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城市吸附指数

2015-09-10 07:22周靖祥
决策 2015年6期
关键词:辐射力长沙高铁

周靖祥

高铁为中国城市体系格局的演变增添新动力,并且正在重构中心城市与辐射城市的联动关系。

在中国,被高铁联接起来的城市间的联动关系正发生变化。近3年,中国人每年都在刷新铁路日客运发送旅客人次数。2015年,全国铁路“五一”单日发送旅客1189.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铁路局发送旅客128.3万人次;上海铁路局发送旅客256.1万人次;广铁集团发送旅客152.8万人次。

如果将节假日铁路客运视为自然实验,依据人口流动看北上广3个城市位序;再依据近5年来人次数据,可以发现上广北三大城市区域的人口流动排序已经趋稳。2015年,中国城市联动关系被高铁强化已初见端倪。

在多重因素的复杂交错影响下,中国城市体系正趋向于集团化。随着各大城市间的高铁逐步开通运行,人口流动的作用被强化,对经济、社会各要素的互动关系造成冲击。高铁为中国城市体系格局的演变增添新动力,并且正在重构中心城市与辐射城市的联动关系。

中国城市体系特征描摹

步入高铁时代,作为中国版图上引领区域联动的中心城市,北上广深武5城市的地位越发明显。综观中国城市,存在“双核联动”城市群组(杭甬、大沈、广深、成渝、济青、长哈),“三核共生”发展城市组(武汉—长沙—南昌,太原—西安—郑州);在更大范围内,“四核互促”连片而成巨大城市区域(京津冀济、沪宁杭合、成渝贵昆)。

以长沙为例,借助日开行高铁车次数描摹其与其他城市的关联性。从长沙始发,终到深圳的车次有11趟,途经长沙终到郑州的高铁车次有24趟;深圳到长沙的车次也是11次。从长沙始发,没有终到郑州的高铁,途经车次数有33趟,其中从长沙始发途经郑州的4趟。由此可以看出,长沙与深圳之间的联系远远高于长沙与郑州之间的联系。

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4个超大城市的辐射或吸附的城市数众多。如果将边界统一设定为350公里圆形半径,由高铁联接起来的城市数量分别如下。

在上海周边,江苏省域范围内有5个,它们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浙江省域范围内有嘉兴、杭州、绍兴和宁波等4个。在北京周边,除天津以外,河北省域范围内有廊坊、唐山、保定、沧州和石家庄等5个,山东省域范围内有德州1个。在武汉周边,湖北辖属的地级市有11个,它们分别是黄冈、鄂州、黄石、咸宁、仙桃、潜江、荆州、宜昌、孝感、随州、襄阳等,河南辖属的有信阳、驻马店等2个城市,安徽辖属的有六安1个,湖南辖属的有岳阳1个。在广州周边,除深圳外,广东省域范围内有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珠海、云浮、清远、汕尾、惠州和韶关等10个,广西有贺州和梧州2个。

在中国版图上,同一省域范围内被高铁联接起来的狭长城市带有4组。西南地区,成都有最狭长的城市带,自西南向东北,以成都为节点,分布着乐山、眉山、德阳、绵阳和广汉5个。

中部地区,以郑州为节点,京广高铁自北向南联接起河南省下辖信阳、驻马店、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和安阳等7个地级市;中南地区,以南昌为中心节点,沪昆高铁联接起江西省下辖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等5个地级城市。

在东北地区,被秦沈客运专线和哈大高铁联接起来的城市自西南向东北分布有9个,它们分别是:葫芦岛、锦州、盘锦、沈阳(下接大连)、铁岭、四平、长春和哈尔滨等。

中心城市吸附指数

城市不能被孤立地研究,而应该将其理解为一个由信息、资本、人力等多种“流”所联结起来的庞大的城市网络体系。在中国,铁路客运当属于城市间最有力的客货运输工具。在铁路沿线停靠的任何城市站点,既有上又有下的旅客即为最好的证据。

另外的假设是,人口是城市发展的最终决定变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向决定物质资本、信息、货物的流向。借助铁路始发、过站和终到不同类型的车次基础数据,可以定义辐射和依附测算公式。

辐射是物理学概念,笔者测度城市吸附指数的方法与物理学一致,二次加权的权重相同;与之不同的是,在测度辐射力和依附性时,始发车次只核计两个城市之间互通列车。

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为中心,在350公里辐射半径内开通高铁的城市进行组合;建立在进行归并后,依据城市依附能力,将各个城市可加的城市吸附指数测算加总。

东部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该区域6个城市的总吸附指数为207.12;南方以广州为中心广东省域范围内,包括深圳和东莞,该区域3个城市的总吸附指数为143.17;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包括石家庄、保定、天津、沧州和廊坊,该区域6城市的总吸附指数为132.74;中部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南昌和长沙,该区域横跨3省的3个城市总吸附指数为94.92。

在其他区域,综合考虑航空、高速公路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内陆、沿海港口区位的综合影响,接着把开通高铁城市的铁路客运车次测度的城市吸附指数进行加总,结果发现350公里辐射半径内,成长性较强还有东北、山东济青和成渝等三大带状城市区域。

在东北地区以沈阳为中心,包括大连、长春,该区域3个城市的总吸附指数为61.96;在山东,以济南为中心,包括青岛、潍坊2个,总吸附指数为31.16;在川渝地区,以成都为中心,350公里半径内包括重庆,双城的总吸附指数为25.52,再加上成绵乐城际高铁沿线城市总吸附指数为31.35。

上述分析内容蕴涵着中国中心城市竞争力排序,综合考虑人口在500万以下的城市联动性,但不会改变城市区域体系的排序,只是吸附指数会作微调。

辐射力与城市联动

在中国,上海是中国城市体系中辐射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上海对南京的辐射力达到938.95,上海对苏州的辐射力也达到780.4,上海对无锡的辐射力是713.3;上海对杭州的辐射力是499.9,对宁波的辐射力是179.15。将苏州分离,南京对苏州的辐射力是541.8。

在依附性方面,各主要城市对上海的依附指数如下:南京是650.4,苏州是411.35,无锡是357.5,杭州是354.9,宁波是179.15,苏州对南京的依附指数是370.2。综合考虑公路交通网络,上海对宁波的辐射力达到339.15,宁波对上海的依附指数为469.15。

在中部地区,以武汉为中心,中部区域3省3个省会城市构成了地理上的等边三角关系。在主要城市样本中,武汉对长沙的辐射力是328,武汉对南昌的辐射力是109,长沙对南昌的辐射力是161.1。而各城市对中心城市的依附方面,长沙对武汉是262.1,南昌对武汉是58.45,南昌对长沙是132.95。

将武汉、长沙、南昌放置于中国城市体系中,考察3个省会城市与北上广的关系。在此三角城市样本组中,辐射力测度结果依次如下,北上广3市对武汉分别是188.85、112.45和161.1,对长沙分别是134.65、124.05和461.6,对南昌分别是45、161.95和61.95。

由此可知,北上广与武汉的联动性较强;相比之下,广州对长沙的辐射力最强,上海对南昌的辐射较强。

在南方地区,以广州为中心。广州对深圳的辐射力是599.3,深圳对广州的依附指数是590.8;而广州对东莞的辐射力是623.15,深圳对东莞的辐射力是387.3,东莞对广州和深圳的依附指数分别是184.2和197.6。与中部三角城市中长沙市相关联,深圳对长沙的辐射力是195.25,长沙对深圳的依附指数是122.3。

进一步考虑广深与北上的关系,北京对广州的辐射力是56.05,对深圳是25.2;相应地,上海对广州的辐射力是39.95,对深圳是41.45。与之对应,广州对北京的依附指数是47.3,深圳是25.2;广州对上海的依附指数是39.7,深圳是40。北上广深4城市由于地域距离遥远,需要综合考虑航空的影响。那么,深圳和上海之间的联动性超过1000;广深与北上之间的联动性也超过500。考虑航空运输的影响,中国城市体系中相距较远的北上广深4个超大城市之间的联动性最强。

在北方地区,北京的辐射力最强,辐射近邻的整个京津冀地区,北边腹地至内蒙古赤峰,河北省张家口,西边至陕西大同、太原,南边抵河北保定、石家庄,东到山东德州。北京对天津的辐射力是543.6,对石家庄的辐射力是485.1,对保定的辐射力是339.9;其中,石家庄对保定的辐射力是206.55。反过来纵看依附性,天津对北京的指数值是430.85,石家庄对北京是248.65,保定对北京是160.8,保定对石家庄是171.6。

总的来看,辐射力和依附性都呈现出空间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辐射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中心城市的吸附力大小,还与辐射城市的吸附力成正相关;依附性指数也类似,A对B的取值大小取决于A城市自身的吸附力。

中国城市的联动关系已经出现“强强合作”态势,能够被辐射或者强烈依附中心城市的城市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城市等级体系与城市的空间分布同样存在着对应关系,不同地域有不尽相同的城市等级体系。

高铁改变中点城市命运

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居处两个大城市中间的城市众多。其他被高铁联接起来,居处两个大城市之间的中点省会城市还有长春、沈阳、郑州、合肥和南京等5个,处于多个地级市之间的中点省会城市有成都和郑州。

处于两个省会城市中点的地级市主要有:遂宁、邯郸、安阳、廊坊、东莞、宜春、郴州、三门峡、无锡、嘉兴、徐州、潍坊、四平、葫芦岛和保定。

在中点城市组样本中,石家庄对邯郸的辐射力为129.7,郑州对邯郸的辐射力是112.2;北京对廊坊的辐射力是131.95,天津对廊坊的辐射力是30.65;石家庄对保定的辐射力是206.55,北京则是339.9;长沙对郴州的辐射力是217.65,广州对郴州的辐射力是357.3;武汉对岳阳的辐射力是228.15,长沙对岳阳的辐射力是160.5;郑州对三门峡的辐射力是86.45,西安对三门峡的辐射力是113.85;南京对徐州的辐射力是215.6,济南对徐州的辐射力是231.4;济南对潍坊的辐射力是150.15,青岛对潍坊则是217.75。

中点城市与沿线双城之间的联动关系测算表明,城市间的互动关系重构已经突破了行政划界,邻省更具吸附力的省会城市比所属省会的辐射力更强;依附指数方面,中点城市对相邻两城市的数值基本相近。

笔者的测算结果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数值呈现,我们不应当只是看数值大小本身,而是希望这样的测算结果能够为政府推进城市联动、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有助于把握大局做好区域和城市发展定位,指导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

笔者提出“中国高铁城市区”概念,建议城市联动发展。以高铁联线为最佳时机,打破行政分区边界及隶属关系认识;在联网之前,重构中国高铁城市区域划分思路,整体推进深度合作,组团共谋发展。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辐射力长沙高铁
长沙之旅
高铁会飞吗
我眼中的长沙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辐射力的金融效率分析
人地百米建高铁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第一次坐高铁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评估肝脏占位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