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烤肉

2015-09-10 07:22罗澍伟
食品与健康 2015年2期
关键词:正阳肉片烤肉

罗澍伟

老北京的烤肉,初指烤牛羊肉,后来则多指烤羊肉;“烤”,是北地游牧民族流传下来的吃肉方法。

元人定都北京近百年,影响于地方日常生活者所在多有,比如,明代北京宫廷还保持着正月吃冷片羊尾、爆炒羊肚、带油腰子和羊霜肠的习俗,“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羊肉包、浑酒、牛乳、乳皮,乳窝卷”。此外,十月要“吃羊肉、爆炒羊肚……吃牛乳、乳饼、奶皮、奶窝、酥糕……”,十一月要“吃炙羊肉”……明代北京的“炙羊肉”,与流传至今的北京烤肉不尽相同,据研究,不见明火者叫“炙”,使用明火才叫“烤”。到了清代,北京的饮食“以羊为主,豕佐之”。羊肉的吃法,也以爆、烤、涮为大宗,所以用炙子和松枝烤肉,应是清朝从关外带来的蒙古习俗。

吃烤肉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厨师代为烤好,因无法调适口味,当年很少有人采用,但“文革”前后大都是这种吃法。另一种是顾客自烤自吃,好处是肉的肥瘦,烤得老嫩,味儿的咸淡,可以自行掌握,因而几百年来广为流传,不过直到近年一些烤肉店才逐渐恢复。此种吃法是把羊肉切得“薄片方整,蘸醯酱而炙于火,馨香四溢。食者亦有姿势,一足立地,一足踏小木几,持箸燎罩上,傍列酒尊,且炙且啖”。老北京的烤肉以前门外正阳楼最好,特别是“八九月间,正阳楼之烤羊肉,都人恒重视之”。所用的肉片与清真馆一样,先用天然冰镇,同时用石块压紧,使肉成半冻状,再上案切。

吃烤肉一定要把铁条铆成的圆形炙子架在铁圈和板沿铁锅之上,下烧松枝或松塔,所以,一些店家每以“真正松木烤肉”标榜。所蘸调料以酱油为主,另加适量的醋、料酒、卤虾油、姜末以及鸡腿葱丝、香菜叶。另有白水一碗,外加蒜瓣、糖蒜和整根儿的黄瓜。

吃烤肉用的筷子较普通筷子约长出一倍,原来使用六道楞的木筷,后因易藏污垢,遂由正阳楼开始改用箭竹(江苇)制作,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非常适于烤肉,从此箭竹筷得到普及。

吃烤肉有一定的程序,先用筷子夹起肉片,放在白水中碗中涮一涮,洗去血污,蘸上调料,放在炙子上翻转烤熟;或是先把肉放在炙子上烤熟,再蘸调料,就着蒜瓣、糖蒜、黄瓜吃,外加刚出炉的芝麻酱烧饼或烤饼。若家中没有炙子,也可用烙饼的炙炉代替,烤出来的肉味与炙子烤的相差无几。

老北京的烤肉一年四季都有,不过根据饮食和养生习惯,从立秋那天的“贴秋膘”开始才渐渐火爆,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大众美食。当年,除正阳楼是有名的大饭馆外,被称为“烤肉三杰”的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都是回民的小本经营,摊位或铺面也都不大,一般人揣点儿钱,就敢前去解馋。

在“烤肉三杰”中经营历史最长、名声最大的当属“烤肉宛”。著名美食家唐鲁孙先生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北京吃烤肉要吃烤肉宛,它在北京宣武门内大街安儿胡同把口,您跟拉洋车的说烤肉宛,没一个不知道的。吃烤肉讲究老炙子、肉片好。炙子越老越好,因为炙子用久了,上面缝隙有凝聚的油脂滋润着,烤出来的肉片没一丝儿铁锈味儿,所以显得特别香。”

烤肉宛的第一代主人宛老五,原本在安儿胡同西口卖牛肉,后来摆了一个饼子摊,卖炙子烤肉,时间约在康熙年间。因他专挑肉质鲜嫩的小牛肉加工烤制,而且物美价廉,所以生意越做越火,不久竟至车马盈门,于是支起了棚子,烤肉炙子也由一个变成两个。

宛老五不愧是教门中的奇才,所卖烤肉只由他一个人经营,每天要切牛肉一百斤左右,而且是一边切肉、一边用钱码算账,无论多少人,吃了多少东西,结账时总是一文不差。这个办法一直由宛家的后人继承,大学问家王世襄先生回忆说:“记得五十年代前每次去烤肉宛,总是等到那副老炙子腾出空儿时才去烤,一足蹬板凳,一手执长筷子,随烤随吃。宛家大掌柜边按肉挥刀,边朗声递加,由二掌柜报来顾客食用的数量,心算口宣,账目绝无差误。”

经过三十余年悉心经营,到雍正年间,宛老五终于在安儿胡同西口路东盖了门面,也有了字号。道光时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有“烤牛肉”一首:“严冬烤肉味甚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内中说的不一定是烤肉宛,但此后“安儿胡同烤羊肉”不胫而走,成为老北京的名吃。

开业较晚的是“烤肉季”,创始人季德彩,通州人。咸丰末年开始,每逢春夏之交,就在什刹海北岸的一溜胡同河沿摆摊经营烤肉,直到重阳之后天冷人稀,方撤摊返乡。

北京的烤肉多为秋后经营,而烤肉季却从夏初开始,高大的柳树之下架起炙子,烤肉的香气随风飘扬,恰似声情并茂的广告。彼时的什刹海是北京人消夏的绝好去处,特别是雨后,在银锭桥观赏湛清碧绿的西山,心旷神怡(“银锭观山”是“燕京八景”之一)。占了这样的天时地利,烤肉季焉有不红的道理?所以很快便声名远扬,并与烤肉宛并驾齐驱,有了“南宛北季”的美誉。

季德彩殁后,由其子季宗斌接手,再传至孙季增元、季阁臣。但在解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季氏经营烤肉一直是临荷摆摊,后来才搭上席棚。直到上世纪40年代初,方在前海北沿银锭桥下坡购置了二层小楼,门脸在烟袋斜街,后临荷塘,闹中取静,风景绝佳,是炎炎夏日临风把酒,酬唱往还的好去处。除烤肉外,还自制风味独特的牛舌头饼与荷叶粥。旧时公子王孙,文人雅士,多聚于斯。

“烤肉王”也是当年规模不大的烤肉摊,设于先农坛四面钟,取其地势高敞,且野趣十足。夏秋之季,多有三五士子,提壶携榼,出郭登临,来此品尝烤肉,为一时之快事。无奈昔日交通不便,名噪一时的烤肉王未能传承至今。惜哉!

猜你喜欢
正阳肉片烤肉
夏日正阳
扔出去的球
大名鼎鼎的巴西烤肉
秋风
炒肉
第五个烤肉卷
烤肉自助
真假新郎
白肉片掺尿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