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时代的底片修复三法

2015-09-10 07:22程佳麟
摄影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暗房加厚底片

重要的照片没拍好,怎么办?一是重拍,二是“抢救”。可总有很多时候,没有办法重拍,就只能尝试后者了。如今,数码技术的普及和操作数码暗房软件的便利,得以使喜欢摄影的朋友们大都会两手后期修图的功夫,对照片调整曝光、剪裁构图、改变颜色等都很容易实现,“抢救”没拍好的照片相对来说简单些。不过,在胶片时代,对底片进行修复可就是专业的手艺了。

底片修复,现在听来确实有些“过时”,但当你把它放在摄影史的框架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胶片时代的底片修复技术,不仅使现在的数码暗房软件少了参照标准,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可能就错过了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照片,特别是新闻照片。

几十年前,新华社的底片修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口述者程佳麟已年过八十,是当时主要底片修复技师之一,曾任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长,出版过《底片修复技术》一书,亲历了许多有价值新闻照片的抢救工作,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两方面都是底片修复的代表人物,中国新闻摄影理论奠基人蒋齐生还曾跟他学习暗房知识。

在此,我们便请程佳麟给我们介绍他当年工作中最常用的三种底片修复方法,可以看到,原来给底片“动手术”可以很神奇。如果你现在还使用胶片拍摄,喜欢传统暗房技巧,或者保存有拍摄效果欠佳的老照片需要冲洗放大,相信以下三法将对你有所帮助。

现在,用胶片摄影的人越来越少了,精通底片修复技术的人更少。市面上,这方面的书也不多。最近读《世界摄影史》,我发现其中关于底片修复技术的内容比较匮乏,给出的配方也很“原始”。现在仍有不少极其珍贵的老底片还在被传播、收藏,所以,底片修复这颗摄影史上璀璨的明珠还是非常有必要让大家了解的。

我出生在摄影世家,六七岁就接触到摄影和暗房技术。解放后,我父亲到农业电影制片厂工作,就把我接到北京,被介绍到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工作,后来随着新闻摄影局被撤销,新闻摄影业务归入新华社,我也进入新华社工作。我的工作一直都没有离开胶片和暗房,从洗印胶卷,做暗房实验,再到测试胶卷,做照片洗印质量检查员。

当时,凡是形象优美、色彩绚丽、层次丰富、反差适度,能使人反复观赏的照片,必然出自完美的底片。可是,这样的底片并不容易得到,拍摄条件、冲洗技术或摄影师的粗心大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底片质量,无法印放出满意的照片。另外,几十年前,摄影记者少,很多文字记者兼做摄影记者。1958年后,许多地方记者也开始配备相机,也给新华社供稿,但他们的摄影技术并不专业,很多照片拍得不合格,有的过曝,有的曝光不足,有的底片被划伤,洗出来的照片没有办法直接发表。因此,为了让这些有缺陷的照片顺利刊发,这就需要有人修复底片。当时我有一个原则,就是把记者拍的照片当作自己的照片来对待,精益求精地把这些底片修复好,让它们顺利发稿,保证编辑记者们“皱着眉头进来,高高兴兴出去”。

另外,摄影是捕捉光影的艺术,拍摄新闻照片尤其强调瞬间把握能力,可是在无法回放画面的时代,是否捕捉到了“决定性瞬间”需要依赖扎实的技术和经验,有时也需要运气。如果一些珍贵的新闻瞬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很好的捕捉,非常令人遗憾,甚至会影像人们对历史的认知。而且,对于使用过的珍贵历史照片,修复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可使其尽量延长保存寿命。

下面我就结合实例介绍下经常使用的几个方法。

曝光或显影过度的底片处理

由于光照条件千变万化,或者因为摄影者经验不足,判断上发生错误,底片曝光会出现误差。再加上,不少初学者在拍摄时怕感光或显影不够,影响照片质量,大都采取“宁过勿欠”的方法。因此,曝光过度的底片是最常见的。用这样的底片放大的照片,会出现以下问题:1,显影时间长,容易发生震动而影响照片清晰度;2,显影时间长,光线容易互相干扰,使放大的照片反差小;3,底片密度大,银颗粒集结现象严重,造成照片颗粒粗;4,难以表现层次;5,影响工作效率。

图01是两张连拍的底片,右边那张曝光、显影都非常过度,造成底片浑黑,显不出一点影像,难以洗出照片,不过当把这张底片减薄成正常底片就能放出正常照片。

最初在调试减薄液配方时,我发现一般国际上公布的配方(英国法梅氏减薄液)药力小,难以减薄这种看不见影像的底片。按国际配方,需减37分钟,方能看到影像。经过多次对药量进行调整,最终的配方只要进行减薄3分钟,就能达到正常底片的密度,欣喜之余我们将其命名为“‘新华一号’等量减薄液”。这种减薄液在之后的数年间为提高新闻底片修复质量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对于已经划伤或溶化的底片,以及显影不均匀的底片不能减薄。其他底片在等量减薄时,首先要检查底片表面是否清洁,如不清洁需先清洗干净;之后,放入减薄液减薄,每10~15秒要取出在清水中冲洗一次,观察效果,直到底片密度合适;最后,经过减薄的底片要放入一般酸性定影液中定影5分钟,再在流动的清水中漂洗15分钟(或用换水法每10分钟换水清洗6次),就可以晾干完成了。

对局部感光过度底片局部处理

对局部密度过大的底片,可使用羊毫毛笔蘸减薄液减淡,使底片在放大时不用局部遮挡,即可获得影像均匀的照片。我管这种方法叫局部减薄法,也主要采用“新华一号”等量减薄液,稀释一定比例后使用。

如图02所示,在新闻摄影中这种底片比较多,会议照片由于场面较大,布光难以均匀,老式闪光灯“近亮远暗”的缺点难以完全校正,拍出来的照片主体不够明显。而代表举手部分的密度过大,用这种底片放大的照片会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必须使用遮挡的办法减少主席台上的影像曝光量,才能放大出一张完美照片。但如果要大量制作,比如500张以上,就十分吃力了,遮挡的深浅也难以一致,所以最好采用减少举手部分密度的办法。可在流动的清水旁边使用毛笔,蘸减薄液,将底片边冲水边减薄,把举手部分的密度减薄到和主席台上的密度相和谐,这样不用遮挡就能放出合格的照片,既省时又省力。局部减薄时,毛笔的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停顿的次数。

感光或显影不足底片的处理

用胶片拍摄时,底片曝光不足或显影不够是致命

伤。改善的办法是利用化学变化在银颗粒周围添加一些化学成分,我称之为“加厚”。加厚比减薄复杂,操作时需使用的化学药液种类较多。国外同行在修复此类照片时,因失败率较高,经常在加厚前先放大一张尽可能完美的照片作为备用。因此加厚操作需要十分小心,在几种方法中,比较安全的是使用重铬酸钾加厚液,可根据需要多次进行。

加厚,也可称之为“漂白”。在底片加厚时,首先把需要加厚的底片放入流动清水中漂洗,洗净不清洁物质;之后,把漂洗干净的底片放入重铬酸钾加厚液中,时间大概在1分钟左右,并不断翻动底片,使“漂白”均匀;漂白后再经水洗10至15分钟,便可进行显影定影工序。

图04是“文革”后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国家级文艺家们的合影,原底片经过努力放大照片的效果如图所示,按照文联需求,我们进行了加厚处理,效果很好。加厚操作时,还可以用羊毫毛笔蘸加厚液,进行局部加厚,加厚液只接触底片上应该加厚的部分,并随时把底片在清水中涮洗,以不留痕迹。

图06是用闪光灯拍摄的工艺品,由于深色瓷器和人脸部的光比较大,成像效果欠佳,我们用加厚液对瓷盘进行单独漂白,用与处理图04相同的工艺,突出人的部分,使画面统一和谐,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用毛笔蘸加厚液单独漂白瓷盘,不涉及影像的其他部分,即可达到圆满的效果。

猜你喜欢
暗房加厚底片
数码暗房
套管加厚对套损的影响分析*
浅谈中国现代加厚币
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
高拱坝坝底加厚位置对拱坝稳定性影响数值研究
数码暗房
保护光明的“底片”
钻杆管端加厚工艺及设备的发展
社会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