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潮遭遇就业难

2015-09-10 07:22张岩
中国报道 2015年3期
关键词:跳槽职场用人单位

张岩

一边是离职率的直线攀升,一边是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看似矛盾的不合理现象,却是当前就业市场的真实写照。

“要不是为了两万多元的公司年终奖,我可能去年年底就辞职了。”崔昌鹏就职于山东济南一家电子科技公司。他说,毕业入职一年多,对目前所在公司的薪酬、晋升空间和企业文化都不是很满意,“趁着还年轻,我希望能够重新选择一份理想的工作,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年春节过后,即是辞职的高峰期,拿了年终奖走人的不在少数。而近年来,在跳槽大军中,职场新人的比率逐年增多,“新人难用更难留”已然成为困扰用人单位的一大难题。

就业难与辞职潮的矛盾螺旋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从2010年的550万人,到2014年已增至727万人,而2015年将高达749万人,五年增长了近200万人。

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4年度《社会蓝皮书》,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假定目前高校招生规模不变,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将升至21.6%,到2030年将超过30%,高校毕业生占青年劳动力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

“由于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专业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岗位不匹配,造成很多专业毕业生相对难就业的现状。”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强对记者表示。

“学生找工作的难度,单从数字上就已经能大概知道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陆靖表示,在教育部陆续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以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在就业难的压力下,201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增加了七成。”

而与此矛盾的另一个现象是,这些当年苦于找不到工作的学子,毕业后步入职场的第一年却频频跳槽,离职率居高不下。“在我们这儿能干两三年的大学生都算长了。”天津一家广告设计公司的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半年留不住 一年是个坎儿

许晶玉去年本科毕业,进入北京一家央企分公司工作。尽管遭到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反对,去年12月她还是决心跳槽。她告诉记者,她的新公司是一家创业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整体氛围很好,充满朝气和活力,“这样的企业更适合我这个年龄的人。”

在哈尔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的邓文赟虽然才干了一年,但是他以岗位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太远而提出了辞职,“我觉得我应该去更大的平台发展,现在的薪水实在是太可怜了。”

大学生自身有苦衷,用人单位更是为难。晋明是一家大型建筑工程企业的招聘专员,每年的新员工流失现象让他苦不堪言:“我们负责的项目很多是海外工程的联络和对接,需要工作人员一定的连续性,员工的跳槽对项目来说会有很大影响。目前看来,有些项目组十个新员工一年左右甚至有七个跳槽的。”

邢楠是北京一家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她正在为如何尽快填补春节后跳槽造成的“空位”忙得焦头烂额:“一些新员工半年都过不了,就算干满一年的也往往在这个节点上跳槽。”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就业蓝皮书》,有34%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发生过离职,三年内离职率更是高达70%。专家认为,优质企业人才流动率一般为15%,合理的人才流动对企业优胜劣汰有促进作用,而超过20%的人才流动对企业和员工都会造成危害。

频繁跳槽的背后

“在求职时没有对公司做过深入了解,想着先做做看,不合适再换。”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先就业再择业”越来越被毕业生所接受。而这种盲目就业的心态则为后续极高的跳槽率埋下了隐患。薪水低、没有发展空间、不喜欢公司的工作氛围等原因,成为他们辞职的主要理由。

一些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短期内难以适应,容易选择离开,企业只能被迫不断补充人手,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怪圈。而无论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是其中的受害者。

来自银川的陈诚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两难的选择:当时毕业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没有找到工作,他就随便和一家公司签了约,但是入职之后发现和预期相差很大,就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现在发现自己依然不适应新公司的工作节奏,而且一两年内面临买房结婚,目前的薪水完全不够。”他说,一方面他真的希望换个工作让自己的能力充分释放,另一方面,“一年之内换三个工作,我担心因为自己的职场忠诚度问题而面临求职麻烦。”

“离职率反映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主动离职率偏高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职场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宝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频繁跳槽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职场认识和适应性有待提高,也反映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

多年在北京一家铁路行业公司从事招聘工作的李虹对记者说:“把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培养成业务骨干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成本,一旦培养出来了,最担心其他公司挖人。而大多数员工都禁不住更高薪水的诱惑。”她坦言,关键岗位青年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成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好工作”到底在何方

钱多、活儿少、离家近,这虽然是笑谈,但已成为网络上公认的好工作三条准则。但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如果都把这个作为参照标准,参加工作后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现在就业市场回归‘卖方市场’,尽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比以前理性,在薪酬、工作地点方面也不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整体上,眼高手低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孙眉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需要的是调整心态,抱着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有用的一分子。”

而有的用人单位对于新员工招聘同样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长远的培养和发展计划,也造成了新人的流失。“企业要注意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管理者要注重员工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企业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从而愿意为之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姚裕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人单位应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和职业发展空间,以此建立和諧的用人关系。

猜你喜欢
跳槽职场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忙着跳槽的人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