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可持续性模式

2015-09-10 07:22葛甲
商界评论 2015年5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转型消费

葛甲

Groupon崛起的时候,人们醉心于其提供的强劲数字,用纯互联网服务的估值和评价方法去套用到团购业务上,促使其估值不断飙升至令人瞠目结舌的位置,接连拒绝了雅虎和谷歌等巨头的收购,最终独立上市。但人们忽略的是,Groupon是一家与传统商品和服务交易密切相关的公司,不管怎样,卖的也是商品与服务。而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再低,也是要有一个成本在里面的,那么高的增长率到底是一种常态,还是不可持续?

事实上,Groupon是一家占尽天时的公司,2008年出现的时候正逢次贷危机,全球处于生产过剩状态,消费市场萎靡不振,大量的库存需要寻找出口倾销。当代经济学认为,消费市场的过剩多数时候往往是表象,内涵在于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一旦某些要素如价格和销售方式出现改变,消费的需求就会井喷,这也是为何每到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们都会提倡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因。而当时新生的Groupon,则恰恰是一家对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做出某种创新的公司,这使得当时的Groupon激发了在线消费需求,看起来无比强大。

但当“天时”过去之后,其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的弱点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了。在最初时,团购是一种创新型业务,用户认可其表现形式,尤其认可其价格,需求出现井喷是应该的。在另一端,由于经济危机而导致消费不畅的因素,大量积压库存需要消化,商家也乐意通过团购回笼资金,解决眼下困难。可当他们的困难过去之后,再去这么做的动力就明显不足了。一个原本在线下可以卖到50美元的SPA服务,在需求不错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拿到网上卖20美元,然后再任由Groupon扣掉销售额的一半。

也就是说,团购在最初呈现出来的低价格,只是短期促销的一种手段,并不能长期有效延续下去,而是会随着景气状况而不断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居于中间的服务提供商Groupon就会显得相当尴尬,向用户提供符合自身理念的有效供给成了问题,商业模式根基不稳,无法形成基础牢固的商业模式,这多少有点看天吃饭的意思。

即便团购上可以启动机制调整,通过短期内剥夺商户的利益去维持这个商业模式,那也是不可持续的。在商户、平台和用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个需要进行良性演进的链条,剥夺或挤占了任何一方的利益,都对这个业务有很大伤害,而这种伤害在高效的互联网上,会迅速演变为一种崩溃。Groupon过去几年日子过得不好,原因正在于此,他们要努力维持这个利益链条的平衡,以弥补这种商业模式的先天不足。

市场对一个商业模式的认识是缓慢而深刻的,Groupon的市值从230亿美元跌到最低时的5.2亿美元,正反映了这个认识过程。事实上,包括中国团购业者在内的市场人士都认为纯团购已经没有前途,团购必须要向电商转型才有出路。好在Groupon这类的团购还有大量的用户和访问量,好在这些用户来这里都是为了买东西而不是看信息或者玩游戏,团购向电商转型的道路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困难。

Groupon目前正在去团购化,中国的美团和窝窝团等也很早就不把自己称作团购了,大家都在谋求转变,方向大同小异。Groupon首先切入的是实物电商,对大型商超的库存商品进行打折销售。这个业务能保持原有的团购用户粘性,提升活跃度,维持Groupon的发展速度。但显然对于Groupon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说,这并不能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向好时,也没有太多的库存可供其打折清仓。这并不能算转型的一部分,充其量只能算团购的升级版。

去年年底时,Groupon推出了几款移动应用,其转型路线才日渐清晰。实体商品交易、旅游服务和本地生活,成为其三大业务板块,O2O的尝试也在持续进行中。目前Groupon的实体商品销量在总收入中占比为40%,但不管是实体商品还是生活服务,从模式上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很轻。Groupon还没有建立起大规模的仓储和物流体系,仍在用户及商品和服务间穿针引线,起到撮合交易的作用,这与亚马逊的业务在形式上看相去甚远。

除了Groupon开始盈利之外,其他一些迹象也显示情况正在好转。Groupon在印度获得红杉资本的2000万美元投资,在韩国也传出股权收购的消息。不过要注意的是,市场有可能只是对团购业的转型感兴趣,并不等于重新肯定团购这个业务本身。接下来,就看Groupon怎么干了,转型已是定局,结果仍存变数。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转型消费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国内消费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新消费ABC
沣芝转型记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