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2025:如何赢得“黄金十年”

2015-09-10 07:22杨君裴志超
决策 2015年4期
关键词:泉州制造业成本

杨君 裴志超

中国工程院将福建省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并为泉州制造业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什么是泉州?示范意义何在?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中国制造被贴上山寨、劣质的标签,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提升全球竞争力,成为首要任务。中国规划了制造业未来10年的顶层规划和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

此番规划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加注重中长期“顶层设计”。这一宏大设想是否已经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会遇到何种困境?其出路又在何方?作为全国唯一的地方样板,泉州的探索和经验值得借鉴。

泉州的“杀手锏”

幸运之神为何光顾泉州,泉州作为惟一地方样板的优势如何呈现?他们有何种独特的发展方式?

泉州制造业行业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从欧洲进口原材料是泉州制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在泉州,纺织、鞋服等企业生产所用部分原材料需要依靠进口。以有着很大需求的化纤为例,化纤企业由于原料进口量较大,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将会降低。例如聚酯原料中大部分的进口原料按美元结算,由于人民币升值,聚酯工厂无形之中成本就下降了20美元/吨,这省下的美金就成了利润,现在人民币值钱了,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货。

泉州制造行业除了看重汇率变动带来的成本下降,更看重的是产品附加值的增加。欧洲债务危机促使欧洲的一些鞋材企业不得不低价出售他们的产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在一双鞋的用料上,国际环保鞋材与国内普通鞋材的价格差距,目前已经不足30美分。由于使用环保材料,更容易得到欧美客商的青睐,因此使用进口鞋材的成品鞋,在价格上可以比普通鞋多卖出近10元人民币。据了解,目前安踏、特步、361°等泉州鞋业的一线品牌,也越来越注重使用进口功能性面料所带来的附加值。人民币升值所降低的原材料成本加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是这些企业实现净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生产基地内迁。除了从原材料入手,泉州企业还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动了不少心思。考虑到自身实力以及与国内产业链相配套的优势,一些企业选择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陆。内陆城市在招工方面比较便利,综合成本也较沿海城市低一些。目前,已有不少泉州企业正积极与河南、安徽、江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加工企业对接,将部分订单转移至当地生产,以保证公司效益。这一实践经验的结果是,诸多工厂的老板以前就是工厂的员工,在他们学会了技术以后,企业老板不但支持他们回家自办工厂,同时还给予他们资金上一定的帮助。因而,生产基地的内迁,开拓国内市场,培养新的企业老板,加强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就自然成为泉州制造业的一大亮点。

进口半成品加工后再出口。除了国内市场,不少泉州鞋类服装企业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寻求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一些企业开始通过前往越南市场考察、向外设厂的企业咨询等方式研究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他们发现东南亚不少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逐步完善,半成品以及较低端类产品从源头到成品基本都能在当地生产。其中,以越南、孟加拉的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而且,他们在原材料、人工方面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这使得他们的半成品价格比国内低很多。于是,一些企业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进口一些半成品,买回来后再进行后期加工,售卖出口,这样整个流程下来,成本比自行全部生产的还低一些。

升级生产设备。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泉州制造业的发展特点还表现在购买先进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的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企业引进新设备后,能比以前节省10%左右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在设备投入使用后,产生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其带来的效益非常可观。最典型的例子是,石狮、晋江等泉州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地的企业在购买国内外设备后,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改变生产流程,推进快速流水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经营成本,在市场拓展中更具优势。

剑指“成长的烦恼”

但是,泉州制造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无法避免的现实困境。可以说,泉州企业的有些烦恼,是“中国制造”共同面对的,譬如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在泉州,为引荐工人者提供现金奖励已成通例。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力,鞋服工人们的工资收入在泉州三四千元左右计算,招工难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与劳动力成本上涨、招工难相比,当前泉州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老板“跑路”、经营困难、资金紧张。一些被消费者所熟知的鞋业,如安踏、360度、匹克、乔丹、贵人鸟、德尔惠等国内大多数运动品牌,如今正遭遇行业滑铁卢。一方面是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店铺租金上涨,另一方面,电商冲击对线下销售造成冲击,行业整体陷入低迷;与此同时,国际贸易领域,TT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跟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也正给中国的代工厂们构筑起新的贸易壁垒。从而,企业普遍面临市场下滑、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的现状,有的甚至干脆关门停业。为了出清库存,各大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

在此背景下,“泉州制造2025”的诞生,得益于“中国制造2025”这一顶层规划的提出。“中国制造2025”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目前,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规划纲要,形成顶层设计、重点行业等结合的“1+10”规划体系。这一顶层规划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使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

泉州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城市,被敲定为“中国制造2025”的延伸和地区性示范。受泉州市委托,中国工程院牵头制定《泉州制造2025》,作为泉州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泉州制造2025”的具体目标是,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推动泉州制造“四大转变”,即“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目前,泉州多数制造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泉州制造业尚未形成完备的创新体系。面对以上诸多的现实困境,泉州制造业克服难题的发展方向又在何处?

如何收获“黄金十年”

在木桶理论中,木桶能盛多少水,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这个理论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比拼的就是成本、质量、价格、品牌等关键因素,只要一处为短板,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就处于弱势。由此,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扶持中小弱势企业,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稳定之间,需要一个仔细权衡的过程。中小企业理论上对产业转型没有太大帮助,但它们对稳定经济和就业却有重要意义。由此,政府应当出台一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放开企业贷款的准入条件,切实为中小企业减税,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发展的瓶颈期。

在政府资金的扶持过程中,企业需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立足点,用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改造提升生产过程,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泉州制造业各领域的融合渗透。如今,“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共识。诸如纺织鞋类服装行业制造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装备较先进,制造技术总体水平处于从机械化向自动化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系统基本得以实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创品牌拓市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应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柱。泉州制造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传统贴牌加工(OEM)模式让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既无品牌也无渠道,在交易中没有话语权。为此,泉州的制造产业应该自主创立新的竞争性品牌,并专门成立品牌推广部门或聘请专业的品牌顾问公司,为企业品牌进行全方位推广。为了破解欧美市场购买力下降的困局,企业可改变以往专做贴牌加工(OEM)方式,缩小传统欧美市场的比例,推出自主品牌,开发南美等新兴市场。

毋庸置疑的是,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新销售方式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传统代加工工厂对成本、产品质量、供应链能够很好控制,可以在代加工的同时,建立自己的品牌定位,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体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渠道,发展网络电商,这样两步走,才能更好的发展。或者利用自己的货源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大量铺货,建立品牌效应。用网络电商代工厂,这种新的销售思路只要求企业自己做产品设计,然后把订单交给代工厂来做,不仅自己不需做品牌,也不需要研发,它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新的销售方式除了要遵循品牌运营的规律外,还需要深谙网络渠道的游戏规则,而这些都不是传统外贸企业擅长的。与此同时,网络店铺也是一种销售终端,这种运营方式可以更清楚客户的需要,更知道什么产品能够获得市场,所以加工企业没有必要越俎代庖去开发产品,这样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到提高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上来。

除了以上提到的“硬实力”外,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软实力”,也是推动新型业态发展的重要内容。“软”实力的发展有利于引导泉州制造企业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发展观,将产业价值链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推动新型业态的发展,最终实现传统制造模式的转变,由“泉州制造”迈向“泉州创造”。

一直以来,“德国制造”被认为是质量保障的金字招牌,而中国却主要依靠更低的生产成本取胜。虽然位居制造大国前列,但产业大而不强、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工艺不强等问题始终是中国工业的“软肋”。但“泉州制造2025”这一规划探索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从而为其他类似城市制造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有益的指导,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愿景,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最终转变。

猜你喜欢
泉州制造业成本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