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职场“拖延症”

2015-09-10 07:22陈领英
决策 2015年4期
关键词:拖延症职场事情

陈领英

“拖延症”的危害巨大,不仅会耽误工作、影响自己的事业,还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甚至会拖垮身体。

根据一项关于“拖延症”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症”,仅4%的职场人明确声明自己没有“拖延症”。可见,“拖延症”这个在国外已经出现了20年的心理学名词,也已成为我国众多白领的标签,是职场上常见的一种“职业病”。

一些重度拖延症职场人,对自我、对未来都处于一种混沌茫然的状态。他们做任何事都是为“别人”,没有内在的前进动力。于是,做事拖拉、得过且过的态度逐渐形成习惯,又无动力纠正,逐步进入一个“死循环”、负效应的状态,大好时光被无度挥霍。

“拖延症”的危害巨大,不仅会耽误工作、影响自己的事业,还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甚至会拖垮身体。

查找“拖延症”病因

相关调查指出,有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会开始动手工作”,另有19%的职场人“只拖延一会”,17%会拖“1天左右”,甚至13%的人“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完成”。

此外,43%的职场人患“拖延症”的频率是经常,31%的职场人表示“一直都爱拖拉”,8%的职场人表示“最近拖延的情况比较多”,仅有18%的职场人表示“很少,偶尔”会拖延。可见,拖延已经成大部分职场人工作中的常态,需要引起职场人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调查也发现,54%的职场人“不管大事小情,都有可能拖延”,35%的职场人一般只在“日常生活琐事”上拖延,24%的职场人会在“小事,如常规的行政事务”上拖延,但也需要注意有10%的职场人甚至明确表示会在“大事,如重要报告、产品设计等”方面拖延。

另外,超过八成有“拖延症”的职场人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可见工作时间短、职业化素养还不太高导致“拖延症”在这些人群中盛行。

“拖延症”的病因是什么?从心理层面分析,一些人对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导致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作上曾遭遇过重大挫败,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容易产生逃避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于是越拖越久。他们还常常以疲劳、状态不好、时间充足等借口来拖延工作进度。

这部分职场人士,实际上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时间不够、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一些完美主义者也很容易得“拖延症“。他们自我要求很高,任何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而且要一次做好,所以,他们往往将时间花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周密计划上,而迟迟不愿意开始做第一件事,哪怕很容易。

还有一些人内心不积极上进,缺乏干劲,很容易懒散、颓废,觉得什么事都很难做。他们很喜欢找理由推脱,比如,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即便心不甘情不愿地接手做了,也不愿意立刻开始,等到明天再做,但明天到了又想等到后天,不耗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

还有一种现象在职场新人身上比较明显。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害怕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为别人带来麻烦。各种各样的担心最终延误了工作。在受到上级或同事的催促、指责后,心中更会感到焦虑,愈发害怕工作失误,于是更想逃避,导致拖延症越来越严重。

计算你的个人效率比

要治疗“拖延症“,首要任务是找出你现在支配时间的方式,使用一个日程表是完成此步骤最有效的方法。仅需尝试一天,你会立即对你的时间到底去了哪里,有不可思议的洞察。它可以把你的无意识习惯提升到意识层面,这样才有机会仔细检视并改变它们。

把你一整天开始或完成某个活动的时间都纪录下来。要尽可能地详尽:记下你在收发电子邮件、阅读新闻、网上娱乐、打电话、就餐等等。

一天结束时,把这些时间段分类记录到综合类别中,然后找出你在每类活动中耗费时间的百分比。持续做上一周,再计算你在每类活动中耗费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你花在实质性工作上的时间,只占了工作总时间的一小部分。有研究发现,上班族每天在实质性工作上平均花费的时间为1.5小时,其余时间都耗在许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上。全职上班族平均开始工作的时间是上午11点,而下午3点半左右就开始懈怠了。

计算你的个人效率比,就是在实质性工作上耗费的时间除以工作总时间。假如你曾经尝试过约束自己去做那些你并不真正有动力做的事情,你失败的机率很大。那么,我们可以逆向思维,用减少总时间推动效率提升。

假如你的效率比十分低下,那就试着在一天中严格限制你的工作总时间,比如只允许自己在办公室待上5个小时,而剩下的时间不准自己再工作。一旦你的大脑认识到工作时间很紧迫,你突然间就会变得极有效率,因为你必须如此。

当你有紧迫的时间限制时,你通常能找出完成工作的办法。而当你有充裕时间时,很容易就变得效率低下。

保持最高效率的同时,逐渐增加工作总时间,这个方法能让你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使工作成效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仍有大量时间来追求个人爱好。

因此,计算个人效率比是确保工作效率最佳,而不必增加工作时间的明智选择。它是一种高效且无需什么努力就能做到的方法,而它的长期回报是惊人的。不过,必须定期使用才能产生这些优势。

高效时间管理技巧

技巧一:6点优先工作制。

要改变自己每天都像“救火队”一样的工作状态,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把尽量多的时间用在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

效率大师艾维利提出“6点优先工作制”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早晨上班前,写下今天要做的全部事情;按事情的重要顺序,分别从“1”到“6”标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一开始,全力以赴做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做标号为“2”的事情,以此类推。

艾维利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地完成6件最重要的大事,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率人士。

技巧二:设定不被干扰的时间。

很多职场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抱怨,每天似乎都很忙碌,一年到头作总结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年似乎什么都没有做,一年都没啥进步。这些人每天就像陀螺似的在旋转,很少静下心来考虑考虑自己做的工作。

也有人经常抱怨,在做一些重要工作时,因为时刻被别的事情被打断,而难以高质量的完成。

建议采用的方法是每天固定拿出一段时间来,可以是早上或晚上,为自己设定一段不被干扰的时间,一方面可以静下心来集中做一些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静下心来自我反思并调整自己第二天的时间安排。

技巧三:20秒情绪控制。

时间管理上,要克服“拖延症“,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应立即行动,快20秒。比如,周末是睡懒觉还是去参加论坛或讲座,这时候,就要提前20秒,快速作出积极的决定,而不是躺在那儿考虑半天就是不加行动。

而对一些需谨慎考量的事情,或情绪激动时的决定,就要三思而后行,慢20秒作出决定。

技巧四:设定小的时间段。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个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做某项工作时,为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比如写一篇稿子或一篇汇报,为自己设定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然后用倒计时的方式,开始工作。

通过这样的训练,会发现比平时做同样的工作,节省不少时间,原先写报告前的各种情绪预备工作等全部简化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拖延症职场事情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拖延症”的毛病 造访你了吗?
大学生拖延症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级浪漫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