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5-09-10 12:23毛骏王前锋
会计之友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

毛骏+王前锋

【摘 要】 文章以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指标,以盈余噪音作为盈余质量的度量指标,以2012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坚持并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盈余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8-0025-04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持续发展,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内部控制逐渐成为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2002年,美国针对频繁曝光的企业舞弊丑闻发布了《萨班斯法案》,其中404条款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并进行有效审计。2008年,我国财政部联合其他四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强制要求沪深主板上市公司自2012年起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进行有效审计。这一系列法令、法规的出台,标志着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开始由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转变。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应实现三大目标即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在当前强制披露的环境下,检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对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很有必要。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自《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方面作了大量探究。主流观点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负相关,以Doyle等(2007)、Ashbaugh-Skaife等(2008)为代表。Doyle等(2007)以705家美国非金融企业为对象,对其2002—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Ashbaugh-Skaife等(2008)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应计质量更低。Altmauro和Betty(2010)研究发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管能够提高银行业公司的盈余质量。LaFond和You(2010)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则不尽相同,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是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负相关,主要代表是张龙平等(2010)、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张龙平等(2010)以沪市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2006—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以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的代理变量,对200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董望和陈汉文(2011)、申嫦娥和田悦(2014)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二是以张国清(2008)、王美英和张伟华(2010)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不相关。张国清(2008)选取了7种度量指标衡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以2007年度非金融A股公司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高质量的盈余。王美英与张伟华(2010)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导致国内外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错综复杂,可能是国内外资本市场环境的不同,也可能是选取样本的不同,还可能是对内部控制质量计量方法的不同。2012年起强制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其鉴证报告为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有效信息和数据支持,因此,不同于国内以往研究,本文试图以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以有效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A股制造业公司为样本,检验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相关内部控制缺陷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证监会的处罚公告,由人工收集,逐一整理而成,财务数据来源于RESSET锐思金融数据库。为确保研究客观有效,在样本选取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剔除相关数据存在缺失的样本;剔除按照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划分的行业中企业数不足30的样本;剔除在2014年4月前未披露2013年内控信息的样本;剔除披露内控信息,但没有缺陷认定标准的样本。经过筛选,选取来自8个行业的24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搜集其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盈余质量。计量盈余质量的模型很多,包括行业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截面Jones模型等。本文选取依据行业模型(DD模型)计算出的盈余噪音(WCAnoise)作为度量盈余质量的指标,因为DD模型以现金流量数据为基础,体现了企业盈余应计项目不能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状况的程度,更加真实可靠。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该变量为虚拟变量,若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受到证监会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处罚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能更好控制并调节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借鉴Dechow和Dichev(2002)、纪茂利等(2012)学者的研究,选取了企业经营周期、企业规模、销售波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波动和亏损频率作为控制变量。

变量设定见表1。

(三)模型建立

其中,EQ代表企业盈余质量,IC代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OC代表企业经营周期,SIZE代表企业规模,?驻SALSE代表销售波动,?驻OCFO代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波动,LF代表亏损频率,?琢i为各变量对应的系数,?着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如表2所示,样本平均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率为11.43%。其中,医药制造业这一比例最高。样本平均披露缺陷认定标准率37.44%,各行业这一比率差异较大,但基本都低于50%。这表明,目前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并不高,不少报告流于形式,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这也是本文在之前样本选取时,剔除披露内控信息但没有缺陷认定标准样本的原因。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企业盈余质量(EQ)由依据DD模型计算出的盈余噪音(WCAnoise)表示。这要求对样本进行分年分行业的回归计算。为了保证回归的有效性,本文在之前的样本选取时剔除了行业中企业数不足30的样本。以专用设备制造业2012年的回归结果为例,如表3所示,模型调整的R2为44.46%,模型的总体解释能力较强。上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FO-1)和本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FO)在5%的水平上与流动性应计盈余(WCA)分别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下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FO+1)在10%的水平上与流动性应计盈余(WCA)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当期的流动性应计盈余不仅来自于当期的现金净流量,还来自于上期和下期的现金净流量。这一结果与预期和常识相符。

从表4可以发现,变量IC的平均值为0.27,中位数为0,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数占总样本数的11.43%相符。变量LF的平均值为0.25,中位数为0,表明样本中大多数企业近5年内没有亏损。变量OC、SIZE、?驻SALSE和?驻OCFO的标准差均较大,表明样本企业在经营周期、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的波动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波动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回归分析

运用SPSS19.0建立截面数据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企业盈余质量的相关性。

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调整的R2为15.60%,模型的总体解释能力较强。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IC)在5%的水平上与盈余噪音(WCAnoise)显著正相关,即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有着更高的盈余噪音。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

在控制变量方面,销售收入波动(?驻SALSE)和亏损频率(LF)与盈余噪音(WCAnoise)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销售收入波动越大,亏损频率越低的企业盈余质量越差;企业规模(SIZE)与盈余噪音(WCAnoise)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规模越大的企业盈余质量越好;经营周期(OC)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波动(?驻OCFO)与盈余噪音(WCAnoise)存在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五、结论

研究发现:(1)目前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2)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相关,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盈余质量更差,并且规模越大、销售波动越小、亏损频率越低的上市公司有着更好的盈余质量。这与Doyle等(2007)、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等的研究结论一致。

结论表明:(1)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仍处于发展阶段,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强制要求沪深主板上市公司自2012年起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进行有效审计。从201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披露质量并不理想,不少报告流于形式,不能提供有效信息。(2)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大。本文采用盈余噪音来计量盈余质量,盈余噪音体现了企业盈余应计项目不能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状况的程度,盈余噪音越大的企业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可能进行盈余管理。(3)相关部门应坚持并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本研究为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盈余质量,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这一政策无论在内容和执行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Jeffrey T. Doyle, Weili Ge, Sarah McVay.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5):1141-1170.

[2] Hollis Ashbaugh-Skaifea, Daniel W.Collins, William R.Kinney.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66-192.

[3] Altamuro J, Beatty A. 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 58-74.

[4] LaFond R, You H.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 bank inernal control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49): 75-83.

[5] 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83-90.

[6] 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

[7] 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4):68-78.

[8] 申嫦娥,田悦. 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4(34):114-118.

[9] 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23-24):112-119.

[10] 王美英,张伟华.盈余质量与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C].第五届“五校”会计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2010.

[11] Patricia M. Dechow, Ilia D. Dichev.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Supplement):35-59.

[12] 纪茂利,张晓飞,孙琪.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应计利润[J].财会通讯,2012(36):64-66.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状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