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可:哪些因素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

2015-09-10 07:22薛可
人民论坛 2015年37期
关键词:主导权言论舆论

薛可

在新媒体所营造的全球化传播平台,信息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与跨空间性,也有利于跨国界地宣传我国的文化、治国理念和价值观念,优化国家形象的塑造。

新媒体的技术特征带来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变化

首先,新媒体技术缩短了受众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距离。在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技术特征的传播形式遵循着由下而上的传播形式,显示出由点到点、由点到圆(意见领袖),多点多圆的碎片化、去中心化的传播状态。近些年,中国网民借助新媒体参与政事的现象日益增多,并对公共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公众在网络空间以虚拟身份就宁波PX事件发表观点、进行平等交谈,针对PX事件发出了理性而不可忽略的声音,并最终影响了公共决策 。适时地了解和分析公众的合理诉求,是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新媒体传播机制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新媒体增强了意识形态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这不仅包括网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还包括网络共同体和意识形态工作者之间的互动。此外,新媒体提升了公众素养,拓展了公众的社会知识领域,不仅如此,在话语表达方面为普通的公众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有效的公众参与提供了多样化途径。借助现代的通讯工具与网络媒体,社会动员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跃升,主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公众与主流意识形态达成共识,使主流意识形态逐步引导社会舆论向更正面、更理性和更客观的方向发展 。

再次,新媒体平台有利于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传播。在新媒体所营造的全球化传播平台上,信息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与跨空间性,有利于跨国界地宣传我国的文化、治国理念和价值观念,优化国家形象的塑造。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的国家形象已经不仅仅以中国经济水平为代表,意识形态所代表的文化和思想特征更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有效地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球传播,进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值得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课题。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新媒体传播下面临的挑战

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开放的话语权、自由的言语表达方式、海量的信息在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也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功利性的碎片化信息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传播的平等性在网络传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在缺乏主流意见引导的网络碎片化时代,公众的实用性与功利化思想取向更为明显。这些负面现象的出现和凸显,给社会稳定及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成为新媒体时代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主要因素。

第二,非理性的网络言论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开启全民参与方式的同时,也必然会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与非理性言论。非理性的网络言论在快速散播的同时,也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

第三,部分消极的舆论领袖干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正向传播。由于“舆论领袖”在舆论传播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以及个人强大的号召力,他们在社会化网络空间中所制造的消极的意识流,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可能远远大于其它普通成员 。尤其是在危机情境下,“舆论领袖”的存在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化解危机,但如果没有加以适当引导,则也可能使消极言论四处扩散,危机进一步升级,从而产生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的现象。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主导权言论舆论
坚决维护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他们的言论
潮妆在“线”
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认知差异及化解之道
国际空难调查主导权探究
言论
自由总是相对的,言论不是随意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