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里凝视生死

2015-09-10 07:22王一方
读书 2015年3期
关键词:布鲁诺西装天堂

王一方

人们都说眼见为实,然而,用“眼”与用“睛”是不一样的。目不转睛强调的是“睛”的专注,视而不见说的是“眼”的虚瞄,成语“明眸皓齿”中的眸是暗递秋波的灵窍,“有眼无珠”则是讽喻某件事在某些人那里入眼不入睛,眼里有,心中无。譬如当下的手机查微信,基本上属于用眼不用心,刷屏开口乐,过后不思量,屏一关,茶就凉。读书的体验则不一样,需要定睛细察,读后拍案叫绝也罢,掩卷沉思也罢,不是心头一热,便是扬眉吐气,常常会惹起人们思绪万千,物与神游,说是仰仗文字的魅力,也未必。被称为图画书的绘本文字不多,却依旧仪态万方,让大小读者目不转睛,流连其版面,沉醉于故事,久久回味。

让思想界沉稳兼成熟的朋友们属意本归于儿童读物的绘本,并非近日里返老还童,捏着嗓子说话装嫩,只因读到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的一段关于绘本阅读史的著名箴言,大意是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绘本)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其实,生活就像童话一样,充满了智慧与隐喻,也足够精彩,让这个童话留给我们的后代去回味吧。人为什么活,怎样活?为什么会死,怎样去死?这些人生的真谛,童书里都有。

电影《心灵病房》(Wit)中有一组感人至深的镜头。主人公薇薇安是古典文学教授,癌症失救,进入生命的终末期,她白发苍苍的老师来到病房,将薇薇安轻轻地搂在怀中,一起入神地朗读着绘本《逃家小兔》:

我要跑走啦!小兔子说。

如果你跑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妈妈说。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

刹那间,一切都归于纯粹,死亡的恐惧与忧伤消弭在《逃家小兔》温情的画面与想象中。生命的总历程只有三步,居家—离家—归家,它不仅是小兔子对生命的遐想,也是真实生命的轮回。小兔子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如何变,妈妈的爱都环绕在身旁,小鳟鱼、高山上的大石头、小花、小鸟、小帆船、空中飞人,不过是生命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已,她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一辈子。生和死就是在不同的遐想中穿越,自由,浪漫,无所畏惧,也无所忧伤,因为,我们心中有妈妈(亲人)绵绵不绝的爱。

感谢《心灵病房》的导演,借用绘本来进行生死辅导,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对于国人来说,有助于他们走出“未知生,焉知死”的鸵鸟心态。直面困境,豁达生死,为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压(如今的医院里也不能死人,不仅死不得,而且死不起)。殊不知,孩子都是精灵,也是小小的哲学家,他们都可以通过童话的翅膀抵达灵性的精神高原,认知生命的五度(长度、宽度、厚度、温度、澄澈度)。那些经典的绘本总是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演绎父母、老师、医生、护士无法生动表达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第一、绘本中不会出现专业的词汇,儿童阅读起来容易理解,童话语境容易减轻现实压力;第二、绘本中对死亡的描述,大多是贴近儿童生活(游戏、童话),通过这些故事,强化儿童思维的合理性。第三、柔情的故事,柔美的画面,柔和的色彩,可以让死亡的悲哀在图画中慢慢地释放出来,不需要刻意隐瞒,需要的只是了解到绘本中的那些人和自己一样的悲伤,以安抚儿童及家人顷刻间破碎的心灵。绘本文字简洁,画面生动,图文相映成趣,主题明确,能触动心弦,令人久久回味,在轻松阅读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识字多少不会成为阅读绘本的障碍,孩子完全能把故事读懂,并从中吸取滋养。其实,绘本老少咸宜,不只是小朋友喜欢,成年人阅读绘本也有其感触、感动、感悟之处。

绘本的叙事展开分为五步,始于故事的温情讲述,随后是童真童趣的展开,生死主题的捕捉,生命隐喻的确立,生命意义的引申。在绘本的意向之中,意外的死亡演变为意料中的死亡,非正常的死亡转化为合理的死亡,冰冷的死亡成为温暖的死亡,对于死亡的沮丧、愤怒、讨价还价、无奈逐渐被平静、坦然、接纳、认同、顺应、脱敏所取代。

孩子们的生死问题充满着天性与率真,譬如死亡痛苦吗?死后究竟去哪儿啦?有没有天堂与瑶池?大家都去天堂,哪有那么多地方住呀?假如把死神灭掉,我们会更快乐吗?

《幸运的内德》是关于挫折与幸运的,住在美国西海岸加州的内德接到一张请柬,要去东海岸的佛罗里达去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可是,一路上却惊险连连,先是飞机爆炸,跳伞自救也不顺利,草堆里有钢叉,大海里有鲨鱼,岸上有老虎……读者会被内德的命运所牵动,时而开心,时而担忧,幸运与倒霉交叠,暗示了幸运不光是上帝的安排,更要靠自己的勇敢和努力去争取。内德并非坐等幸运女神的光顾,而是凭借自身的坚强和努力获得最终的幸运,于是,才有了只有幸运没有倒霉的内德。这本书有丰富的病房联想,我虽然患上某一种严重(疑难)的疾病,但幸运的是我来到了心中最好的医院(结缘);虽然病情复杂,还在迁延、发展,但幸运的是我遇到这个领域最有研究的大夫和护士(感恩);虽然病情一时还没有机会彻底治愈,但医护的努力已经有了逆转,遏制了发展的势头(恩宠);虽然只是症状的改善,但继续治疗有了信心,既来之则安之,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耐心)。虽然这种病机理不明,疗效不显,预后不佳,必须迎击死神,但谁无一死呢,安宁缓和医疗给予我生命质量(豁达)。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讲述儿童直面亲人死亡的故事,小主人公叫布鲁诺,是一个真正的小不点,个头只有爸爸妈妈膝盖那么高。在这个三岁童子的眼里,死亡是很庄严、神圣的时刻,因为,爷爷此时穿上了西装,系上了领带,皮鞋还擦得锃亮,而且就这样“睡着”了,在平时,一定是穿了西装不睡觉,睡觉时不穿西装。大人告诉小布鲁诺,这身打扮是为了告别,为了葬礼,因为爷爷要睡过头,不再醒来了。死,就是一个雨天里睡着了。

布鲁诺的第一个问题冒出来了,爷爷究竟去了哪里?葬礼那天,分明看见爷爷被安放在墓地深深的地坑里,但爸爸却说爷爷在天堂?难道天堂不在天上,而在地下?妈妈的解释也很奇怪,爷爷的身体在墓地里,爷爷的灵魂在天堂。明明是一个爷爷,怎么就分开来了,身体躺在墓地里,灵魂活在天堂里?死亡的事情还没有弄明白,又冒出一个灵魂的事情,什么是灵魂,妈妈不愿意告诉布鲁诺,说是几句话说不明白,或者说明白了,小布鲁诺也听不明白。其实,妈妈太小看她的孩子了,小布鲁诺心里很明白:灵魂,就是爷爷身上那些让我喜欢的东西。

布鲁诺的问题真不少,让大人应接不暇,妈妈,我什么时候死呀?自从爷爷穿着西装离我们而去,再也不回来了,小布鲁诺就有了“我也会死”的意象。有一天,他去问爸爸:我什么时候会死呀?爸爸比妈妈有耐心,他告诉小布鲁诺: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因此,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所以,印第安人有一句名言:把每一天都当作自己的最后一天去活。这句名言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同时把别人喜欢的东西播撒给出去,去爱身边的人,关怀受苦的人,这个世界才可爱起来。

布鲁诺的问题还没有完,天堂里住满了怎么办?小布鲁诺真是爱思考,他的下一个问题是人人都上天堂,那么天堂会不会有一天住满了,拥挤不堪呢?爸爸笑着对他说,不会的,有些灵魂会飘出来,跟随一个新生命重新来到我们的世界。果然,爷爷死后一年,米茨姑妈的肚子大了起来,不久生下一个小弟弟,难道他就是爷爷的灵魂重新来到我们中间?不过怎么看都不像……

小布鲁诺的问题一串串,关于生生死死,关于应该怎么活,一切都在朦胧之中逐渐明白了,小布鲁诺就长大了,个子高了,灵魂也变得丰满了。

这些绘本都是举重若轻的生死教育,生死教育就应该贯穿生命的全过程,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医护人员)来说,这样的绘本也是死亡辅导的好道具,它着眼于生死迷茫的终末期进行有效、有品质的灵性照顾。缓解三恐(恐惧、恐慌、恐怖)。让每一个临终者获得一份对于死亡的解放,就是解开,放下,不再恐惧,节哀顺变。赢得一次生死的觉悟,觉知,彻悟,念纯,那是哲学,宗教境界的豁达。

濒死心理学告诉我们,死亡的解脱有三步,第一步是死亡恐惧的摆脱(脱敏),第二步是过程痛—苦的消除(技术与药物),第三步是灵氛境界的创设,灵性照顾,灵然独照,有了来世(身后世界)憧憬与想象,如同跨过一座桥、一道门、一条隧道,看见一道神秘的光,闻听一个神奇的声音,遁入一个神圣的地方。

这些故事和意念都躲在绘本里。不信,你也去读读!

(谈论生死的绘本有:《獾的礼物》、《逃家小兔》、《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爷爷变成了幽灵》、《熊和山猫》、《国王与死神》、《榛子壳里的死神》、《当鸭子遇见死神》、《我永远爱你》、《再见了,爱玛奶奶》、《活了100万次的猫》、《小鲁的池塘》、《外公》、《先左脚,后右脚》、《爷爷的天使》、《大象的算术》、《在森林里》)

猜你喜欢
布鲁诺西装天堂
西装年代簿
天堂
布鲁诺
更“便宜”的衣服
新形态西装
西装型男的3种形
你好,陌生人
天堂何在
天堂的眼睛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