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路径思考

2015-09-10 07:22孙玉娟刘敦荣
人民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

孙玉娟 刘敦荣

【摘要】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公共参与形式,既是普遍存在的交往方式和社会现象,又是解决政治分歧与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探析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困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界定其发展路径,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形式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协商民主是代议制民主政治解决政治分歧与社会矛盾有效的公众参与形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选择。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①因此,界定并设计协商民主发展新路径,对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与解读

协商民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西方代议制选举民主的补充与支持。中国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西方民主理论合理成分和我国民主实践经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形式。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较为成熟的协商形式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公共政策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社区会商会等。

中国协商民主的功能:一是有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在征求不同群体意见的基础上,以谈判或妥协的方式推动公共政策最优,实现利益均衡,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协商民主作为政府治理的有效形式,对于转变政府运行机制,提高政务水平,增强人民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有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政府决策机构要全面了解社会各主体的利益要求,就必须对社会各阶层、集团和个人利益进行及时、全面的维护与协调;四是有助于稳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发展协商民主,能够有效汇聚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意见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政府决策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中国协商民主面临的发展困境及成因分析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协商民主区别于西方协商民主独特的优势特征和强大生命活力之所在。但目前,中国协商民主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层面上都面临一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协商民主的发展。

理论自身混乱,观点存在分歧。理论自身混乱、难以形成统一观点是制约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首要因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成熟的民主理论能如实反映一个社会的现实状况,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在社会实践领域,党和政府针对协商民主展开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的意见》、《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等文件,不仅肯定了协商民主的存在价值,还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理论。但中国协商民主仍然处在发展初期,还有很多理论问题存在争议或需要解答,如:欧美国家协商民主理论是否已发展为民主理论的主流,民主实践是否正向协商转型;中国协商民主是否能够发展、壮大,如何与西方协商民主相互区分;中国权力话语体系下,究竟如何定义协商民主及其与选举民主的关系等等。

思想观念滞后,协商主体弱势。协商民主参与主体的民主观念和力量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协商民主目标和价值能否最终实现,而且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历程表明,中国走向现代化屡受挫折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②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臣民文化、官本位、权利依附等封建思想观念依旧禁锢着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导致民主文化淡薄、民主精神缺失、参与主体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在协商民主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协商参与主体自身素质水平与协商要求不匹配;协商参与主体遴选范围受限,涵盖主体不全面;协商主体参与意识滞后,参与动力不强。最终导致部分协商程序和机制混乱、协商结果流于形式,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政治话语权削弱,弱势地位倾向化严重,严重制约了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和内在功能的发挥,阻滞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步伐。

具体协商缺失,面临平等危机。权力格局和协商参与主体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协商民主结果的重要因素。博曼认为:“对话是一种特定的联合性活动,有着协商必须的独特特征。”③中国协商民主强调协商参与主体的理性、自由和平等,但在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地位,政府部门始终掌握着非制度层面的协商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协商程序有失理性、协商主体依赖政府责任感缺失、部分协商结果流于形式。虽然人民政协的主题强调民主和团结,但在协商民主概念和理论实践过程中,政协协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参与协商、表达利益途径,更多地体现为统治策略和政治工具。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层面最重要实现载体在协商实践中随意性较强,没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部分政党机关、政府部门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参政党、政协各界别无法实现有效的互动协商,各协商界别“等、怕、靠”等消极现象普遍存在,特别实在地方基层协商民主中,大多协商完全是政府主导制定,参与协商公民的意见和建议被搁置,协商讨论成为形式,协商程序成为走过场、打幌子,“多数情况下,协商表现为控制、预定的决策或者并不真实的一致同意”④,造成中国协商民主效率低下。

协商机制单一,缺乏法律保障。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冲突增多,多元利益格局尚未稳固,且封建社会历时较长,民主根基较薄弱,作为社会“减震器”和“稳定剂”的协商民主受单一的运行机制制约,难以发挥其功能。在协商民主实践中,灵活多样的协商形式与单一、计划协商机制之间的矛盾,导致协商民主程序非制度化、规范化、协商效果微弱以及我国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缺陷都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中國协商民主的法律约束力,势必失去中国协商民主的应有效果。虽然在学界协商民主理论已成为探讨民主政治的主流,确保政府权力来自人民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最重要手段依旧是选举民主,但选举民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协商民主发展。近年来,官方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国家制度层面协商民主的协商主体、原则、形式、内容、程序等,但在非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仍停留在执政党纲领、国家政策层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公平正义脆弱,实际效应失真。现阶段,协商民主机制混乱和参与主体内部力量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构成了羁绊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隐患。罗尔斯认为,社会分配在个人之间的差异应遵循“最少受惠者保护原则”,即不以损害社会中境况最差的人的利益为原则。⑤公平正义不仅是中国协商民主赖以发展的基石,而且是推动其运转动力的源泉。但在协商过程中,公平正义屡遭挑战,其权威性受到质疑,发展遭遇瓶颈。具体表现为政协涵盖主体不全面、界别设置不合理、界别间地位不平等等,“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占据主体,“平民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难以参与其中、影响微弱,导致公平正义无法真正落实,公共政策的制定必然会牺牲或忽视弱势群体利益。在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中,无论是政治协商制度还是基层和群众自治制度协商群体都只具备协商权和参与权,却没有最终决定权,导致非制度层面协商结果最终都是以政策决策部门为主导。加之上下不一官僚行为和片面追求政绩的观念,都造成了协商结果真实性降低,甚至导致其与协商民众真实意愿相背离。

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发展中国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国必须理性对待中西方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差异和阶段差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密结合,合理界定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普及民主教育,培育公民协商意识。协商意识是协商参与主体对协商行为的道德判断,对协商过程的展开和妥协共融结果的达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发展协商民主的首要之举就是培养协商主体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提升其政治判断能力、增强协商责任感。

首先,普及平等价值观念。它是协商意识的基础。扩大协商参与广度,撇开体制限制和社会歧视,将社会各阶层的力量纳入到公共政策的决议之中,加强协商参与深度,在保证协商主体协商地位和协商参与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推动协商参与各方在协商博弈中合理陈述群体利益,从而加固决策信息基础并制定出公正合理公共决策来分配资源,避免政策“一边倒”现象出现。

其次,强调真诚互信。它是协商伦理中心要素。党和政府公开协商信息,不遮掩和夸大信息,协商参与主体在协商过程中消除偏见和自利观念,是协商民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最后,培养协商参与责任感。它是协商的伦理保障。协商主体理性参与协商,主动承担其被赋予的协商义务,有利于增强其对协商结果的认同、协商参与责任感的培养,还可以推动协商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协商民主良性发展。

发展协商民主,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费正清认为,现代化必须与本民族、本地区固有的文化习惯和观念相结合。⑥因此,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发展协商民主,不断推动选举民主发展,从各个方面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增强其制度性和专门性。

首先,发展协商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相结合。避免协商民主脱离其所处社会文化和政治实际变为空想。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合作、说理和公共利益等民主协商思想,为发展中国协商民主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这使得人们较容易接受协商民主而非西方竞争性较强的选举民主。

其次,协商民主理念与我国许多制度相吻合。着眼于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立足于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在基层社会自治领域中村(居)会议、社区论坛、企业职工会议等为公民提供直接参与协商渠道;而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领导接待制度、市民直通车等为国家、政府与社会公民协商对话提供制度平台。

再次,发展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最佳选择。亨廷顿认为,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政治参与扩大,必然带来不稳定。⑦但我国协商民主过程中的参与是公民和平、理性的参与,各民族之间地位相互平等,即便存在隔阂和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吸收受排斥的少数族群参与其中,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让问题在协商实践中解决,从而提高决策质量、增强民主信任度,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最后,推动协商民主发展是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成熟的重要体现。完善中国协商民主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和基础,按照党纵览全局的原则,把经过协商达成共识的意见融汇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来,通过法定程序提交到人民代表大会中审议,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最后交由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执行督办,从而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这就要求公共行政主体逐步转变僵化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探索以合作为基础,党、政府、政协、社团、公民广泛参与的协商民主有效运行模式。

丰富协商民主形式,打造良性运行平台。为有效回应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发挥中国协商民主独特的政治优势,必须在坚持、完善现有协商民主形式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协商民主形式,为中国协商民主打造良性运行平台。

首先,以逐步完善党代会和党委制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新党内协商民主形式,扩大党内协商,建立党内协商民主运行机制,以党内协商民主推动全国人民协商民主。增强党员协商素养,提高协商民主能力;完善党内协商民主,保障党员协商权利;创新党内协商形式,拓宽党内协商渠道。

其次,不断丰富和创新与民主党派的协商民主形式。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⑧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各协商界别的联系,提高人民政协各界别参与主体的公共理性和协商能力,拓宽协商民主资源。

再次,始终坚持民主协商,不断拓宽党群协商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党员的协商民主意识,营造良好的协商民主环境,构建党员联系群众平台,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听取民意、最大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在不断完善各种听证制度基础上,坚持制度创新,法治建设,并为协商民主有效运行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又次,不断发展、完善基层和群众自治协商民主形式。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发展,创新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机制,规范基层议事协调机构。推进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发展企事业民主,创新最符合广大人民需要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其运行,推动协商民主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发展。

最后,发挥大众传媒功能,构建公民参与网络,拓宽协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要利用现代信息传媒系统,为公民进行民主协商、政治参与提供及时便利信息支持,为协商民主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⑨加强网络有关法制建设,注重规范和引导网络民主,营造良好的网络协商政治文化,加快网络政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创新并促进网络协商平台健康有序发展,为中国协商民主打造丰富多彩的网络运行平台。

(作者分别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006)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3年第22期。

②王春英:“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公民素质”,《新华文摘》,2010年第12期。

③[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黄相怀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④何包钢:《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⑤[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⑥[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⑦[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⑧宋连胜,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⑨徐珣:“网络民主:公共协商与制度创新”,《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责编 /韩露(实习)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