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点

2015-09-10 07:22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专车购物香港

#专车会被“管死”吗?#

10月8日,上海颁发了中国第一张“专车牌照”(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且并未对私家车参与专车运营做特别规定,一时之间掌声四起。然而随后的10月10日,交通部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却引来网络“拍砖”。专车该不该管?该怎么管?

“该交给市场的就要放手”

@浮游人生:就让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吧,该交给市场的就要放手,别总管来管去的,做好服务、制定好规则即可。私人怎么就不能开出租车?只要有驾驶执照就可以!

@原上草2011:私家车为什么不能做专车?私家车拉自己家的人可以上路行驶,拉上其他乘客就不能上路行驶了?拼车不是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吗?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呢?

@末了222:说是给网约车合法身份,那为什么没看到出台什么政策来登记网约车,怎么反而直接用法律来限制专车?

“要在公平透明的前提下严管”

@我心飞翔2015528:必须要管,并且要在公平透明的前提下严管。不光无序、违法存在隐患,还增加了路面的拥堵,影响到更多的交通参与者。在享受便利和获利时首先不能违法,不能影响到其他人,否则最终你也会是受害者之一。

@再要喊话:互联网是很好的管理手段,市场经营主体应该是一线从业人员,而不是让从业人员刚刚逃离出租车公司的魔爪,又陷入全国连锁的网络出租车公司的虎穴。

@基_本国策:个体平等守法经营,管理部门组建或购买互联网技术平台监督执法,乘客用网络平台投诉或评价服务质量才是最好的模式。

要“开”好专车

@Tangent-Tam:没出事之前就说你管太多了,出事了之后就说你怎么不去管。现在专车公司靠融资越来越富有,乘客和司机的补贴越来越少是明显可见的。

@五道营评说:对网络约租车的监管,涉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涉及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利益,还涉及多部门协同监管,得听取多方声音,研究好专车怎么“开”。

@ALTEISEN:纽约的专车制度,是司机和车均需获资格证,必须5年内新车,缴纳自用车3倍的营运车保险费,每季度强制检测,司机和车必须在政府审批的公司注册绑定。

香港购物,何时再快乐起来?

10月19日一名内地游客在港因购物问题被围殴身亡。近年来,某些香港人士排斥内地旅游者,并发生了一些极端行为。“你还去香港购物吗”也渐渐成为被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今年前9个月内地游客赴港人次接近零增长。

“旅游购物应该是快乐的”

@JAY_小鹿:作为一名导游,我要说旅游购物应该是快乐的,旅游购物是旅游六个基本要素之一。但是各种被强制消费和卖假货的行为,实在让人快乐不起来。

@哥德巴赫·猜拳:到香港旅游的游客,多数是到香港购物的,可这几年来因购物引起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觉得香港也不是购物的天堂,还没来呢就有些动摇了。

@我德战车:看到有人调侃:“游别地送钱、游香港送命。”发生这样的事,媒体一报道,网络舆论一发酵,公众对香港的印象分肯定会减少,影响香港的旅游业。

“别让香港旅游业减分”

@拉斯托拉夫开拖拉机:国庆假期中国游客“攻陷”日本,东京机场入关处排起长队,满街尽是“买买买”的游客。香港却经历惨淡黄金周,香港媒体称顶级珠宝店服务员比客人多。这就是恶果啊!

@女汉子不甘心落后: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之一,而香港旅游过去一直以“购物”、“品质”等形象吸引内地游客,现在这个吸引力正在减弱,都到日本买了,肥水流到外人田里了。

@无间道亲友团:有时候“观光团”和“购物团”很难分辨,不能贪图便宜就放松了警惕而上当受骗。个别旅行社的坑蒙拐骗,个别商家的强买强卖,都会给香港抹黑。

“属个案,避免地域攻击”

@歪理不能邪说:因购物打死人这样的恶性刑事案件,内地有、香港也有,但它总归是个案。不能因为这个事件而搞地域攻击,搞香港和内地的对立情绪。

@小学教授:为什么在如此红火的旅游市场环境中,香港旅游却出现了增长缓慢的现象?就是因为有些违法行为伤了消费者的心,这些纠纷归根到底是法治问题,要靠法律解决。

@十二月小青年:如果一个城市的人不懂得文明地对待游客,旅游行业也不遵守法律和行业规范,那这个城市肯定会被游客抛弃的。

@小马哥的大马:希望香港在旅游购物方面的管理能加强,以后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专车购物香港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圣诞购物季
检察版(十)
香港ifc商场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
坐专车最划算的攻略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