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金琢玉舞昆吾·玛瑙一泓浮翠玉(下)

2015-09-10 07:22蒋成龙
世界博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红玛瑙和田玉玉雕

蒋成龙

市场总是瞬息万变,机会来的总是很突然。每当机会来临,只有具备敏锐观察力,又兼具实力的人才能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罗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初到苏州的罗光明老师以其科班出身的专业优势和设计能力,顺应了苏州本地市场的大潮,在和田玉制作领域可谓如鱼得水,迅速发展,势如破竹。

正当和田玉市场如火如荼,买卖双方都趋之若鹜的时候,另外一种材质的艺术品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当中。

南红玛瑙自古以来便以其如玉般的质地和艳丽夺目的色彩,被中华先祖奉若至宝。古时被称为“赤玉”的玛瑙,也有“琼”之一名。古人在诗词歌赋中丝毫不吝于对它的赞美和称颂,就连藏区的佛家信众也根据经文中的记载,将其列为“佛家七宝”之一。

相对于和田玉,南红玛瑙当时无论从普及程度还是市场价值来说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然而,罗光明老师经过敏锐地观察和全面考虑,认为这种材料的价值被大大低估,日后定会在艺术和收藏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潜力无限。此后,他便将主要业务从和田玉制作加工全面转向了南红玛瑙,进行了一次华丽的转型。

说来容易,可毕竟南红玛瑙与和田玉还存在诸多差异。首先,玛瑙属于隐晶质石英矿物,硬度为莫氏7级,较之和田玉的莫氏6级更为坚硬,但韧性远不及和田玉,性脆,这对制作者的加工手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南红玛瑙原石的成品率极低,赌性很强,并不如和田玉般相对安全。再者,玛瑙的色泽多样,从深浅不一的红色,到透明的白色都有,层次分明,差异极大,需要精巧地进行巧色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原料的优点,制成令人心仪的佳品。

基于多方面考量,最终,罗老师将自己的工作室定义为纯粹的“来料加工”模式,凭借自身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优势,为材料供应方提供制作服务。

“我也知道,自己出料出工,直接销售,这样可以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也增加了很多风险,并且要兼顾销售业务。无论从个人还是工作室的角度考虑,这样太过消耗和分散精力,导致原本是优势的设计和制作被拖累,得不偿失。”罗老师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非常清楚,也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了这样的运营思路。

为了配合这样的企业定位和理念,以设计和制作为核心团队的玉雕工作室就需要相应的人才。而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管理人才,也就是“人事”工作,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传统的玉雕行业之中,作坊式的管理占据了主流地位。暂且不说管理者的教育背景和能力,单纯就管理模式本身而言,对于一个规模不超过10人的玉雕工坊来说,作坊式管理必然是效率最高,成本最小,反应速度最快的模式。加上传统行业中的师徒之道,师傅口传心授,徒弟勤工俭学,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天经地义。当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人才的高流动性在这个行业中尤为突出,这也得益于入行门槛较低的行业状况。从学徒做起,不出五年,一个玉雕师傅就可积累足够的制作经验和渠道资源,从此自立门户。然而由于缺乏设计能力和其它配套资源,最终多数只能生产同质化的产品,利用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立足。二来,作坊式的管理,核心永远是企业所有者,即管理者本人。从具体业务到客户关系的维系,需要处理的事务千头万绪,令人精疲力尽,因此必然只能应付非常有限的客户资源和业务。

“如果说当年我在深圳学到了什么,那除了长期给国外设计制作工艺品所积累下来的设计理念外,就是国外企业的管理模式了。很多外国或合资企业的管理比内陆先进的多,更不用说作坊林立的苏州玉雕行业了。”罗老师的话语中透露着自信和自豪。

确实,这也解释了笔者先前的一个惊奇之处。那就是当笔者来到“儒玉轩”玉雕工作室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竟然就是一台打卡机。实事求是地讲,笔者这些年来走访的大大小小的玉雕工坊也为数不少,还真是头一次看到打卡机这东西。

经罗老师一番解释,笔者才了解到个中原委。原来早在2012年,工作室就采用了打卡考勤机制,这在苏州的玉雕行业可谓“首创”。不仅如此,对员工的应聘流程、简历填报、绩效制度等,都与笔者概念中的“玉雕工坊”大为不同,完全一副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我们这员工福利也很好,每年组织两次旅游,年底还有年会和抽奖,前两天还举办了企业运动会。为了鼓励员工按时上岗,拥有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还特地为符合要求的员工提供早餐补助,对一些有需要的员工还提供住房补贴。就连水果也是工作室免费供应,每天不断。”罗老师接着说道:“我对工作人员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三条:第一,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员工可以愉悦地工作;第二,让员工得到真正的提高,学到终身受用的技术和知识;第三,让员工得到与他们匹配的报酬。早年在工作室工作的员工,如今有些人的工资已经翻升了10倍都不止了。”

当然,工作室如今已经拥有玉雕工匠和学徒将近20人,打磨工匠10余人,以及设计师和日常业务人员数名。在此基础上,每年还会重点培养5位学徒新人,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技术机会,甚至是在行业内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样一说还真是另笔者目瞪口呆,着实惊讶。别说玉雕行业了,恐怕就算一般的常规民营企业,如此优厚的员工福利也并不常见。按照现在常用的一句话说,这也可以算是一种“企业文化”了吧?

“最近几年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他们很多都有学院派的教育背景,这必然会给整个行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是健康发展的好现象。”罗光明老师肯定地说道:“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会愈发激烈。今年,整个玉雕工艺行业出现了大量萎缩,未来至少两年之内,情况还会愈演愈烈,甚至说是‘洗牌’也不为过。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实力才能应对竞争。”

艺术和市场的抉择之路

当代艺术品市场,无论任何门类和形式,总会存在不同的受众群体。如何在“艺术审美理想”这一哲学问题的答案和市场中找到平衡点,是每一个匠人和艺术家都需要做出的选择,罗光明老师也不例外。

“有多少东西可以称为‘艺术’?”罗老师反问了笔者这样一个问题。

确实,一件作品,即便是穷天空之巧,尽镂月裁云之能,也可能只是一件极尽精美和奢华之所能的工艺品,未必能够达到艺术的高度。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艺术家本身的思想和技巧之外,又应该由谁来评判,由谁来“埋单”呢?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相信地球人都知道。通常一个玉雕师每个月可以制作5件左右成品,而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级的作品要耗时超过三个月。那么稍微换算一下时间成本以及他们所附带的资金压力和销售风险就不难看出,为什么“艺术品”如此凤毛麟角。

“那么您对工作室目前制作的成品怎么定位呢?或者换个问法,如果您觉得理想中的作品是100分,现在日常出产的作品能打多少分呢?”笔者抛出这样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比例一窥罗老师对艺术的定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作室的作品都已经尽力做到精益求精了。即便如此,在我的个人审美标尺中,也就是60分左右吧。”罗老师略显无奈地表示。

不过罗老师也继续解释道,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其“艺术”含量,而是因为题材和设计的时代特征,能让人们产生更多共鸣和认同。

“艺术品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当代艺术品就该有当代的特点,无论题材、表现手法还是材料特性,都要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和审美。我的作品总体更有立体感,追求真实,这可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罗老师补充道。

此外,罗老师还对创作中使用的材料抱有一种尊重和憧憬之心。他认为作为一名玉雕师,有责任珍惜每一块来之不易的材料,有义务用自己的能力让它们体现出应有的美感和价值。

采访的最后,罗老师略带调侃和自嘲的说道:

“别总大师大师地叫我了,实在是不敢当。真要选个称呼,叫我老师就可以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一生都有太多要学的东西,而同时都可能是别人的老师。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作者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研究员)

猜你喜欢
红玛瑙和田玉玉雕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和田玉子料特征
揭开玛瑙新宠——北红玛瑙神秘的面纱
对战国红玛瑙贯彻《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思考
南红玛瑙的市场分析
刘红伟 战国红玛瑙欣赏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