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供给侧的麻木症

2015-09-10 23:25文显堂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敏感性麻木供给

不久前,笔者曾撰文《我国经济对货币刺激为何有麻木症?》,其实当下的中国经济不仅对货币刺激有麻木症,供给侧对需求侧也同样患有麻木症,往往不知道“生产什么、为谁生产”。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产能过剩,产品积压,人们都在抱怨国内需求疲软,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强。事实果真如此吗?日本民众为中国游客的强大购买力而惊叹,形容中国游客赴日扫货盛况的“爆买”一词被评为2015年度日本社会热词。在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同样令人惊叹。

然而,中国消费者在中国国内市场却显出疲态。消费者不去购买国内市场上堆积如山的商品,却舍得将大把钞票抛撒海外,这说明我国的消费需求已经升级,而企业却依然在无视需求变化而盲目生产。市场上不需要的产品却还在生产,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的产品,却在超越需求规模地大量生产。事实一再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因此产品价格再低也没人买。这样看来,问题都出在供给侧,由此造成的产能过剩,导致中国经济的供需关系被严重扭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要求,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既点到了应对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关键,也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意味着我国经济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向。

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前提是要准确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世界上最难把握的变化却又是社会需求的变化,既有现实需求,更有潜在社会需求,现实需求往往是由潜在需求变化而来,这要求供给侧必须对社会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潜在需求,并通过高质量的新产品将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

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对社会需求患有严重的麻木症,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提高市场主体对社会需求的敏感性,提高发现潜在需求的能力,提高满足新需求的能力,真正知道“生产什么、为谁而生产”。

“生产什么、为谁而生产”,这是古往今来经济活动中供给侧都要面临和解决好的核心难题。严格地说,在多数情况下,需求疲软不是需求本身的问题,而是供给侧的问题。而我们往往过度去管理需求、刺激需求,从而忽视了供给侧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如果忽视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也就脱离了“生产什么、为谁而生产”这个核心。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本质上仍是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如何调整与升级,虽然大有学问,但也非常明朗,那就是必须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来调整。当然,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医治供给侧的麻木症,增强供给侧对社会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一旦供给侧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大幅度提高,真正能够让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方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文显堂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言人;曾任国企董事长、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敏感性麻木供给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浮生一记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手脚麻木看哪科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