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一下,老百姓也比较能够接受”

2015-09-10 22:13
南方周末 2015-09-10
关键词:罪犯南方周末监狱

首批获释的特赦犯,有的参加过抗战,获得过“全国战斗英雄”。他们原本可能服刑至近百岁,有人一个多月前刚被重新收监。

罪犯服刑监狱所在地的中级法院作出裁定后,方能执行特赦。中央强调,“不能错放一人,也不能漏赦一人”。

南方周末记者 习宜豪

南方周末实习生 郑丽娇 张诗颖

2012年,有国内电影公司筹划一部叫《特赦》的电影,讲述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唐山监狱幸存下来的200多名在押犯组成一支特殊的救援队伍,奋不顾身救援,之后全部归队,最终他们得到了国家的特赦。

这部号称“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从三年前开始筹拍至今,再没有后续音讯。而其中的特赦结局完全属于虚构——中国的上一次国家特赦,是在1975年。

40年后,85岁的范垂礼等到了这一天。2015年9月8日上午,范垂礼等三人作为河南首批被特赦罪犯走出监狱。在两次减刑后,范垂礼本来可能还要在牢里待到2028年,那时他98岁。公开信息显示,这天获释的还有山东和广东各一人。

“罪犯中的名人”

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特赦决定,当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特赦令。十天后,首批特赦犯出狱,动作可谓神速。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的一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第一批被释放的范垂礼等人的情况比较特殊,特赦令公布前,监狱就已摸底排查过,因此能够快速进行。“像范垂礼本来就是新闻人物,可以说是罪犯中的名人,情况也比较容易摸清楚。”

资料显示,范垂礼1930年出生于辽宁海城,在1948年2月6日解放辽阳战役中,当时作为排长的他第一个爬上了辽阳城墙。1950年9月,他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不过,这位战斗英雄此后却多次因违法犯罪被劳教或判刑。2006年7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范垂礼无期徒刑。

判决书显示,2003年6月至11月期间,范垂礼与北京某大学退休教授孙某某等人一起,采用伪造公文、证件、假冒军人身份、编造中央军委特批名额、承诺将高考落榜学生送到军队院校学习、将来转为部队正式干部的手段,骗取140余名学生家长1900余万元。

因为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范垂礼缺席了庭审。法官到医院的病房里向其宣读了判决书。此后,范垂礼被送到河南省第二监狱服刑。

目前河南的几个监狱中都有一定比例的老病残罪犯,“按照监狱的管理规定,我们一般是把这些罪犯设置专门的监区来管理。特赦令中涉及的老年罪犯,也大多分布在老病残监区内。”上述官员说。

河南省其余两名获释特赦犯中,85岁的庞聚奎或许经历了最悲喜交加的一个月。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两次减刑,并曾获得四年暂予监外执行。不过,2015年8月28日,他又被重新收监。庞聚奎也是目前公开信息中,第一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特赦犯。

“依法治国更高 层次的表达”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阴建峰对一件事感到意外:几个月前,司法部主动要走了他们2009年提交过的一份报告。他认为,这是司法部在对特赦进行摸底调查。

2009年全国“两会”前夕,高铭暄、赵秉志和阴建峰三位刑法教授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提交报告,呼吁在国庆60周年对部分罪犯实行特赦。

这也是近几年重启特赦呼声最高的一次,法学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群体纷纷加入。

也有不少人反对。时任吉林省高院院长张文显认为,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大赦不合时宜,“我们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在犯罪人数蛮大的情况下,我们要实行大赦,会给社会犯罪分子一个错误的信号,我认为这不利于整治社会治安”。

相关部门未给书面回复,阴建峰说,有内部人告诉他们,“时机还不成熟”。

阴建峰认为,当时没有实行特赦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社会的认识还不够,“特赦作为一种刑罚消灭制度是对刑罚权的放弃,从朴素的法治角度来说,这是对罪犯的宽容”;另一方面,当时舆论对是否赦免贪官的争议也很激烈,担心给人一种“特权”的印象,也会让人怀疑当政者的执政能力。

自1949年以来,中国一共实施了七次特赦,最后一次是在1975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释放全部在押的战争罪犯,这次特赦是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一次赦免。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1999年国庆50周年开始,2008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刑法2011年大修等节点,他都提出了特赦建议。

尘封40年的特赦制度,终于因为抗战胜利70周年的契机,再次被激活。

符合特赦条件的罪犯有四类: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罪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对外作战的罪犯(几种严重犯罪的除外);年满七十五周岁、身体严重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和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罪犯。

这与前七次特赦以战争犯为主(第一次有部分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有着明显不同。刘仁文认为,和前七次政治性、政策性比较强的特赦相比,这次特赦,“是依法治国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表达”。

北京大学刑法学教授储槐植认为,实行特赦是一件比较喜庆的事情。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特别是反腐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前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庆祝一下,老百姓也比较能够接受”。

阴建峰说,这次特赦,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入人心有关。2005年中央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10年来得到了普及和广泛的认识。这一次特赦中的第三类和第四类特赦对象都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

“不错放一人, 也不漏赦一人”

参加本次特赦问题研究的储槐植估计,这次特赦人数估计会有几千人,“各省会分批次公布具体被特赦服刑人员名单”。

有过战争经历的往往都上了年纪,因此,四类特赦对象将主要是老年人罪犯和未成年人罪犯。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司法部就开始摸底排查,以确定赦免范围和数量。有些监狱在特赦令公布之前,就已经开始估算可能被赦免的罪犯人数。

东北某监狱狱警徐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老病残罪犯已经成为监狱的负担,如果被特赦后回归社会,也需要社区或者家庭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他们有的是患有严重疾病的,有的是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他所在的监狱年龄最大的罪犯已经84岁了。

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胡伟新透露,此次特赦中,未成年人罪犯占比较大。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一位主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特赦令发布之前,他们已经根据特赦草案的内容在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犯进行初步估算。

据悉,为贯彻实施此次特赦,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等五部门商讨并制定了特赦实施办法。

阴建峰认为,法院之前在做减刑假释工作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什么样属于严重残疾、什么样属于生活不能自理,法院应该已经有了一套标准”。

目前已释放的罪犯,由三部门负责执行特赦:首先,监狱对符合条件的罪犯进行摸底,并将材料上报给监狱管理部门审定;监狱管理部门再将特赦建议书提交给监狱所在地的中级法院,法院对材料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作出裁定;检察机关会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

在法院宣读完裁定后,被特赦罪犯即可出狱。由于第一批特赦的罪犯都是老年人,监狱管理部门还会提前通知家属前来接应。

从程序上看,特赦参照的是减刑假释制度。河南省高院一名法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特赦的)标准应该会比减刑假释更为严格”。

中央政法委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准确把握特赦总体考虑和适用条件,坚持严格范围、审慎稳妥、依法进行,“切实做到不能错放一人,也不能漏赦一人”,要严格依法按程序办理特赦、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法院系统的电视会议上要求,“所有特赦裁判文书都要公开发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对服刑较为集中的特赦罪犯要采取集中宣告送达的方式,扩大特赦裁定的影响”。

9月9日,南方周末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到范垂礼、庞聚奎、王文甲等三人的特赦裁定书。

(南方周末记者任重远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罪犯南方周末监狱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巧扩监狱
考进来的
监狱堪比天堂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
狡猾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