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这么定位耿林莽

2015-09-08 10:50王志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林莽散文诗鲁迅

我为什么这么定位耿林莽?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我在首都师大的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从鲁迅到耿林莽”的命题。当时在场的《野草》研究与散文诗研究的著名学者就有:北京大学的孙玉石教授,首都师大的吴思敬与王光明教授等。还有不少当下最活跃的散文诗作家。

我的发言是这样结尾的:“现当代散文诗研究,是绕不过鲁迅的,也绕不过耿林莽。鲁迅与耿林莽,这是两个时代的散文诗的里程碑,是‘我们散文诗群所高擎的旗帜。”

我不是说耿林莽就是鲁迅,更不是说耿林莽可与鲁迅等量齐观,而是认为耿林莽是鲁迅传统的最杰出的继承者,其散文诗精神与鲁迅一脉相承。耿林莽在不少的笔谈中特别推崇鲁迅精神,他自认为:由于吸取了这些人文思想的光辉,散文诗骨骼才坚硬了起来。(王幅明《耿林莽访谈录》)

我在耿林莽的散文诗中清晰地看到他师承鲁迅而一路走来的轨迹,而且看到了游荡于其间的鲁迅的影子与魂灵。我这样定位耿林莽的认识,服从于我的艺术直觉,服从于我认真思考且深入研究的结论。我是很审慎而理性地提出此观点的。

会后我一直在反思:我是在抬高耿林莽吗?我这么定位有没有浮夸的成分?会不会有人怀疑我是哗众取宠呢?我非常想听到任何关于我这个观点的非议,甚至是炮轰的批判。

2013年6月,著名散文诗活动家、编辑家、诗人箫风在湖州主持召开耿林莽研讨会。盛会空前,散文诗界精英悉数到场,诗学顶层学者与著名诗人也欣然来聚。会议就“耿林莽散文诗与鲁迅精神”等研讨专题展开研讨。看来,将耿林莽与鲁迅并提,也开始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会上,得以与韩嘉川深谈。他希望我多做点耿林莽研究。他说:“知耿老者志清也。”说实在的,韩兄才是耿林莽的知音,是他的嫡传,三十年来与耿林莽亦师亦友。

著名散文诗作家王慧骐在其散文诗研究文章说:“以至出现了一个研究耿林莽而须先读王志清的有趣现象。”慧骐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活跃,他最近推出的《王慧骐与散文诗》(三卷本)对当下散文诗的不少“现象”具有很独到的看法。

其实,我对耿林莽的研究是很肤浅的,只看到了耿林莽的冰山一角。尤其让我很惶恐也很愧疚的是,我就写过几篇关于耿林莽的研究文章。

第一篇文字约写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篇文章收入我1996年出版的散文诗理论集《心智场景》里。非常骄傲的是,耿林莽散文诗的美学特质让我不幸言中。耿林莽在他的多本散文诗集自序中,屡屡提到我对他的这个评价。他说:

诗评家王志清先生在他的散文诗评论专著《心智场景》中辟专章评述我的散文诗时,有一个说法:“忧郁的耿林莽在深刻地读懂了生活读懂了时代也读懂了自我的时候,找到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方位,找到了‘个人的音调(屠格涅夫语),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战栗人心的忧郁美的散文诗文本。”还有:“到后来,则越是有苍茫感和穿透力,即有一种理性气势,给人以凛肌冽骨的战栗感受。”除去其中过誉的成分,就对我的散文诗美学质量的总体把握来说,我觉得是准确可信的。引述于此,或可有助于读者对这本诗集的“进入”。(《草鞋抒情·自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第二篇研究文章,就是2011年底在北京研讨会上的发言,题为《野草传统:从鲁迅到耿林莽》(《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第三篇文章发表在2012年7月《文学报》上,题为《大树·旗帜·风向标》,只是个印象式的文字。

第四篇文章题为《变与不变:耿林莽散文诗三十年》,是湖州会议上的发言,先发表于《香港散文诗》,《大沽河》,经修改后发表于《武陵学刊》(2014年第1期)。我在“摘要”中写道:耿林莽散文诗创作30年分为三个时期,即中年投入期、晚年变法期、耄耋化境期。耿林莽的散文诗创作求新求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的是形式、技术、题材、旨趣,不变的是诗中都有一个“忧郁”的内核,是悲悯情怀、深刻思想与适度先锋形式所构筑起来的忧郁美。因其“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不重复自己而不断创新,给人以日新日鲜的无穷活力;因其“不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以其主导风格的不断延续、始终如一、经久积淀,而使其“忧郁美”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在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出特有的风格印记。

充其量就是四篇文章!这不要说是难以抵达耿林莽研究的深度,就是凭我与耿老的知音知己的关系,这也是太说不过去的。

耿林莽以强烈的文学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虑意现实,关注当下,将诗的触角伸向现实的诸多领域,以象征性曲笔而作具有历史纵深感、生活现代感和人类命运感的深刻反思,理性光芒内敛而诗意精神外溢,具有一种悯情忧郁而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最能够接续与发扬鲁迅的《野草》精神。

耿林莽以他三十年从不间断的不懈与忠勇,始终关注中国散文诗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及时写下自己的思考,于文体歧视的夹缝中崛立,为散文诗赢得合法的生存权利而百折不挠地抗争,对当代中国散文诗创作发生着一种提升和引领的巨力。

耿林莽以其无私品格和人梯精神,尽其全力地提携后进,更多地关注富有实力和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散文诗人,为不少散文诗作家写序写评,其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与折服了一代散文诗作家。最近我还收到耿老的新著的《流淌的声音——中国当代散文诗百家精品赏读》。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耿林莽零票落选,周啸天11票捧杯。最能够传承鲁迅精神的耿林莽,却没有成为鲁迅文学奖的得主。我与耿老通话,他很淡然也很坦然。然而,王幅明等有正义感的作家却大为不平。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可笑。当下敢于大言其散文诗超过了耿林莽的,想必不会有几人;而在旧体诗的作者里,敢说超过周啸天的何止以千万计?耿林莽的散文诗,即便是与当下中国最优秀的诗人的新诗相比,也是绝不逊色的。

耿林莽出生于南通如皋,是我家乡人。我与耿林莽虽然仅见过一面,却保持有二十余年的交往,属于忘年交,属于精神知己。我们共同的语言很多,在很多问题上,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难道是因为我对耿林莽的偏爱而影响了我对他的准确判定?

我虽然也有点散文诗类的文学创作,但主要精力在文学理论上,已有三十年的学术研究经历,已发表几百万字的学术研究文字,形成了做学术的思维与敏感,也形成了做学术的言之有据而字字有根的严谨。正因为如此,我越来越感到,我这样定位耿林莽,是学术的急中生智的一种直觉,也是经久研究而沉淀的一种理性决断。我自信:历史将证明我关于耿林莽的定位,绝非哗众取宠的轻薄之见。

写下这些文字,我忽然想起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所说的一番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耿林莽,是中国散文诗的英雄。

猜你喜欢
林莽散文诗鲁迅
林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耿林莽四十年精美散文诗选》出版
鲁迅,好可爱一爹
散文诗八骏
鲁迅《自嘲》句
想起两本《林莽的诗》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