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个恒等式——(美)达纳·麦肯齐《无言的宇宙》

2015-09-05 22:28
普洱 2015年6期
关键词:麦肯齐恒等式尝试

仔细想想,在我们的生命里,似乎还是有那样一段时间,我们是喜欢数学的。那段时间,可能起始于你用刚学会的算术,帮妈妈算明白了白天买菜的账;或者是用新买的圆规,在多次尝试后终于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可是多年以后,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数学”的乐趣,似乎早已被课堂上反复而枯燥的推演,或是试卷上那一堆堆奇怪而不知所云的符号搞得荡然无存了。

事实上,数学在大多数人的世界里从“有趣”变得“可怕”,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份,由一个主动的“使用者”,变成了被动的“解决者”。当我们以自己肤浅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旦解决,收获的成就感自然非常美妙;可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我们“必须”用数学,来解决一些我们根本不懂得有怎样具体意义的抽象问题。这就让数学变成了一种虚无飘渺的奇怪东西一一我们搞不懂它的意义,可却需要为了“数学”而“数学”一一用数学来算账,欣赏几何图形的美妙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困难,但在不明就里的状态下去“实践数学”,实在是莫名其妙的事情。

因而,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数学书”,《无言的宇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对于我们这些在这一领域并不具备突出天赋的普通人来说,“什么是数学”,以及它的实在意义。在作者达纳·麦肯齐看来,数学是一个由等式构成的世界一一无数严谨而生动的逻辑结构与验算事实,造就了数学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体系。尽管随着研究者的探索, “数学大厦”也面临着自身的不自洽性带来的危机,但由于它可以脱离这个世界而存在一一物理、化学或是其他自然科学永远要依托“这个世界”而存在,因而只能望其项背一一它显然具有更加卓越的意义。而这种卓越,使得它尽管越来越少地作为主体出现,但任何与“这个世界”有关的课题,都离不开它作为基础。这也就意味着数学研究,实际上可以作为智慧本身的一种表现形式,毕竟智慧,主宰了人类的认知程度一一数学亦如此。

以数学形式表达人类所认知的这个宇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让人直观地接触“无穷远”之外的视野。这是人类为自己的认知能力作出的努力,更是对博尔赫斯所说,人类的“本源的恐惧”一一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的悬殊对比一一做出的最好回应。如果找到一个公式,可以演算出这个世界所有的可能,那么人类是不是真的就把一切都“尽在掌握”了呢?这是关于征服的本能,而数学,则是容纳这本能的所在。因而对这样一幢伟大而崇高的“数学大厦”的介绍,达纳·麦肯齐以自己优雅的文笔和睿智的选择,带来了最具代表性的24个“数学时刻”。这里容纳了人类智慧的闪光,更展现了作为一个具有野心的智慧体,人类的潜能与希望。

毕竟这个世界,大概也是个恒等式一一左边是想象力,右边是你的尝试与努力。

你是否也能证明它呢?

猜你喜欢
麦肯齐恒等式尝试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
离开世界首富后,麦肯奇“下嫁”中学教师
一类新的m重Rogers-Ramanujan恒等式及应用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麦肯齐:有底气与世界首富分手
麦肯齐:有底气与世界首富分手
Weideman公式的证明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