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造枪村”探秘(下)

2015-09-10 07:22三土等
轻兵器 2015年18期
关键词:霰弹枪弹壳冲锋枪

三土等

本文上篇介绍了达拉村造枪业的缘起与发展,寻迹了“造枪村”最具名片效应的两款枪型——TT-33手枪和仿AK步枪,下篇接着揭开冲锋枪、霰弹枪、枪弹制造的神秘面纱,并探究“造枪村”的材料来源及主要工艺等——

达拉村制造的一种采用木制枪托和护手的半自动霰弹枪。这款霰弹枪的制造工艺颇高

冲锋枪、霰弹枪由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所用弹药容易获得或翻造,因此两者均列入了达拉村的主要产品名单。

达拉村制造的各种冲锋枪以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的居多,使用弹种主要为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由30发弧形弹匣供弹,还有一部分使用大容量弹鼓。这些冲锋枪虽然内部结构简单,但在外形上基本上都会努力模仿一些世界名枪,比如M4卡宾枪、MP5冲锋枪或AK74U短突击步枪等。只是由于结构和弹种的限制,这些武器的外形和它们模仿的对象多半仅能做到大体相似,大部分部件比例都是失调的,至于各种细节更无法还原,甚至还有用AK式的机匣加上M4的护手、伸缩枪托设计出来的“杂合体”,因此光从外表来看的话,很多人会认为达拉村的这些产品更像玩具而不是真枪。为了外观上更加新潮,有些冲锋枪还使用了铝合金机匣以及聚合物材质的枪托、护手、小握把等等。因此近年来村中相继出现了一些提供这些配件的专业作坊,有的专门提供铝合金零部件,有的主要从事聚合物注塑,尽管这些配件加工较为粗糙,但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当然,达拉出产的冲锋枪中也包括利用现有军用冲锋枪改制的,比如用二战期间生产的PPSh-41冲锋枪去掉枪托,截短枪管,然后加装小握把,从而将其改造成短冲锋枪。

达拉制造的霰弹枪从枪管结构上看,包括单管、双管霰弹枪;从操作方式上看,包括唧筒式、半自动式霰弹枪。由于这类武器一般不像军用枪械那样受到管制,对于部落成员来说,无论从事放牧还是耕作,都可以用它们来看家护院、防范野兽袭击,因此产量巨大,销售也持续火爆。

达拉村制造的配用聚合物枪托和护手的半自动霰弹枪

达拉村仿造的唧筒式霰弹枪大多数以意大利或俄罗斯的产品为模板,特点是机匣系用铸铝毛坯或直接由整块铝合金加工而成。至于半自动霰弹枪,达拉村的产品同样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仿制的南非“打击者”转轮霰弹枪。该枪本由南非在1980~1990年代生产,特点是使用上折式折叠枪托,枪管较短,结构紧凑。这种武器由可容纳12发霰弹的大号转轮弹筒供弹,通过扣动扳机带动击锤击发发射,每发射一发霰弹后,转轮弹筒就会自动旋转至下一个弹筒,使下一个弹筒对准枪管,空弹壳则在火药燃气作用下,从转轮座右侧抛壳口向后抛出。枪管右侧设计有退弹杆,当出现瞎火或无法正常抛壳时,用其可手动退出枪弹或弹壳。在达拉村,这款霰弹枪的生产颇具规模,有专业作坊从事铝合金转轮弹筒以及聚合物小握把、机匣等的生产,最后再由专门的装配作坊进行修整装配。

当地出产的此类武器也有类似意大利贝奈利半自动霰弹枪、使用管状弹仓供弹的型号,甚至还有模仿AK、M16或M4外形的半自动霰弹枪,只是弹匣更大,枪管也更加粗壮;也有结构上借鉴AK步枪,但外观却模仿德国G3自动步枪的产品……总之是式样林林总总、千奇百怪。

达拉村出品的单管和双管猎枪,一般都是仿制欧洲比较著名的式样,为了提高观赏性和收藏性,其中一些猎枪的金属部件表面还雕出精美的花纹,并将扳机和保险等表面处理成金色,枪托和护手也由专业作坊提供,不仅加工精美,油漆也很考究,这样的成品猎枪仅从外表来看,很难让人相信出自偏远村落中的简陋作坊。

枪械和枪弹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即使再好的枪,没有枪弹也毫无用武之地。达拉村制造枪弹的历史几乎与造枪业一样漫长。现在,村里有数量可观的弹药作坊,在令人难以想像的简陋条件下,成功地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枪弹。

以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为例,其弹壳和弹头均由专门作坊冲压生产,其中一部分覆铜钢的弹壳、弹头是从正规厂家流出的作为废金属处理的次品,底火有市面上销售的原装底火,也有自行生产的,大部分成品弹作坊的主要工作,就是将零部件挑捡、修整、清洗、干燥后,再利用一些简易工具将它们装配起来。当然,在这里根本没有正规工厂那些严格的加工工序和检验环节,比如底火与弹壳的装配,通常是由童工用小铁锤直接将底火敲进弹壳的,这需要胆大心细以及熟练的手感,才能保证底火在敲击时不会被击发。装药过程则更加简单,由于没有专门的制药厂,枪弹所用的无烟药一般都来自炮弹拆解后取出的发射药,再将其粉碎成小粒或薄片状。这里的装药方法非常简单,将空弹壳摆满铁盘,直接倒上发射药粉,再用工具刮平,使发射药的高度与弹壳口部大概齐平就算完成。安装弹头则要利用当地发明的一种以脚踩为动力的简易设备,直接将弹头压入弹壳内,在压入弹头的同时,也会将发射药压紧。托卡列夫手枪弹需要在弹壳口位置均匀点铆三点,以满足拔弹力要求。这在正规工厂中是用专门设备完成的,在达拉村则采取一种更简单的办法,即在三爪弹性夹头的每个夹头中心加工有一个螺纹通孔,分别拧上一个头部为锥状的螺杆,利用螺母固定螺杆并调节螺杆突出夹头的长度,将装配好的手枪弹弹头朝下插入这个工具,然后依靠脚踩踏板的动力,带动弹性夹头缩紧,迫使螺杆在弹壳口部挤压出对应的铆窝。

达拉村当地生产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上、中图为全弹外观,可见弹壳上标有各种厂家和年份,显然是回收再利用的旧弹壳。下图中的被甲弹头及剖面弹头则是自行制造的,由于铅心是直接浇铸的,往往存在偏心的情况

达拉也可以自行生产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头,其弹头壳用薄铜板冲压而成,然后直接将熔化的铅液注入其中,但这种弹头往往存在质量不一或偏心的情况,因此稍远距离上的精度会明显下降。

达拉同样制造各种霰弹,由于这种弹药复装比较容易,一般直接利用回收的旧弹壳完成,这也是为何这里出产的霰弹很杂的缘故。

达拉村生产的各种枪弹,一般都有简单的塑封和纸盒包装,有的弹壳口部和底火周围也会有点胶等防潮措施,但整体来看,在精度和耐久性方面,与正规军用枪弹相比要差几个等次。这主要是因为达拉村的产品主要着眼于解决有的问题,对精度和寿命没有过多要求。

达拉村同样存在市场竞争。为了能够更好地销售,有些自制枪弹会特意打上知名厂商的底标,比如苏联第38弹药厂、德国GECO弹药公司以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等,当然也有底面没有任何印记的“光板”弹药。为了“山寨”得更加彻底,当地作坊甚至还会将自己的产品装入回收的或者是自己印刷的弹药包装盒,后者同样主要是模仿苏联第38弹药厂、德国GECO、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等厂商,只是这些包装盒一般做工较差,有的甚至是回收的废纸重新印刷的。

不过,在弹药方面能够证明达拉村的影响力与创造力的一个实例就是,该村甚至有一种当地独创并已成气候的弹药品种,即7.62×33mm短弹,因为它和二战期间德国MP44突击步枪所用弹药比较近似,外界一般称之为巴基斯坦44式步枪弹。该弹的弹壳一般利用7.62×51mm NATO步枪弹壳截短缩口制成,但也有自行生产的全新覆铜钢弹壳,铅心被甲弹头多为使用简单设备自行冲压制成。这种枪弹通常都是用在达拉村自制的短冲锋枪上,配用一种结构类似于AK弹匣的30发双排双进弧形弹匣,只是宽度较窄。此类冲锋枪比较轻便,后坐力也较小,便于操控使用,同时相对于发射普通手枪弹的冲锋枪来说,其威力明显高出一截,加上枪弹本地就能生产,供应充裕,所以在当地很受欢迎,并有很多流向周边地区。在巴基斯坦警方历次清剿行动所缴获的枪械中,时常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

达拉村中一个专门从事枪管加工的作坊,枪管毛坯均按传统工艺以手工方式锻造出来。但由于钢材来源、质量不稳定,达拉生产的枪管寿命差别很大

达拉村地处偏僻,矿产贫瘠,并缺乏工业基础,因此制造枪械弹药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来自于外界。所幸的是不远处的白沙瓦城,汇聚了旁遮普省和西北边境省甚至是阿富汗的众多经济资源,许多国际组织的物资也是通过这里运往战乱中的阿富汗,达拉村所需的金属、煤炭和其他物资都从这些地区采购,造出的产品也大多通过白沙瓦流向周边地区。即便如此,钢铁等主要原材料在达拉村仍然是紧俏的,任何种类的钢材都不会被浪费。在这里最受欢迎的是造船钢板和报废汽车,废旧炮弹的弹体也一样有用,就算是建筑上使用的普通碳素钢,在经过锻打和热处理后,同样会被用来制造包括枪管在内的各种零部件。

作为所有枪械的基本部件,达拉村制造枪管的工序仍然和100多年前一样,一般先用深孔钻或加长麻花钻给钢棒打孔,再经简单工具铰孔后,最后利用原始的手工拉线机将其内壁拉刻出膛线。这里的拉线机都是当地自行设计制作的,虽然大小、尺寸略有不同,但结构原理没有什么变化。尽管设备简陋粗糙,不过对于手工制造来说,效率和质量还是能够满足需求的。对于一些钢板冲压零部件来说,则有专门加工钣金件的作坊,利用简单的模具来完成冲料、冲压、弯折等工序,加上点焊机的帮助,可以完成大多数所需零部件的毛坯,然后再经由手工整形,确保尺寸合乎要求。不过,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大多数还需要依靠万能的工匠们利用自己的钳工技术,一点一点修锉出来。近年来,虽然达拉出现了更多车床等加工设备,但拉制膛线等工序仍然要经历上述传统流程。

金属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同样是在村里一些简陋作坊内进行,比如钢件的发蓝,就是自行制作的几个钢槽内加入碱性发蓝液,用加热的方法完成的。那些需要镀镍的零件,也是在简易电镀槽内完成。只有枪托等木制件的加工及雕刻、油漆等后期处理方面,达拉村的工序才接近正规厂家的做法。

尽管制造工艺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当地,这些都是延续多年、成熟可靠的生产方式。达拉村的工匠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在这里基本上只有那些从来没有见过、也无法想像的东西才做不出来,而且这里出产的枪械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色彩,在此基础上甚至形成了当地独特而又神秘的枪械文化。

由于历史、民族等错综复杂的原因,达拉村所在的联邦直辖部落地区长期处于自治状态,各部落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巴基斯坦的国家法律在这里并不完全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部族律法和宗教教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达拉的造枪产业。但目前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变。

当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紧邻阿富汗的白沙瓦就成了各种反苏势力的政治中心,西方的支援也在这里交接,这在当时曾带动了达拉村造枪事业的发展。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阿富汗战后派系割据的乱局中,作为普什图族代言人的极端宗教组织塔利班迅速壮大,并一度掌握了国家政权。这最终导致2001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起针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新一轮阿富汗战争。

塔利班虽然失利,但并未被彻底消灭,而是躲到了山区和乡村,继续与联军以及阿富汗政府军为敌。巴基斯坦西北边境是他们活动的重点地区,塔利班从这里可以获得人员和物资支持,达拉村的武器弹药正是他们最需要的。由于巴基斯坦支持美国对塔利班的打击,塔利班将其作为头号报复目标,2014年策划实施了针对白沙瓦军人子弟学校恐怖袭击等一系列暴力事件,当地治安局势持续紧张,因此巴基斯坦军方及警方近年来对西北边境部落地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清剿,作为非法武器重要来源的达拉村自然也处于重点打击的范围之内。同时,西北边境省还邻近塔吉克斯坦、中国和印度,近年来达拉村制造的武器正相继流向相关国家,并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2004年,中国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联合侦破了一起经由中巴国际通道的贩枪大案,涉案的914支各类枪械及1556件零部件,均系犯罪嫌疑人从白沙瓦等地购入,再由红其拉甫口岸偷运入境。

迫于相关国家的压力,巴基斯坦正积极争取当地部族首领及宗教领袖的支持,加大对达拉村及其周边地区造枪行业的打击力度,督促和引导工匠们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从长远来看,特别是在各方对恐怖主义的强势打击之下,达拉村的造枪产业势必难以长盛不衰。如果和平真正降临到这块土地,加上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也许数十年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枪村”就将彻底消失,永远成为历史记忆。

编辑/刘兰芳

猜你喜欢
霰弹枪弹壳冲锋枪
丛林冲锋枪
枪械图鉴——TS12霰弹枪
假如霰弹枪想崛起
当手枪遇上冲锋枪
威力无比的军用霰弹枪
弹壳底部平底成形工艺优化
冲锋枪创世篇
冲锋枪当自强
霰弹枪近距离射击致人颅脑损伤死亡2例
不许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