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集团编外用人问题探讨

2015-09-10 16:17赵少红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报业岗位事业单位

赵少红

【摘要】随着报业集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编外人员队伍迅速膨胀。编外人员已经成为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探索并解决好编外用工带来的问题,提高报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报业集团编外人员双轨制

报业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主报(党报)为龙头,子报、期刊、新媒体多种传播载体并存,非报产业为支撑,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发展的现代传媒整体。随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原核定的事业编制人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近年来,报业集团编外人员队伍迅速膨胀。而编内和编外并存的“双轨制”,给队伍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编外用人存在的原因及特点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集团大多在进行着转型发展,集团产业化进程加快,网络、移动、数字等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急需大量专业型、复合型人员。而各级政府部门严控机构编制,增加编制人数难度大,甚至仍沿用多年前的老的人员机构编制标准。而且出于报业集团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特殊性等原因,很难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录用到合适人员。另外,原有在编人员管理不到位,存在抱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坐着“官位子”、人员难流动、只进不能出、人岗不相适等等现象。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大量编外人员的产生。

目前,报业集团编外人员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庞大。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为例,编外聘用人员(不包括发行投递员)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在编人员。

二是录用岗位从过去单一工勤岗位为主转变为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人员为主。截至2015年5月底,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编外聘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人员比例达到83%左右,其中又以采编人员为主体。

三是整体素质不断上升。近些年,报业的扩张式发展,需要更多专业性强、业务精通、素质全面的人才。因而,编外录用的大批人才学历层次较高、素质较好、年龄结构较轻。四是用工方式和身份多样。根据岗位不同,有单位聘用、部门自聘、劳务派遣等多种形式。如一些关键性、技术性岗位采用单位聘用,辅助性岗位采取部门自聘,工勤技能岗位采取劳务派遣等。形式复杂,人员的待遇及各项管理也有不同。

二、存在问题

从实际工作来看,报业集团的编外人员维护了集团的稳定和发展,已成为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编内编外的“双轨制”用工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编外人员的聘用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范,随意性大

由于报业集团由若干独立的法人单位组成,涉及多行业多领域,人员需求不同。在编外人员的招录上,往往是各直属单位自行操作,招录条件各异,录用程序不够规范。有的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有的则通过“关系”,把关不是很严格。编外人员的使用有一定随意性,而且是“谁使用,谁管理”,对编外录用人员的审批及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2、人员身份不统一,管理难度大

由于编外聘用人员的身份不被上级组织部门、人社部门认可,在干部使用上、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不能与在编人员同等对待。而新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及近几年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等,都不包括编外人员。编内人员聘用制管理,编外人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双规”运行,在人员进出、考核、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适用不同的政策,造成人事管理的混乱。从而不利于集团的统一规范管理,也影响编外员工队伍的成长。

3、待遇有差别,队伍不稳定

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外人员的收入体系缺乏合理的薪酬标准,与在编人员收入结构和增长机制不同,会打击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目前部分地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编外人员按企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其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将比同岗位在编人员减少近50%。而这一点随着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出台和实施,将有所改观。三是有些单位在公积金待遇、医疗待遇上都有区别。编外聘用员工公积金缴费比例普遍低于在编人员;单位的医疗补助制度大多仅覆盖到在编人员,编外聘用人员暂时无法享受。四是在学习进修、职务评聘、评先评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编外人员发展空间极为有限,编外人员时常处处感觉自己是“局外人”,导致了队伍的不稳定。

4、对编外人员教育培养不够

与“体制内”的员工相比,编外人员往往工作更加勤奋努力,听从指挥、服从分配。拿新闻采编人员来说,往往那些条件艰苦、环境较差地区的采访任务,都是编外的记者承担,他们经常奔波在新闻第一线、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单位的教育培训。而单位对员工多是重使用、轻教育,对编外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和锻炼不够重视,纪律约束不够严格,以至于出现了极个别损害党报集团形象的现象。编外采编人员对单位缺少归属感,主人翁意识缺乏,自我价值得不到提升,给新闻采编人才梯队建设都带来一定影响,不利于单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路径探索

在现有的编制管理体制下,编外用工是报业集团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逐步解决这种“双轨制”运行带来的系列问题,下一步还应该:

1、严格控制编外人员数量,规范用人流程

应本着“必要、精干、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编外人员数量。确因工作需要使用编外人员的,要严格履行事前审批程序和进人程序,严禁“打招呼”、“找关系”随意进人。要采取灵活的用工方式,新闻采编、管理岗位、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性强、关键性岗位人员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勤技能型岗位人员全部外包给劳务派遣公司,进一步减少单位的管理成本和劳动纠纷。招聘工作要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建立统一规范的招聘录用条件和招聘程序。

2、推行岗位设置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出台为契机,加快推进报业集团的岗位设置工作。完成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执行“岗位定薪、能力定薪、同工同酬”的收入分配政策,形成所有员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健全统一的工资增长、社会保障、考核考评、奖惩、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摈弃“编制”观念,打破身份等限制,积极创造编内编外人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重视编外人员教育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编外人员是集团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要注重加强培养和教育,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还要用感情留人、文化留人。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注重他们的发展,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要加强内部文化建设,增强向心力和归属感,开展更多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个人素质,满足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对新闻采编人员来说,有了被认同的主体地位,才能进一步增强对新闻事业的热情,增强作为党报集团新闻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利益和形象。

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编内编外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当前报业集团改革创新的根本要求,也是报业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①宁阳县编办课题组,《编外用人管理情况分析》[J].《机构与行政》,2014(3)

②严颖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编外用工的启发》[J].《西部大开发》,2012(10)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人事处)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报业岗位事业单位
增强资本运作促进报业经济发展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数字报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