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2015-09-10 07:22邓成君
博览群书 2015年3期
关键词:洛奇教育家教会

邓成君

家有小儿,每天都缠着我问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妈妈,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妈妈,为什么鱼在水里不会被淹死呢?”作为一名自认为很合格的妈妈,不管工作多累,我都会解答他的这些问题。因而,我曾一度骄傲地认为自己是孩子最耐心最称职的老师,如果他能够乖乖地听我的话,不调皮捣蛋,他一定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直到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以爱为本——裴斯泰洛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以下简称《以爱为本》)的书,它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讨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教育理念的论文集,很多国家的学者就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念均发表了自己观点。在他们观点的碰撞中,我才有所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孩子对于父母意味着什么,以及父母如何跟孩子一起成长。

首先,爱是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全面的、包容的。爱,看似是每个家长公认的本能,然而盲目自信的爱是不能够有效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从而快速成长的。同济大学袁志英教授在《以爱为本》一书中提到:“裴斯泰洛奇一方面认定孩子总是忙不迭的天性,另一方面又不贬低这种行为的冲动,并不作为需要加以阻止的情感失控,而是作为人类学的基本事实加以认可的。”我们不仅要爱孩子,还要会解读孩子的性情与需求,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玩耍,释放他们的天性,从单纯的“家长”转变为身兼家长与教师双重角色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够随意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不能够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塑造孩子,而是应该真正地倾听孩子的内心,学会做一个“伙伴”而不是“独裁者”。

其次,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老师,同样孩子也能够在相处中教会父母如何变得更加完美。诚然,在孩子成长初期,是父母教会孩子各种生活中的技能,教会孩子如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然而,父母就一定是教育者,而不是被教育者么?商丽浩教授在《裴斯泰洛奇和平民教育家》一文中写道:“教育家晏阳初认为欧美的教育注重家庭,中国的教育注重家长。”这个论断恰恰表明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西方是把家作为一个教育的整体,父母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都有话语权,父母和孩子是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互做朋友的关系;而在中国,父母单纯地认为教育就是家长的事情,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教会了父母如何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孩子对于父母其实意味着一笔丰厚的财富,是孩子教会了父母耐心,是孩子教会了父母细心,是孩子教会了父母忠心,是孩子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以爱为本》这本书告诉我的是父母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有爱的家长就跟骑车一样,一旦摔倒了,就要总结一下此前哪里做得不对。”父母也是很容易犯错的,一个犯了错的父母及时改正错误还是一名合格的老师。那么反过来,孩子犯了错,只要他们改正了,那他们也仍然是父母的老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以包容的心态学习更多优秀的育儿知识,同时明白民主的重要性,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宝,学会跟天使一起长大,就能拥有人生宝贵的财富。

孩子是父母人生旅途中的精彩,是父母成长过程中的老师,善待孩子就是善待父母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洛奇教育家教会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颜回之乐
劫匪用上“大数据”
劫匪的大数据分析
《琴童》顾问阵容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阅读教育家
大侦探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