特别是近两年来,富阳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治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和上大压小、扶优劣汰的造纸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除前5轮淘汰关停的造纸企业外,近两年共淘汰关停造纸企业107家,规范提升113家,整合入园17家,造纸企业入园率达87%以上。

造纸废水主要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废水排放量削减41.9%、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8.3%。结合钱塘江流域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富阳对造纸企业按照吨纸废水排放量控制在10吨以内等要求进行整治,确保造纸业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在造纸行业转型升级中,富阳克服了重重困难。据富阳区环保局副局长陆兴龙介绍,他们采用环保倒逼、限小劣汰、产能置换、买卖自愿、妥善安置职工、限期退出有奖励等举措,稳步推进造纸行业转型升级。

关停淘汰后,部分造纸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其他产业。高峰化纤PET塑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造纸企业,由于符合产能转换企业转型要求,新厂获批手续很快就办好了。

“全部投产后的年产能将达到3.5万吨,产值可达2亿~3亿元。”公司董事长刘军介绍说,更重要的是,生产设备科技含量高,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废气,还能利用附近造纸厂的废塑料,属于资源再生行业。

2003年建厂的富阳新民纸业原以生产涂布灰底白板纸为主,审批产能3万吨,每年可实现近8000万元的产值,但由于产能达不到整治提升条件,被列入第六轮关停名单。根据要求,该企业可以生产到2015年底,但企业却提前一年半关停,一方面因为造纸产能转换之后提前关停可以拿到40多万元的关停奖,更重要的是为新组建的浙江新汇田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腾出厂房,以便早日开工建设。目前,转产后的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4月正式投产,每天可生产高尔夫球6万多个,年产值达3亿元,是原来造纸产值的4倍。二期、三期工程也在紧张地筹备中。

“早关停、多得益,更重要的是早转型、早主动。”企业负责人俞新民说,提前拆除生产线后,原有的28亩旧厂区进行了厂房改造、局部拆建,既节约了基建资金,又缩短了高尔夫球项目的建设周期,赢得发展先机。

除了企业自行转型其他产业外,造纸行业内部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加快组建造纸企业大集团,也使传统产业焕发青春。

今年1月底,永泰集团与正大集团决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联合组建浙江省最大的造纸“航母”永正集团,将打造集造纸、治污、供热于一体的大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兼并收购其他造纸企业,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优环境、做响品牌,把企业建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大型造纸企业集团。“这是富阳造纸业下一步转型升级的方向。”富阳区环保局局长李百山说。

在此基础上,富阳区以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富阳传化智能公路港物流基地落户在灵桥镇杨元坎地块。该项目立足富阳,着眼杭州经济圈,辐射长三角,占地260余亩,总投资超过6亿元,目标是把该基地打造成大杭州西部“经营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交易环境最优”的综合性现代化物流枢纽,形成集交易中心、运输中心、配送中心、仓储中心、配套服务中心“4+1”功能的现代化物流集群。现已有250余家物流企业入驻,日流动车辆2000多辆,平均降低周边企业物流成本30%~40%。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富春江水保持了美丽的容颜

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使富阳逐步走上绿色发展道路。近几年,富阳保持定力,顶住压力,紧盯固定资产投入和工业性投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三年工业性投入增幅超过15%,固定资产投入增幅超过20%,为富阳发展积蓄后劲。自去年以来,按照省、杭州市委决策部署,把发展信息(智慧)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硅谷小镇”、“机器人小镇”、“先进制造小镇”、“医药小镇”等四大小镇建设,信息(智慧)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先后引进京东集团、大华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富阳的绿色产业发展已经渐入佳境。

今年4月,京东集团在浙江地区最大的布局项目正式运营,预计今年能实现销售产值50亿元,税收5000万元。2014年,全区实现智慧经济产业增加值54亿元,占GDP比重为9%,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学、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占GDP比重为15%,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信息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占GDP比重为18%。全区三产结构由2005年的10:60:30转变为2014年7:53:40,第三产业首次突破40%。

在大量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的同时,“十二五”以来,富阳财政收入却实现了“四连增”,其中2011年财政收入为77.1亿元,2014年财政收入达到88.42亿元,年增幅达3.67个百分点,富阳转型升级后的绿色经济进一步显现。

用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水环境治理

今年五一小长假,位于富阳区湖源乡境内的壶源溪漂流,接待了1000多名游客,在青山绿水间亲近大自然。

这个被誉为“富春第一漂”的壶源溪漂流项目4月底开门纳客,游客乘坐皮划艇沿着急流穿石、绕壁,最后来到一片开阔水域,动静结合又不失惊险刺激。“沿途蓝天白云掩映,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青山环绕,真可谓是艇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举起大拇指,为壶源溪水质及两岸风景点赞。

谁能想到,5年前的壶源溪曾是一条污染严重的溪流,两岸有不少锌化工企业,污水虽经处理,但溪水重金属严重超标,水质最差时为劣五类。两岸群众守着溪水不能用,不能下溪淘米洗菜,壶源溪的污染成为人们的一块心病。

为了还绿水青山于民,建设生态文明城乡,富阳区委、区政府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行动,实施了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大行动,开展溪流水质大排查,实行挂图作战,责任分解到部门,乡镇、企业和行政村,建立了以区委、区政府领导、乡镇(街道)领导负责制的河长制和五水共治“8+23+24”的工作体系,强有力地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溪流的环境综合治理。

“五水共治”让富阳的山水更美,吸引了大批游客

“三江两岸”治理是杭州市为了保护富春江、新安江、钱塘江水环境的重大举措。富阳境内有“一江十溪”,江河溪流构成了富阳独特的山水环境。尤其是境内52公里富春江,孕育了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驻足游览。

为了保护富春江这条母亲河,富阳区着力打造沿江绿色长廊,改善富春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北支江是富春江的一条最大支流,由于沿岸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支流水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在水岸环境整治和南北两岸景观综合整治中,投资近5亿元,针对河道现状,关停沿江污染企业,建设沿江公园、游步道、慢跑道、自行车道、木栈道和亲水平台等,并根据季节特点和地形地貌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兼种一些有色彩的植物,使江岸植被景观有段落、有色彩、有层次,还利用区域内的葡萄园、苗圃、茶园等原生态效果,使北支江两岸景色更加秀丽,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五水共治”是近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治水任务,富阳区明确“半年消灭垃圾河”和“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并制订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及抓节水三年行动计划,安排的项目投资额达到100.2亿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截至今年5月,已提前完成13条垃圾河、217.4公里整治任务;9条黑臭河、155.46公里的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完成生态河道综合治理36公里,区级河道全部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年投入河道保洁经费1000万元,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清理工作和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任务,关停保护区内企业8家,拆除沙场码头135座,县(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在重点流域和行业整治中,富阳区共关停各类重污染企业170家。常安镇横槎村上世纪80年代起在村边的壶源溪沿岸办起了20多家硫酸锌、小冶炼企业,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溪水却被污染了。

当了26年的老村支书何光玉,曾被称为村里的“功臣”、老百姓致富的带头人。他说,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全村的“罪人”。小时候常在这条溪里游泳、抓鱼、摸蟹,自从企业办起来以后,随着污染的加重,溪里的鱼就不见了,连溪里的石头都变得黄黄的。

为了改善壶源溪水质,富阳区、镇两级将横槎村沿壶源溪边的企业全部关停。原来的厂址建成了公园、绿化带,沿溪进行了生态修复,投入资金达300余万元。如今的壶源溪再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消失多年的石斑鱼又回来了。

用绿色发展理念 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富阳的美丽在于山水相映,绿水环山翠,山映白云间。富春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很大程度取决于散落于群山中的大小村庄和乡镇。富阳区委书记姜军说:“生态优先,要从美丽乡镇抓起,把生态文明延伸到广大农村。”同时,富阳农村的发展道路不应照搬城市模式,应适当保留原始生态风貌。城与乡有机统一,做到“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使得城乡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村镇建设,打造城乡统筹的美丽富阳新样本。近年来,富阳区每年安排不少于上年度财政支出1.2%的资金作为生态区建设专项经费。结合富阳实际,把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生态建设划分为城市主导型、综合发展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生态环保型5类,实行分类考核,增加了环境质量方面的考核,使整个考核指标进入绿色体系,生态环境抓好了同样可以在年终考核中得第一。这样,极大地调动了生态乡镇、村创建的积极性。

生态村镇创建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富阳迈向生态文明的风向标。富阳区常安镇被列为农业主导型乡镇分类考核后,结合小化工整治,取缔关停小熔炼、小化工企业30余家,在永安山建立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亚洲最大的滑翔伞基地及300亩景山油茶基地、450亩幸福苗木基地、700亩横溪芦笋基地,办起水映山庄、吉庆农庄和杏梅坞农家乐。一个集特色农业、运动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圈已然形成。

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富阳区提出因地制宜,建设自然资源保护型、工业循环发达型、生态农业先进型、能源永续利用型、生态综合效益型生态村,紧紧围绕生态市(县)创建目标,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认真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和“百千工程”、“清洁城乡”等活动,把生态乡镇村创建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使生态型城市扎实有效推进。

截至目前,富阳区24个乡镇(街道)均创建成为杭州市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有20个。

富阳区万市镇曾以“三块石头打天下(石灰石、方解石、石煤)”著称,在生态乡镇创建过程中,镇党委政府采取铁腕整治和兼顾利益的方式,集全镇之力整治石灰窑污染。截至去年底,全镇所有石灰窑全部关停,终结了“三块石头打天下”的历史,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万市镇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走进万市区域,过去粉尘飞舞的现象不见了,青山绿水的自然本来面目已经得到还原。

坚持生态优先,为描绘“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截至去年底,富阳区创建杭州市级生态村196个,其中国家级生态村1个。累计完成生态建设“1250”工程708个,完成废弃矿山修复69家,建成黄公望、新沙岛、云水湾等3个风情小镇,建设3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连续两年荣获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县(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从改善环境质量抓起,为农民创建宜居宜农的良好环境。富阳区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置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先决条件。截至目前,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29套、生活污水处理池1360万平方米,建成户用人工湿地处理2385只、农村改厕148844户。在此基础上,按区域、分批次对144个村(约6.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提升改造工作。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为有效处置生活垃圾,全区建成生活垃圾房3000余座,发放垃圾桶10万余只,建立了“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良好的生态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把多绿创建和生态宣传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行官,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到社区、学校、企业,先后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2所、杭州市级4所、富阳区级38所及环境教育基地4家(其中,省级2家、杭州市级2家)。利用“一报二台一网”,开辟专栏、专版、公益广告等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报道生态建设情况,并在全国多种报刊发表稿件。在区域内“一江十溪”流域设立公益广告牌,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城市主要道路、乡镇(街道)及公交大巴上设立大型广告、灯箱广告、彩画广告等,宣传生态环保,扩大受众面,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用绿色发展理念实践生态惠民

经过整治的壶源溪,如今山青水碧,呈现出一派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象。今年4月底在政府的指导下,壶源溪开发了生态漂流项目,项目所在的湖源乡窈口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他们凭借着良好的生态优势,保护和开发村落文化、农耕美食、休闲野趣,发展成为集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整村农家乐。全村26家农家乐,一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淡季,不仅周末必定客满,周一至周五也有不少游客来吃住,节假日还得提前预约。“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农家乐单项经济收入超过1300万元。”窈口村支书乐呵呵地说。

湖源乡的蜕变,是富阳生态环境改善、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富阳,生态环境正吸引着源源不断愿为“好山好水好空气”埋单的游客。2014年,全区接待游客799.3万人次,旅游收入70.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8%与18%。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1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2012年以来,富阳始终坚持“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的理念,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城与乡的和谐统一、田园风情和人文特色的相得益彰,建设让城里人向往、让村民依恋、让外来者痴迷的新农村。规划布局上,进一步优化小城市、中心镇(村)建设布局,形成了“梦里银湖”、“激情场口”等4条串珠成链的精品线路;产业发展上,扎实推进“两区一基地”建设,形成了新登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里山安顶云雾茶产业园、渔山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等一大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环境建设上,保持好农村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把城市的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让农村既有美好的田园风光,又有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美丽乡村”建设,让富春大地的村庄环境更加洁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洞桥镇位于富阳区西北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置身其间,犹如走进一个“天然氧吧”。这里是富阳的香榧产业基地,拥有上万亩香榧林,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不小的经济收入。然而,如今的洞桥,不仅仅拥有“绿色经济”,还有“黄色经济”、“红色经济”、“黑色经济”……借助优美的风景、深厚的古韵,成为富阳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从2010年开始,聪明的洞桥人用油菜花和麦苗,在贤德、石羊等村打造“色块农业”,“洞桥”、“富裕阳光”、“美丽中国”……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大地艺术作品,成为山乡春天里一道烂漫风景,吸引了富阳本地以及杭州、上海等地游客纷至沓来。

2014年春,驴友在该镇大溪村海拔300多米的云台山上,发现了上百亩树龄超过30年的野生杜鹃花。一时间,花海照片红遍本地网络,吸引了四方游客。今年4月,每天数千游客登云台山赏花,给大溪村村民带来400多万元的收入。大坞村存留着20多幢由灰黑的石灰石垒叠而成的传统古民居。2012年7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以特有的眼光,发现此处属国内罕见的原始美丽村落,将之称为“真正的建筑艺术”。

2014年6月,洞桥镇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镇,由王澍领衔规划设计,对大坞、文村等几个古村落进行综合改造、修缮,打造具有新型城镇化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村民于福娟说,过去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留在本地工作,因为家乡遍地有挣钱的机会。

东洲街道黄公望村得《富春山居图》的灵气,已成为体现子久风范、文化气息浓郁的风情小镇,且已创建成为杭州市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龙门镇启动“古镇复兴”五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注重古建筑的保护和孙吴文化的传承,保持了山乡古镇的风貌。新登、场口、万市等乡镇依托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和古城、古村落、古银杏、江湾湖泊等资源,通过“洁美城乡”等行动,展现了四时风光各不同的田园风情。里山、渔山、永昌等乡镇开发安顶高山云雾茶、千亩连片稻田、万亩笋用竹林等现代农业资源,打造精品农业和休闲风情游,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富阳各级党委政府也积极引导各地农村和广大农民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绿色经济,全区观光农业、农家乐、养老养生、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及农事节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好山好水好空气,让山村、沙洲成为城里人热门的度假目的地,“绿水青山”不断“淌金流银”,“美丽乡村”孕育出多彩多姿的“绿色经济”。

被誉为“江心绿叶”的新沙岛上,投资5.8亿元的玫瑰园首期项目于5月1日开园迎客,300亩玫瑰园里的400多种玫瑰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吸引了大批游人,3天假期里共有15000多人“相约玫瑰”。灵桥镇流转土地1500亩,引进浙江龙灿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玫瑰花研发、种植和加工,结合文化创意、运动休闲来发展观光旅游业,打造成爱情玫瑰文化主题园、水陆空全栖婚庆婚典圣地、婚纱拍摄基地、爱情微电影拍摄基地。

“农家乐,旅游者也乐。”作为国内农家乐先行者的新沙岛,如今已化身为集露营、烧烤、骑行、采摘于一体的运动休闲旅游综合体,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岛上的新沙村,开出了39家民宿型农家乐,有床位数306个,2014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解决村民就业人数100多人。新沙岛所在的东洲街道,凭借得天独厚的“一江两湾三岛”生态资源和黄公望隐居地等人文资源,为“美丽富阳”集聚了大量人气。

截至2014年底,富阳已培育成熟的民宿村5个(湖源窈口村,东洲黄公望村、新沙村,新登半山村,万市杨家村),现有民宿经营户177户,床位数1674张,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46万人次,经营收入1.8亿元。未来三年,富阳将集中培育民宿示范村20个,发展民宿经营户40户,到2017年底实现现代民宿年接待量160万人次,经营收入1亿元以上。

“绿色经济”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富阳城乡居民生活,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0元,增长11.3%,连续11年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1.75:1。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惠民,实惠的是老百姓。

(责编:张志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俞剑锋 摄

猜你喜欢
富阳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2017环浙自行车嘉年华富阳站圆满落幕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生态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