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析

2015-09-09 04:37刘友英朱大胜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67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南京0033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教学模式

刘友英 朱大胜 冯 勇 罗 淳.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67.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 江苏南京 0033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析

刘友英1朱大胜1冯 勇1罗 淳2
1.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2.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南京210033

通过对当前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校内教学建设及校外实习模式建设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工程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外,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各高校不断探索,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项目和时间、丰富实践教学类型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实习时间短,实习的内容及深度也远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第二,实习模式是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以参观为主,学生没有经过动手操作的训练,没有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巩固与提升过程,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第三,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指导欠缺深度。

此外,社会和企业不够重视高校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单纯追求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不愿接纳高校的学生实习;而政府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激励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地和技术人员与高校合作完成实习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高校又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建设高水平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经过对国内多家企业的充分调研,得到了很有价值的建议。一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人才类型集中在具有较高专业综合能力方面;二是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最需要加强的是化工设备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压力容器制造与检修方面的工艺技术知识和生产组织方面的管理知识;三是希望有条件进行实际上岗训练,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四是1~2年修订一次课程体系,并多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以免闭门造车。

纵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可知,单凭高校的一腔热情无法实现上述目标,唯有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企业、高校、学生三方良好互动式的实习实践基地,建立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方法,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建设

1.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社会需求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能力要求为依据,突出实践,强调应用,经过企业调研、培养规格及能力要求审定、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校企共同论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大实践类课时比重,实施实践教学辅助培养计划等。在培养方案的制(修)定过程中,参与的企业专家不少于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一,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紧贴社会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由4个层次9个模块组成,4年不断线。校企合作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人才,对部分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进行联合教学,以学生动手、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和评价为主,高校教师辅助,确保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不走过场。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1.2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根据企业调研和社会需求,课程建设主要围绕优质教材选用、自主开发课程实验、编写课程试题库(部分案例试题由企业技术人员编写)展开;教材建设方面,校企合作编写反映行业发展前沿技术的专业教材,并结合课程体系进行精品课程和课程群建设。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选择1~2门课程试点,实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课堂讲授和讨论,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补充和引导;部分专业课程实行内容项目化分解,由学生按小组进行资料准备、PPT制作、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建设双师型(教师、工程师)理论课程教学队伍,组建专业理论课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联合教学。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通过高校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到合作办学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等一系列形式,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与实践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引进和柔性聘用企业高级人才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兼职教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主讲教师,甚至部分内容可到企业现场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1.4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1.4.1校内实习基地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知识、能力和工程方面的要求,按照基础实践、工程认识、综合实践以及创新实践4个层次,采取校园资源共享、自建、校企共建和企业捐建等多种方式,建设集教学、实训和应用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校级公共实验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及专业实验室。

1.4.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按照“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产学研一体的、满足学生综合实训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其有效资源,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选择行业内先进、规范、企业文化氛围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完成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试点。图2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组成架构。

图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组成架构

1.5构建校外实习教学模式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突出实践、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加强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建设高效、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充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创“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1.5.1以学生为主体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

(1)教师的主导作用。企业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制定实习大纲,将实习任务分解为设计、制造、运行管理、检修、质检等多个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2)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选择实习模块,到有关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质量监测、检维修与管理等岗位跟班实习,当然也可以选择多个模块进行实习。实习时间可根据实习内容要求灵活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实习时间必须保证,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织指导;其余实习内容由学生提出要求,经企业批准,可在假期进行,由企业教师指导。

(3)加强实践性环节和创新性环节的锻炼。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性环节和创新性环节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学生分组,跟班实习,在不影响生产、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动手操作。例如,在理化检验车间实习期间,由技术人员先演示磁粉检验的操作过程,然后学生操作,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高涨,并热烈地和技术人员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创新性环节,下车间前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仔细观察,现场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还有哪些方面需改进,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自己的建议等。虽然目前以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也许还不能提出较深层次的建议,但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问题,如有同学提出工人的工作环境有待改进,某些加工设备老化等,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同。

1.5.2校企科研合作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生产技术应用性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科研水平,同时也可提高参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对这部分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研究,锻炼他们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不论是对以后的就业或是继续深造,均起着积极的作用。

1.5.3双师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真题真做。一种方式是学生到企业边实习边完成企业的毕业设计课题,企业教师指导。例如,本专业2012届学生到南京市锅检院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高强钢球罐检验与评价”,使学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训练,就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学生和企业皆大欢喜。第二种方式是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不脱产指导毕业设计,题目为企业的实际课题,学生不定期赴企业实习,了解课题内容,聆听企业教师指导;企业教师定期到学校进行过程指导。例如,我们聘请了中石化金陵石化高级工程师指导了2011届5位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他们提前了解企业以及就业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也可为企业招聘毕业生提供一个深度考察和了解的机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2 展望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形式。由于两者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不同,仅靠它们自身协调双方的利益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很难实现的,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以及法律法规保障才能实现。只有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从而转变观念,将校企合作变成自觉行为,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谋求双赢的长效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改进了教学方法,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使“教”与“学”互相促进,校与企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益更多,这是我们的目标。

[1] 花向红,邹进贵,向东.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7):114-116,149.

[2] 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121.

[3] 刘友英,朱大胜.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J].科技信息,2010(22):52-53.

[4]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The Analysis of Practice Teachingmode for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u Youying1, Zhu Dasheng1, Feng Yong1, Luo Chun2
1.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2.Sinopec Jinl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 210033,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present practice teachingmode ,themode for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put forward. By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construction on campus and practicemode outside school,some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engineer-quality are put forward. The talented people have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be provided for our countr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engineering-ability

2014-11-06

刘友英,硕士,高级工程师。朱大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冯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罗淳,工程师,书记。

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评价方法研究”(编号:GY201101);江苏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3);南京工程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生产实习教学评价多样化改革与实践”(编号:JG201013)。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