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飞虎队”助战中国战场

2015-09-10 07:22王煜
新民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志愿队航空队陈纳德

王煜

46岁的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陈纳德受在中国的友人之邀,前来中国考察,时间是1937年4月。让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几个月之后中国抗战的全面爆发,会让他在这片土地停留8年,成为举世闻名的“飞虎将军”,书写了美国空军援华的传奇故事。

在美国“飞虎队”之前,苏联空军援华的战鹰已悄然地飞翔了4年。

如果没有苏美的援助,中国将在抗战开始后完全丧失制空权,而“驼峰航线”等重要的空中补给计划也将无法实现,战局将更加艰难。苏美两国军人在中国天空洒下的热血,铸就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辉煌。“飞虎”之功,彪炳千古。

神勇“苏联空军志愿队”

20世纪30年代,世界空军界流行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轰炸至上”的空战理论,战斗机受到漠视。时任战斗机战术教官的美国人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对这一套理论持怀疑态度。他坚信,现代空战是不能没有战斗机的,在未来的战争中,战斗机将像轰炸机一样扮演重要角色。1935年,他编著出版了《防御性追击的作用》一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此书出版后,其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有一定的影响,但却未引起军界上层的注意。

陈纳德郁郁不得志,仅以上尉军衔退役。1937年5月底,受邀抵华后,他被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任命为顾问,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考察。考察期还未结束,全面抗战爆发。

“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到了11月初,国民党空军几乎被日军全部摧毁,剩下的飞机不到36架,急需外援。但由于当时美国并未与日本开战,还向日本大量出售钢材等战略物资,官方不肯相助,陈纳德的行动也只能以个人身份秘密行事。国民政府只能将目光投向苏联。

苏联考虑日本威胁到其远东的利益,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于1937年8月与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给予中国三次信用借款,总计2.5亿美元,利息极低。苏联援华的目的很简单:要中国顶住压力,不能向日本投降。条约签订后,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向苏联要求空中支援。他在给斯大林的密电中说:“……尤其飞机一项, 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轻轰炸机不足十架,需要之急,无可与比,请先将所商允之轰炸机与发动机尽先借给,速运来华。”

斯大林很快答应了国民政府的请求。苏联政府于1937 年9月开始运送第一批飞机来中国。随后,又选拔大批现役飞行员和航空地勤人员,以“苏联空军志愿队”名义,秘密来华参战,这在苏军内部代号为“Z作战”。

得到苏联援助的国民党空军实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战飞机390架。其中,战斗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南京沦陷后,中日主战场转向武汉。1938年2月18日,日军出动12架轰炸机,在26架战斗机护航下轰炸武汉。苏联空军志愿队起飞迎战,一举击落日机12架,由此获得“正义之剑”的美誉。

4月29日是日本“天长节”,也就是天皇生日。日军为向天皇生日献礼,出动飞机69架,前往武汉报复,被称为日本空军两张王牌的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也参加了这次行动。苏联空军志愿队再次升空,与日机激战30分钟,以2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日机21架。

之前的2月,志愿队长途奔袭日占的台北。苏联空军总顾问雷恰戈夫获得情报:台北松山日本空军基地有大批新式飞机部件正在组装。他决定发动奇袭。参与部署的波雷宁记录:“所有飞行员都一反节假日的习惯——起床很早。我们需要再次检查飞机,检查加油量,挂上炸弹,确定航线和目标。雷恰戈夫这才允许起飞。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航线是严格保密的,中国勤务人员谁也不知道。拂晓我们就飞临台湾海峡闪光的水波上空。我们没有氧气设备,感到喘不过气来,但是不能降低高度……”

2月23日清晨,执行任务的共40架CB轰炸机兵分两路,分别从南昌、汉口起飞,沿着最短直线航线,在5500米高空飞行。机群在抵达台北上空后,为了迷惑日军,使了一招“声东击西”,先继续向北飞行,尔后突然转向,返回松山机场上空。日军做梦也想不到该处会遭到空袭,因而毫无戒备:机场上飞机整齐地排列着,机库旁堆放着一堆堆尚未启封的包装箱,停着油罐车,既无战机升空拦截,也无高射炮火拦阻。苏联志愿队机群投下的280枚炸弹,大多数直接命中目标。刹那间,松山机场浓烟滚滚,爆炸声四起,陷入火海。

此次奇袭一举击毁日机40架、兵营10座、机库3座,击沉击伤船只多艘并毙伤大量日军,烧毁了可供该基地使用3年的航空汽油,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台北的机库、港口设施,松山机场完全瘫痪,好几个月不能使用。而志愿队机群全部安然无恙。

次日晚上,宋美龄以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设宴为全体参战人员庆功。这次袭击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机场警备司令自杀谢罪,日本当局将台湾行政长官罢免,并将松山基地司令官撤职交法庭审判。

被历史迷雾掩盖

袭击松山机场三个月后,苏联空军志愿队又开始了一个更大胆的行动。苏联轰炸机群从南京机场起飞,飞至日本九州岛上空,对佐世保、长崎和福冈进行了投弹轰炸,同时撒下了上百万张和平反战传单。

1939年10月14日,苏联空军志愿航空队再次出击,20架轰炸机于12时13分轰炸日占汉口机场,一举炸毁日机60架,毙伤日陆、海军航空队官兵300多人。事后,日军哀叹这是“事变开始以来最大的损失”。

苏联轰炸机群在凯旋途中,与从孝感机场起飞追来的9架日军战斗机交战,结果又击落3架日军飞机。但是,在这次行动中,著名的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再也没有回来。

库里申科于1939 年6月率领远程轰炸机队到达中国,帮助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飞行员。在三次空袭汉口日本军事基地的战斗中,库里申科率领的大队共击毁了136架敌机。在击落5架敌机后,库里申科所驾飞机左发动机被日机击中。他以高超的驾驶技术突出重围,用单发动机坚持飞行,驾机返航。飞至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上空时,飞机失去平衡。库里申科驾机在长江南岸的陈家坝上空盘旋了一阵。陈家坝太小,重型轰炸机难以在此着陆;如果跳伞,飞机将会摔坏,还可能伤及附近居民。在这紧急关头,库里申科紧握操纵杆,把飞机迫降在长江水面。机组中其他成员都爬出机舱获救,唯有库里申科因筋疲力尽,未能爬出机舱。20天后,人们才在下游打捞出轰炸机,发现了他的遗体。万县人民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把他安葬在景色壮美的太白岩下。1958年,迁葬至西山公园。2009年,库里申科被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据统计,从1937年10月到1941年底的共4年2个月里,苏联航空志愿队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以及2000余名机械师、工程师等各类航空辅助人员,参加了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等重大会战,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正面战场,协助中国空军击落、炸毁敌机986架,毁伤日军舰船120艘。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牺牲211人;仅1938年的武汉空战,志愿队就牺牲了100多人。烈士的遗骨被国民政府合葬在汉口的万国公墓。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被称为在美国之前的“飞虎队”,但长期以来,名声远不如后者响亮。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苏联“飞虎队”在华期间,苏日一直未处于交战状态,为避免政治和军事上的麻烦,中苏双方都对志愿队严格保密,从不正面宣传;尤其是志愿队所有人员在苏军中的真实身份和职务,对中方也是保密的。抗战结束后,由于苏联与中国意识形态上的斗争,这段本来就神秘的历史更加蒙上了尘埃。

1941年6月,苏德战争一触即发。为避免两线作战,苏联下令志愿航空队分批撤回。

飞起来的老虎

苏联人走了,美国人来了。

1940年以前,陈纳德去昆明筹办航空学校,训练中国飞行员,并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自己也驾机投入战斗。1940年5月20日,蒋介石召见陈纳德,要他去美国设法搞到尽可能多的作战物资。虽然陈纳德之前在美国军政界并没什么分量,但他返美后,四处宣扬中国抗战,争取各方援助,总统罗斯福的两名助手被陈纳德的游说打动,罗斯福最终决定对华进行军事援助。

陈纳德几经周折,最终得到100架P40战斗机。1941年4月14日,罗斯福又签署命令,准许预备役军官和退出陆军、海军航空部队的士兵参加赴华的美国志愿队。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已有美国的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后勤人员到达中国。

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从命名可以看出,同样由于美日并未开战,名义上这支航空队仍是“民间”性质。陈纳德立即开始对志愿队成员进行专门训练。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有几人最终辞职了。经过数月训练,志愿队人员的技战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11月,陈纳德将大队编为3个中队;12月7日,率第1中队和第2中队抵达昆明。

20日,一批日机向昆明飞来,志愿队升空迎击,击落6架、击伤3架,自身无一损失。志愿队初战告捷,给饱经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为志愿队举行庆功会。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行的猛虎”。也有另一种说法:志愿队所用P40战机头部都画上了鲨鱼图案,因为日本是海洋民族,害怕鲨鱼,这样的图案能震慑敌人;而中国内地民众没见过鲨鱼,见到图案以为是“飞起来的老虎”。

无论如何,从此“飞虎队”成为美国援华空军志愿队的代称。后来,飞虎队请求著名的迪士尼公司的艺术家设计队标,结果沃尔特·迪士尼亲自操刀,根据“Flying Tigers”设计成形:一只张着翅膀的老虎跃起扑向目标,老虎的尾巴高高竖起,与身体共同构成了象征胜利的V形。

1941年在缅甸仰光,飞虎队协同英军作战。在两个多月的空战中,美英战机对日作战31次,共击落日机217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向日本宣战。1942年2月3日,宋美龄致电陈纳德,要求他出任驻华空军指挥官,军衔升为准将。在美国,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军在各处战场不顺,正处于黑暗的时刻。这时突然冒出陈纳德带领一小批“志愿队”取得辉煌胜利的消息,立即引起美国人的轰动和兴奋,陈纳德顷刻之间从一个默默无名的退役上尉,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获得“飞虎将军”的美称。

由于已经与日本正式开战,名义上的“民间志愿队”也不必要存在了。1942年7月3日,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国航空志愿队,而以志愿队部分队员为主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与派驻中国的第16战斗机中队组成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陈纳德改任该队司令,军衔仍为准将。中国民间对特遣队仍延续“飞虎队”的叫法。值得一提的是,飞虎队中除了美国人,也有不少中国籍队员。

美国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缅甸、印度作战7个多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的代价,取得击落约150架敌机和摧毁297架敌机的战绩。

日军得知航空志愿队解散的消息,将原在南洋的第3飞行师调往中国,企图一举歼灭新组建的特遣队。7月份,日空军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对华中的美空军基地发起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陈纳德仍采取志愿队的空中游击战术,以奇袭和机动的作战方式打击日军。到7月底,共击毁日军战斗机2架,轰炸机12架;损失战斗机5架,轰炸机1架。特遣队初试锋芒,粉碎了日军一举歼灭在华美空军的企图,也表明该队有能力与数倍于己的日本空军周旋。

新的“飞虎队”成立后,除主动对日作战外,另一主要任务是保卫“驼峰航线”。滇缅公路被日本切断后,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昆明、重庆的空中航线成为中国从外界获取战略物资的唯一渠道。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沿线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

驼峰航线本身自然气候十分恶劣,自然失事率特别高;加上日军的侵扰,人员和装备牺牲率巨大。飞虎队帮助保住了这条维持抗战的空中生命线。

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遣队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陈纳德上任后,强烈要求罗斯福加强美国驻华空军力量,夺回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并伺机攻击日本本土。后来,陈纳德担任中国国民党空军参谋长,他指挥美空军,依靠“精密的情报通讯网”,仅在7月下旬的8天空战中,就击落日机62架,自己仅损失3架。美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后,即对长江和北部湾的日舰进行轰炸,并接连袭击了汉口、香港和广州的机场、码头,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3年11月25日,陈纳德指挥美空军机队远征日军在台湾的机场,击落日战斗机15架,并把机场上的42架日机全部摧毁。

1945年7月6日,由于与美军中其他指挥官意见不合,陈纳德提出辞呈。8月1日,陈纳德带着失意离开中国。陈纳德在中国8年,协助中国人民抗战,立下汗马功劳。蒋介石和宋美龄设宴为他送行,并授予他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大蓝绶带。

1942年7月以来,陈纳德率领美第14航空队摧毁了2608架敌机,击沉和击伤敌大量商船和44艘军舰,己方损失496架飞机。

飞虎队留下传奇

陈纳德回到美国几天后,日本投降了。与日军鏖战了8年的飞虎将军最终没能亲眼看见敌人的投降,他对自己不能参与受降仪式感到十分遗憾和难受。

飞虎队由于后期以正规军面目参与抗战,得到国民政府的大力宣传,在中国民众中口碑极好。

一位飞虎队员回忆,他的飞机遭日军袭击后,他跳伞降落在日占区。“一位中国朋友救了我,把我带回了他家,然后请来了一位通晓英语的中国人向我了解情况。最后,我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来到了延安,并安全返回基地。当地人把他们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和小米饭送给我们,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来帮中国打日本侵略者的,他们觉得应该拿出最好的饭给我们吃。当镇上的人们听说我们是来帮中国人打日本鬼子时,每个孩子都自发送给我们一个鸡蛋。我们一共收到了300多个鸡蛋,要知道那是在食品多么缺乏的情况下啊!离开小镇时,我们把剩下的鸡蛋带在身上,因为这是中国老百姓的珍贵情谊。”

飞虎队也与中共结缘。1945年,恰逢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三名普通的飞虎队员士兵在回国途中,来到了中共驻重庆办事处,想对后者陈述他们对中国未来的意见。完全出乎他们意料,亲切接见他们的是周恩来。早就听说毛泽东嗜好抽烟,他们留下了几条从军营领来的香烟,请周恩来代为转赠。他们更没想到的是,几天以后,毛泽东邀请三人共进晚餐。

40年后,当时的士兵贝尔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我们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期待着那顿晚餐。他是在中国历史上如此伟大的人物,他是一个整天忙于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人物,而他却愿意抽出时间来会见三个极其普通的美国兵。那是因为,在他心目中,美中人民的友谊是十分重要的。那天下午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毛出现在我们面前,穿的是军装,满脸笑容地向我们表示欢迎。当大家围着大圆桌坐下来以后,毛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感兴趣,仔细地听着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他问起我们家里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对战后生活有什么打算。他不会说英语,但他在听中文翻译的时候总是两眼看着我们……席间,他曾多次举杯祝酒。他要求我们,回去以后,要把自己在中国所见到的一切如实地告诉美国人……”

除了戎马生涯,陈纳德也以自身的传奇爱情故事为中美友谊做了最好的注脚。1944年,19岁的陈香梅从岭南大学毕业后,成了中央通讯社第一位战地女记者,而她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陈纳德的人物专访。从这第一次采访开始,陈香梅对陈纳德从崇敬到爱慕,两人之间产生了忘年的爱情。

1945年圣诞节前夕,陈纳德重返中国,在此之前他办妥了和美国妻子的离婚手续。由于战争,他们分居8年,重聚之后发现已无法共同生活了。1947年,陈纳德与比自己小31岁的陈香梅在上海结婚。1958年7月15日,陈纳德被晋升为中将。27日,陈纳德因病在华盛顿去世,终年67岁。这11年,陈香梅一直陪伴着她。

后来,陈香梅在美国从商界走向政坛,曾深得美国8位总统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参与和见证了众多重大历史时刻。至今已经90岁的她,仍一如既往地担当着美中民间交流大使的角色。

猜你喜欢
志愿队航空队陈纳德
彩色照片里的中国(1944~1945年)
金华市高校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LinkerS文化志愿队为例
谁愿意去完成这个必死的任务?
美国最后一位“飞虎队”成员去世
“春风化雨,畅享文旅”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一千个春天
汉口上空的鹰
防溺水“五老”志愿队人见人夸
陈纳德在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