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炮

2015-09-08 13:14金倜生
少林与太极 2015年1期
关键词:暗器

金倜生

一、袖炮之构造

袖炮亦为袖中所藏之暗器,其制极古,形式则与弩相似,亦与弓上加一臂,装有机关以发石击人者。

其臂为方筒形,一端架于弓弣之上。两侧皆有一细小之槽,长与臂相差少许,弓弦即横贯其中,因此槽之关系,可以上下移动。臂之中部则为炮堂,用贮炮子。臂之后部为弩机,半装于臂之外,即用手钩拨之处;其另一半则嵌在炮之末端,为扣弦之具。炮堂为一圆槽形,并不宽畅,四围大小。仅容一子,子即安于弦上。唯炮子在长度之内,可以叠置若干,并不限定为一子。

此种弩横侧约六寸,臂长约七寸,藏于袖中,用袖钩四面搭住,用时仅一拨弩机,石子即陆续打出。炮子以坚实之石为之,如用天然生成之石卵则更佳,其大小约如指面,发射时其力颇足。

唯此种暗器,携带不及袖箭之为便利,盖弩之横侧,所占地位极大,非宽袍大袖者不能容,而普通夜行之人,其装束类皆短衣狭袖,取其轻便,则无法可以带此袖炮矣。

二、袖炮之练习

袖炮之形式,既如上述。其效用虽极大,而携带颇感不便,故练者较少。

至其练法,则与袖箭大同小异,盖皆扳机发矢,从袖中取人者。唯一则用矢,一则用石;一则利用弹簧,一则利用弓弦耳。若言取准之道,袖箭则完全在握筒之中食二指,袖炮则完全司之于弩臂,但执弩臂,使其口拟定所欲取之物,然后拨机发石,自能命中。

唯在拨机之际,其力宜贯注,使弩固定,不可稍有震动。盖手若稍一震动,则弩臂亦必因之而摇摇不定,所发之石,必难冀其中的,此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也。在发石处只须高低一二分之微,及至目标所在处,则必高低至一二尺之巨。是在学者必须注意者也。

练袖炮之靶子,亦宜用土垣。先自距靶二三丈处起,因此物发石,完全仗机关之力,取准亦较以手发之各种暗器为易,故起手时即稍远亦无妨也,以后逐渐移远,以至弩力竭处为止(即如弩能及百步者,即练至距靶百步为止也)。其目标自对径一尺起,至钱大为止。其炮子则自一丸起,至六七丸为度。盖以子愈多而发劲愈减,着物之力,亦愈薄弱也。

练习袖炮,如能勤下工夫,则一年之后,必能百发百中,用以临敌。亦甚锐利。

三、袖炮之源流

袖炮一物考,其源流亦在宋代。弩团既盛行于其时,材技之士,应运而生。乃于此道精益求精,发明种种不同之武器矣。按《宋史·兵志》所载,岢岚军别置床子弩炮手。此所谓床子弩炮者,即今袖炮之所由仿也。岢岚县本属山西,隋置为镇,唐改为岚谷县,宋置岢岚军,按此则弩炮一物,实创自山西。

而发明紧背低头花装弩及踏弩之徐亮臣,本为山西人,故疑此物亦为徐所手造。宋代之弩炮形式较巨,后人乃援其法而缩小之,改为袖炮,以为江湖流传之暗器,山陕派武术学者尤多。

同州蒋昌俊者,以武世其家,在清凉寺学技者历十余载。清凉寺固少林旁支,以武术著称于世者。其师慧定禅师,本此中高手,见蒋为人谦和有礼,绝无骄矜夸张之气,甚爱之,悉以其平生所学授之。故凡少林家法,蒋无有不能者,袖炮之技,尤称独绝,非但以百发百中,且能一手上弦,一手入子,发时指挥如意,可随意移动,弩口所指,必无虚发,而叠子六七枚,发出时固如贯珠,竟能取几处不同之目标。此等技术,世无能者。

后挟技游四方,至湘之平浏交界处,忽误入盗窟,为群贼所困。蒋亦素知平浏之人,皆擅技击,欲一觇之,倚壁而待,盗众攻之急,则左右走避,徐即以手按袖炮,择其为首者数人击之,石发而应手倒者共五人,且皆洞其左肩巢。盗稍怯。蒋又举手拟之曰:“不速退者,即饮此弹丸。”盗竟散去,蒋卒无恙。

猜你喜欢
暗器
暗器高手的独门绝技
唐门
暗器——远去的武林冷兵江湖
天下第一毒
天下第一毒
无限追踪⑦
真假古俑
暗器
暗器
危害健康的“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