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幻象

2015-09-10 07:22假装在纽约
新民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美甲店华人社区熔炉

假装在纽约

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服务性行业都依靠移民运转,甚至有些行业被来自某一个国家的移民所垄断,比如餐馆里跑腿洗盘子的大多数是以墨西哥人为主的拉丁美洲裔移民,开出租车的有很多是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南亚移民。所谓的“主流社会”每天消费着这些服务,但是对于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这些人却几乎一无所知。

美甲店同样是一个被移民垄断的行业。纽约街头美甲店的分布十分密集,数量高居全美首位,紧随其后的洛杉矶和旧金山的人均拥有量只有纽约的一半。传统上,大多数美甲店的老板是韩裔,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华裔新移民进入,开始抢夺这个市场。

5月初,《纽约时报》推出了一组针对美甲行业的深度调查报道,此后该报的中文网站采访了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中国“网络红人”凤姐,作了补充报道。《纽约时报》对这组报道非常重视,撰写报道的女记者前后共耗时一年进行调查,采访了125名各个族裔的美甲师,甚至每周都扮成顾客到美甲店做两三次指甲。由于采访对象都是学历不高、英语不好的新移民,很多采访需要在翻译的协助下进行。

报道的结论是,大多数美甲师遭受了严重的盘剥,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有时甚至没有固定工资,提成和客人给的小费是唯一的收入来源;美甲师还常遭受老板的羞辱,克扣小费,乃至视频监控;歧视现象也很严重,不同族裔的美甲师被区别对待,韩国美甲师的收入往往要比中国和西语裔美甲师的收入要高一两个档次。美国人通常自诩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前几年《纽约时报》做过一组中国苹果代工厂工人生存状况恶劣的报道,就在全美范围内引发过一系列抵制苹果产品的运动。如今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家门口,更让那些常去做指甲的顾客觉得难以接受,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一直在享用着不道德的服务,无意之中做了迫害移民劳工的同犯。《纽约时报》网站上,很多人留言表示自己现在去做指甲,心里都带着负罪感。

很多跟进报道的媒体,也推出了“如何挑选一家合乎道德规范的美甲店”之类的报道,他们提出的很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不要光顾那些收费异常低廉的店,因为做做简单的算术题就能知道,顾客省下来的这些钱,无疑都是对美甲工的血汗盘剥。纽约州州长也已经表示立即对整个美甲行业进行整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纽约时报》这组报道所引起的震动,生动地体现了美国社会里主流社会和移民社会之间的割裂。在纽约,不同国家的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聚居区,除了有大大小小近十个华人聚居区,还有日本、韩国街、印度社区、俄罗斯社区、厄瓜多尔社区等等,面积不大的纽约就被这样分割成许多块“飞地”,各个族裔之间的交往十分有限,主流的白人族群更是对移民的生活一无所知。往往距离不过几公里,却遥远得像是两个国家,所谓的熔炉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象,如果真的说是熔炉,那熔炉的内部也一定是分隔成许多的小格。

拿华人社区来说,除了游客和极少数想去探寻异国风情的白人会去老唐人街的餐馆吃饭,大多数白人一辈子都不会踏进任何华人社区一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美甲行业蓬勃发展了几十年,却直到今天才被主流社会了解到其中的阴暗面。其实比美甲店黑暗得多的现象在华人社区比比皆是,华人餐馆里打工的中国移民的生存状况要恶劣得多。造成这样的状况,主流媒体当然也有责任,他们对移民社区的报道实在太少,除非发生严重的刑事案件,否则不太会到移民社区采访。

为了让更多英语不太好的美甲行业从业人员能够看懂报道,《纽约时报》史无前例地把报道翻译成了中文、韩语和西班牙语三种语言,这或许可以看成是他们想要在移民社区增加渗透的努力,但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对移民社区的忽略,光靠一篇报道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美甲店华人社区熔炉
美甲店女孩
饮食文化的“大熔炉”
户外理发
熔炉起落快慢对熔炉吊装梁强度分析研究
CHINATOWN EXPRESS TEXT AND PHOTOGRAPHY
火山熔炉
微山丘——Lily Nails美甲店
THE LEFT-BEHIND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