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财政”倒逼古建筑认领

2015-09-10 07:22武刚
东西南北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物局牌楼永和

武刚

一边,古建筑岌岌可危;一边,政府拿不出钱修缮。古建筑消损似乎已成定数,但有人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就是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文物局原局长孙永和。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曾是晋国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曲沃登录的文物有55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余均属县市级文保单位和未列为保护单位的古建筑。

“曲沃面积仅为437.9平方公里,是个小县,但从文物密度上看却是一个文物大县。”曲沃县文物局原局长孙永和说,“这些古建筑早的近千年,晚的上百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历经千百年岁月侵蚀和战乱纷扰保存至今十分不易,由于年久失修,其中绝大部分已破烂不堪,濒临绝境。这些年,县保古建筑得到全面维修的不足10处。”

曲沃文物局副局长席为民从事文物保护27年,这些年,古建筑衰亡之快令他备感心痛,“一年一个样,晚上下雨,听见轰隆一声响;次日云开,古建筑已成废墟一片。”

无力承担的巨额保护费用

根据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市、县级文物保护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这意味着,曲沃县级财政要承担90%以上的文物维护费用。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维修费用动辄上百万元,对于这个农业小县堪称巨大。

“曲沃是‘吃饭财政’,根本无力承担文物保护费用。”席为民说,“既无经费维修,亦无力量建立机构和委派专人管理,只能眼看着这些古建筑消失。”

席为民说,很多时候,古建筑损毁很长时间后才被发现,“文物局现有20多名职工,全县550处文物靠这些人看护,力量根本达不到。”

据席为民介绍,四牌楼——一座木质古牌楼,如无众人相助“早毁了”。

四牌楼又名望母楼,位于曲沃县城贡院街中段,是当地地标建筑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这座楼阁与牌楼混合式建筑,在400年风雨侵蚀、战火纷扰、文革浩劫后,破败不堪。

但它在民间的影响力却丝毫未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以四牌楼为名头的“四牌楼传统古会”都会准时举行,百年未变。据说,古会期间每天有近十万人。

2000年,曲沃贡院东街拓宽改造,横跨街道的四牌楼“拆与修”成了一个大问题。“当时,也有领导提出把它挪到一边,先修路。”席为民回忆,“文物部门坚决反对,牌楼搬离原址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另外,席为民等人担心:牌楼一旦拆掉,还能建起来吗?

最终,县领导决定在原地修缮四牌楼。

钱从哪里来?县里的干部每人集资50-100元;当地企业成了文物局“化缘”对象;向省里有关部门申请资金。东拼西凑,共筹款35万元,修缮工程得以开工,而四牌楼的命运也由此改写——2004年6月10日,四牌楼被确认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永和说,这些年,曲沃文物部门修复古建筑均借企业赞助、员工捐款、财政拨款等途径完成,这些做法“既无法持久,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没钱逼出来的古建筑认领

如何打破资金困局?孙永和一直在苦思冥想。

2009年,他在《中国文物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安徽黟县推出文物新政——2006年6月,黟县推出“文物建筑保护爱心认领”。

但是,黟县新政受到冷遇——无人参与认领。这并未让孙永和退却,在研究总结黟县新政“失败”的经验教训后,孙永和决定在曲沃尝试古建筑认领。2010年初,孙永和起草《曲沃古建筑认领保护办法》(下简称《认领办法》)。为慎重起见,孙永和邀请县里的法律专家、当地30多位民营企业家及古建筑所在村的村干部座谈,“先后开了3次论证会。”

据孙永和介绍,《认领办法》规定:认领期间,实行产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不得在被认领古建筑上私改乱建,维修方案须由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并接受主管部门监管。

曲沃文物部门对认领者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其维修方案等由文物部门审查批准,签订合同时文物部门需签署意见。认领期限不超过30年,认领期满,该古建筑的管理使用权无偿返还原所有者,亦可经双方同意,续订认领保护协议并备案。认领期间,如果因为认领者的不合理行为破坏了被认领古建筑,文物部门有权终止认领保护协议。

《认领办法》也给认领者们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谁认领、谁维修、谁利用。“认领期限内认领人要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管护。”孙永和说,“维修好的古建筑在使用时有规定和限制,用途必须与古建文化内涵相协调。古寺院就是搞文化活动、宗教活动,你不能开饭馆、会馆。”他反复强调,《认领办法》的总原则是“不能影响古建筑的本体安全”。

孙永和說,《认领办法》是没钱逼出来的,但它对文物保护很有效。

“塌一处,销一个号,眼看着古建筑消失,心疼啊!”孙永和认为,《认领办法》是一条必由之路。

最终,孙永和的想法获得大多数人认同,2010年10月28日,在曲沃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认领办法》全票通过并颁布实施。为了稳妥,《认领办法》加上了“暂行”二字,“在实践中如有不完善的地方再补充修正。”

认领者修缮投入近2000万元

出乎孙永和意料,《认领办法》出台不足两年,试点的6处古建筑即被6位社会人士先后认领。

“6人中5人是铁老板、钢老板及房地产老板,另一人是普通农民。”孙永和说,“被认领的古建筑分别是西海龙王庙、西海童儿庙、义城黄帝庙、神泉黄帝庙、龙泉寺、桥山黄帝庙。”

据他介绍,认领者各怀目的——有的热心慈善只为义捐;有的爱好石雕,筹建石雕艺术博物馆;有的旅游开发,打造景点。

古建筑被认领后,认领者们在曲沃文物局指导下,委托专业机构做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接着,古建筑维修工程先后开工。

在认领者中,前铁老板冯才以“严谨”出名。

61岁的冯才是曲沃南林交村人,多年前他曾是当地一个小铁厂老板。2007年,国家取缔小高炉,小铁厂关闭,冯才成了“前铁老板”。

“文物局的人和我商量,龙泉寺在你村子里,你把它认领了吧。”冯才回忆,“我正好在村子边搞湿地公园,将来这个也算一个景点。”2012年2月15日,冯才与曲沃文物局签订古建筑认领保护协议,正式认领龙泉寺。

2013年初,耗资400万元的龙泉寺修缮工程基本完工;2013年6月,龙泉寺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才的辛苦没有白费。

2014年底,6处被认领古建筑的修缮工程都基本完工,这让曲沃文物局局长李水河很高兴,“总投资近2000万元,都是真金白银,是十多年来全县投入古建筑维修资金的十几倍。”

(艾丽荐自东方财富网)

猜你喜欢
文物局牌楼永和
陈永和专辑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京城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搭纸牌楼
保护古神庙
文物局文物保护工作要点分析
“画”出学生的思维
漫谈北京牌楼(上篇)
关门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