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而至的信息化社会

2015-09-10 07:22
中国报道 2015年3期
关键词:分社网络时代餐厅

这是餐厅老板的小幽默,还是他赶时髦的一种营销策略?

1988年夏到1992年春,我作為日本北海道新闻社驻京分社的记者,常在北京和中国各地进行采访。当时打电话并非一件易事,即便是和驻京分社联系,也要先找到公用电话,通过总机转接,而往东京和札幌打国际电话就愈加麻烦。如果要发图片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图片冲印店很难找,要往日本发图片,只能通过电话局将图片电传过去。在我记忆里,费用也非常高。

几十年过去了,当下的中国,信息化程度恐怕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在北京等大都市,几乎随处都有WiFi环境,在地铁或公交上也能使用微信。现在海内外的记者可以从世界各地的新闻现场发送稿件和照片到国内,几乎没有通讯的困扰。

前几天,一位和我同龄的日本朋友在某个餐厅就餐时,问服务员餐厅的WiFi密码,对方回答:“I LOVE YOU。”“啊?”我这位朋友将目光从手机移开,惊讶地抬头看向服务员。这位可爱的女服务员略带羞涩地重复道:“I LOVE YOU。”这是餐厅老板的小幽默,还是他(她)赶时髦的一种营销策略?无论怎样,这都反映了中国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侧面。

网络时代更新变化很快,现在或许可以说是微信时代了。一天,我和朋友坐在北京某酒吧的吧台前喝酒,回头看到一群年轻女孩进来,她们找一个大桌子围坐下来。朋友说:“看吧,一会儿该热闹起来了。”但是,过了一会儿,我俩注意到身后异常地安静。回头一看,发现十个女孩每人面前摆着一杯饮料,而她们却各自低头摆弄着手机,相互间完全没有交流。“既然不说话,干嘛来这里喝酒啊?”

听一个朋友介绍,他们兄弟姐妹六人,年龄在40到60岁之间,每周末大家必聚餐一次。在就餐前,作为联络员的大弟弟,一定要没收每个人的手机,放在一旁。刚开始大家还有怨言,但现在却都很享受这一时刻,因为可以安心就餐,开心交流。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温馨日渐消逝,好在还有人懂得珍惜,令人颇感欣慰。

如果读中国的报纸,读者就会注意到,其中很多信息其实源于网络上的报道。与我当年驻站时相比,现在的信息源要丰富得多。如今,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Journalism究竟是什么”,中国媒体面临着需要确立新的Journalism理论的课题,这种环境难道不是正合适吗?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普及BP机。不久之后,又有一种啤酒瓶大小的摩托罗拉手机通过香港传入内地。当时驻京的我也多次向总社申请,终于花费70万日元入手了这样一部手机。2010年,我重返北京。最令我惊讶的是,如今无论官民,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联络工具。我感觉中国似乎是跨越了家庭固定电话的时代,一步跨入了手机时代,其发展速度极其迅猛,而且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猜你喜欢
分社网络时代餐厅
TARENTUM萄木餐厅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LUNAR餐厅
城里的怪餐厅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秀色可餐”的虚拟餐厅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