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类书初探

2015-09-09 21:05李兰张效霞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3期

李兰+张效霞

摘要:《针灸甲乙经》具有类书广采群书、述而不作和随类相从的特性,从内容及编排体例看,都可称之为以针灸理论与临床为主要内容的类书。编撰于公元624年的《艺文类聚》被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而《针灸甲乙经》成书于公元256-264年,理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

关键词:《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类书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15.03.013 Zhen Jiu Jia Yi Jing (A-B 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iscussion on the Earliest Existing

General Cyclopedia in China LI Lan, ZHANG Xiao-xia' (Institute of TCM Literatur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Ji'nan Shandong 250355, China)

Abstract: Zhen Jiu Jia Y/ Jing (A-B 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widecollection of various books, reviews without original ideas and classified description. In addition, from theperspectives of both contents and layout, this book can be taken as general cyclopedia of acupuncture theories andclinical experiences. Yi Wen /e/ Ju (Classified Excerpts from Ancient Writers), compiled in 624 AD, is generallyconsidered as the earliest existing complete officially compiled general cyclopedia, while Zhen Jiu Jia Yi jing (A-B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piled between 256-264 AD, should be the earliest existing generalcyclopedia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Zhen Jiu Jia Yi Jing (A-B 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earliest existing; generalcyclopedia

西晋·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集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是继《内经》《难经》之后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术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世一些著名的针灸著作,即是在《针灸甲乙经》的基础上发挥而成。但遗憾的是,中医学界没有明确指出《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现不揣浅陋,略述管见如次,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针灸甲乙经》符合类书特性

类书是采辑或杂抄各种古籍的有关资料,并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编次排列于从属类目之下,以供读者查阅的书籍。也就是说,类书只是将不同古籍中的原文,按照“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剪裁、排列,按类堆砌汇编在一起。类书一般不加解释,只有少数加上“按语”进行辨释、考证或校勘。《针灸甲乙经》一书,符合类书的最基本特性。

符合类书随类相从的特性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述其撰集旨趣时说:“《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素问>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觉(《医经正本书》作‘览,于义为胜)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遗事(原作“选事”,据《医经正本书》改)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易》日:观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见矣。况物理乎!事类相从,聚之义也。”由此可见,皇甫谧为使《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中有关针灸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切合实用,按照“事类相从”的原则聚合在一起,删除浮言和重复,编集而成《针灸甲乙经》一书。

符合类书广采群书、述而不作的特性

《针灸甲乙经》所选集的《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中,《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在唐代以后已亡佚。通过现存的经宋代林亿等人整理过的《针灸甲乙经》校定本,可以看到《针灸甲乙经》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针灸甲乙经》共128篇,每一篇的篇名、内容都是经过重新编次的。不仅篇名能概括其中的内容,而且观点更为集中、精炼。如关于脏腑学说的内容,在《内经》中散见于29篇之多,其中《素问》17篇,《灵枢》12篇,《针灸甲乙经》则将其归类在15个类目下集中论述。第二,《针灸甲乙经》的内容,几乎都是由《素问》《灵枢》的若干篇中相关的内容组成。例如“卷五·针道第四”,分别由《灵枢》中“九针十二原”“官能”“本输”“寒热病”和《素问》中“宝命全形论篇”“刺禁论篇”“八正神明论篇”组成。第三,纵观《针灸甲乙经》全书,1、2、4、5、6卷为基础理论部分,3卷为腧穴,共列腧穴348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299个),7~12卷为病证论述及主治腧穴。该书基础理论及论病的内容,源于《素问》和《灵枢》,而主治腧穴则源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共收载针灸治疗各种病证的腧穴主治800余条。

可见,《针灸甲乙经》一书,在内容上是对《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删繁举要,摭取精粹;在形式上则是裁以类例,按类编排。因此,《针灸甲乙经》具有类书广采群书、述而不作和随类相从的特性,无论从内容还是编排体例来看,都可称得上是以针灸理论与临床为主要内容的类书。2类书起源

曹魏《皇览》说

类书之名,虽始见于北宋《崇文书目》,但其起源甚早。南宋王应麟《玉海》云:“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认为“类书始于《皇览》”。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是著名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除个人从事著述外,还特意组织当时名家学者王象、桓范、刘劭、韦诞、缪袭等人,编辑经传,以类相从,凡千余篇,编成《皇览》一书。可惜到宋代时,《皇览》的各种抄本、节录本均己佚失,清代孙冯翼从各书中仅辑出佚文一卷,收入《问经堂丛书》。

杂家《吕氏春秋》说

亦有学者认为类书始于战国末年的杂家著作,倡其说者为清代中期学者汪中。《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说:“司马迁谓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然则是书之成,不出于一人之手,故不名一家之学,而为后世《修文御览》《华林遍略》之所托始。《艺文志》列之杂家,良有以也。”随后,以辑佚名家的马国翰推广此意,在其《玉函山房文集》卷3的“锱珠囊·序”中说:“类书之源,开于秦,衍于汉。余观《吕氏春秋》,《十二纪》取诸《月令》,《至味篇》取伊尹书,《当染篇》取墨子书,《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述后稷之言,与《亢仓子》所载略同。而取黄帝、老子、文子、子华子之说,不一而足。意盖以周《月令》为纪,杂采百家分属之。此类书之最先者也。”

《尔雅》说

今人张舜徽反对马国翰的说法,而以《尔雅》作为类书之所起。他在《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五中说:“国翰此言,乃由乎不明古书体例而致谬戾耳。夫诸子百家,以立言为宗,例多援据旧语,以明欲宣之义。‘《诗》云、‘《书》日,见之《论语》《孟子》者,亦已多矣,安得悉谓为类书耶?类书之起,日方于明分部类、据物标目,盖必推《尔雅》为最先。”

结语

在《皇览》以前出现的兼综众家的《吕氏春秋》和分类标目的《尔雅》,可视作类书的远源,却不能看成是真正的类书。因为《吕氏春秋》属于诸子杂家类,诸子各有其宗旨,纵使为杂家之书,“间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隋书·经籍志》),但依然有其中心和旨归。《吕氏春秋》一书,其宗在儒,并且绝非专以资料为标榜,这与专以汇辑资料而著称的类书有明显区别。《尔雅》则主要是为了解说经书中的语词,终为训诂之作,就性质而言,应当属于辞书范畴,其分门别类的体例,实开后代类书之先河。所以,《吕氏春秋》和《尔雅》,从内容到形式都未完全具备类书的特性,言其为类书的远源则可,言其为类书起源则欠妥当。

所以《皇览》是中国古代类书编纂起源的标志,它被后人视为类书始祖,是正宗的类书。继《皇览》之后,南北朝时又出现了一批类书,如《寿光书苑》《类苑》《华林遍略》《修文殿御览》等,但这些隋代以前的古类书都已亡佚,虽现存少量佚文,也较难看出原貌。

隋代虽然享国不过30载,但却有《长洲玉镜》《编珠》《玄门宝海》《北堂书钞》等类书问世,其中《长洲玉镜》《编珠》已亡;《编珠》原本4卷,现仅存1、2卷;《北堂书钞》全书80部,现仅存19部。

唐代的类书大部分也亦亡佚,今存者仅《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和《稽瑞》4部。在文史学界,编撰于公元624年的《艺文类聚》被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而《针灸甲乙经》成书于公元256-264年,理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