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你首届年度盛典在京举行

2015-09-10 07:22曲华敏
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

曲华敏

2015年1月24日,由经济日报指导、《经济》杂志社与天津市武清区政府联合主办、天河城总冠名的“因为有你”中国首届“点亮民族精英品牌”创意大赛年度盛典在经济日报社召开,同时,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状元汇”举行上线仪式,中经宏熙(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该平台授信10个亿。该平台将面向高校培养高素质实战人才,解决就业,为企业提供销售与推广渠道,助其培养并招聘到职业化人才。

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王璐,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张坤,《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等领导出席并致辞。在年度盛典上,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方伟,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利,中关村腾飞大学生创就业研究会会长、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原主任任占忠,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副主任王玮,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状元汇”创始人、北京峰扬先锋教育公司董事长刘务乾等与会嘉宾在圆桌对话时,从帮扶政策、实战经验、创意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观点碰撞。

本次大赛总策划、中国创新经营研究院院长谭勇对大赛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自2014年3月以来,“因为有你”中国首届“点亮民族精英品牌”创意大赛开展近一年来,走进了近百所高校,收集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有效调查问卷收集达26592份。年度盛典现场,“因为有你”大赛组委会公布了《民族品牌认知度与大学生创新意识校园调查报告》,关于民族品牌认知度的调查,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对民族品牌的认知情况并不理想。虽然其对民族品牌有很高的支持率,但高达97%的参与者无法正确辨识出民族品牌。在本土与洋品牌的消费选择上,洋品牌的被选择率几乎是本土品牌的两倍,由此可见,民族品牌在品牌价值建设和提升消费者信誉度方面依然是任重道远。

“因为有你”大赛组委会表示,2015年3月启动第二届,将聚焦打造精英民族品牌、扶持大学生创业、创意等主题,让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创意舞台,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团体参与到活动中来。天和城天津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昊在会上表示,“天和城”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因为有你”大学生创意大赛。

嘉宾致辞

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王璐:为大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

在人类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无数青年才俊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摘取了丰硕的成果,中国青年实践也证明,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能激发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当代青年要始终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胆识,充分发挥创新的潜力,才能为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个有远见的人总是把关注投向青年,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激情的群体,他们希望创新,希望挑战自我,用激情锻造充满挑战的人生,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激情搭建舞台,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因为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梦想,也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中国梦。

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 张坤:媒体是报道者 更是参与者

本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走伟大复兴之路”的中国梦,就是推进构建创新型国家,特别是总书记以身作则带头点亮民族精英品牌。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也再次提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

《中国青年报》有义务和责任服务大学生创业,第一,媒体在帮助年轻人就业、创新方面应做到引领观念、正确解读相关政策、充分调查研究后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有科学依据的参考。新常态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形式的经济体产生,这也更多的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同时也能看到,对待年轻人创业,政府在努力,提供各种服务,通过简政放权,最大程度地降低创业门槛,如养老保险和社保等方面相配套的政策。第二,《中国青年报》今年提出一个口号:我们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各家媒体都应结合自身特点,不仅要报道,更要参与,真正地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陈志强: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活力的标志

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正在展开,文化的力量从未如此重要,创新的话题从未如此迫切,在这个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国家间的竞争从单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创新文化成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软实力,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精神的强弱,日益成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活力的标志,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决定了社会的兴衰,一部人类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工业化的历程告诉我们,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创新活力丧失就面临出局的危险。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追求社会进一步的响应,我们看到文化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就是新挑战的过程,对新挑战能够创新的国家就能长远发展。谁在创新文化上占据优势谁就在发展中赢得主动,一个国家创新文化和创新事业相互促进,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着创新文化。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方伟:配套政策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就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主要表现为适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社会需求仍然不充分、不稳定。一方面用人单位有需求但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屈就”,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又抱怨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并存。加之进入新常态以后,很多企业升级改造,不少用人单位短期用人需求在放缓;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不尽完善和配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等等,这些都构成了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

应该说,多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基调,空前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效。但是,由于许多政策仍然落实不到位、政策衔接不配套,因此,如何继续细化、改进、配套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政策,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应该成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言献策

『因为有你』中国首届『点亮民族精英品牌』全国

大学生创意大赛总策划、中国创新经营研究院院长 谭勇:发动大学生建设民族精英品牌

大赛从立项开始,就本着实现4个希望和一个目标。

4个希望:第一,希望通过大赛唤醒和倡导引领大学生将知识转变为创意,创意转变生产力,最后和企业、社会对接。

第二,希望通过大赛倡导民族精神,重视知识经济,重视创意产业,把原来重资产、重资本、重技术而轻创新、轻创意的观念转变。

第三,希望通过大赛引导大学生不要被泛娱乐化浪潮淹没,要重视知识的学习。

第四,希望民族消费落地,民族经济得到发展。

一个目标:真正地实现民族精英品牌的点亮,被世人接受和认可。因为,大学生是今天消费的左右者,未来消费的决策者,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参与者,只有发动大学生参与到民族精英品牌的建设中去,才能真正点亮民族精英品牌。

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李利:为创业就业者搭建平台

就业层面:主要是服务,搭建平台。2012年我们搭建了大学生就业连盟的平台,吸引了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11家大学,每到大学生求职季,就会组织优质的岗位资源进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平时,对有个别有针对性的求职需求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创业领域:作为政府部门,促进大学生创业有三方面工作。一是出台区域政策,比如到我们这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大学生,若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会获得1000块钱的补贴。东城区的学生创业成功,也会获得3000块钱的补贴;二是联合区域内产业促进局、税务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一起为大学生创业服务;三是利用区域内的创业孵化园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融资、工商注册、税务管理等。从2014年开始,形式转变为我们帮助孵化园,孵化园帮助创业者的形式。

中关村腾飞大学生创就业研究会会长、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原主任 任占忠:创新不落地 就没有意义

目前,大学生有创业想法的很多,但真正创业的比例却很低,失败率又非常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有两个问题:一、在校期间没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不敢轻易创业,高校应当加强创业者的实践环节,给学生提供一种实践的环境和条件。二、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创业也是大学生创业的困惑,多数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我认为这样不太好,应该加强两个引导,第一个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来创业,没有实践,但至少还有专业知识优势。第二应结合学校的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来创业,高校每年有很多经费搞研发,但大多都是发表几篇论文,做做实验,很少有真正转化为社会价值,如果大学生创业能跟科研成果转化结合,可以得到学校、导师的支持,甚至相关企业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成功率。

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副主任 王玮:大学生创业 应先储备足够的能量

中关村海淀创业园是海淀管理委员会的直属机构,是北京市第一家专门从事接纳海外规模留学人员创业的“孵化器”,从1997年到现已有18年的历史,也是2011年国家人社部批准的全国示范孵化基地。18年来,孵化成功了880万家企业,培养了11家上市公司。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链条。一个初始团队,只要带着技术、设备、电脑就可以进入预孵化。成功以后进入孵化器,这个阶段,我们会开放所有的金融平台,从创业导师、科技平台支持和政府专项的对接,以及投融资对接等,孵化期是3年,成功后进入加速器,产业落地,产品推广。

这个平台原来只对海外人员开放,2013年底开始向国内优秀创业者开放,但是门槛较高,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者,主要看教育背景,团队,创始人是否有亲和力和领导力,其次才看项目。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努力学习,能量知识储备不足,是不会被看好的。

在创业方面,我认为国内院校大学生与海外留学生有很大区别,这与他们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国内大学生的想法、目光相对短浅,创业考虑最多的是摆水果摊等小市场或是与自己专业有关的领域,而海外留学生则偏向于诸如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等方面,会做很详细的商业计划。

我不是很赞同在校大学生创业,我认为,大学生不应没毕业就开始创业,在学校就应专心学习积累专业知识,等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学会了与人交往,积累了人脉,组建了创业团队,积累了足够的能量,再开始创业才能走得更远。创业,我更青睐三四十岁的海外归国人员,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社会经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的磨练,比较符合创业者的特点。

同样的平台,同样的机会,结果却不同。因为创业之路很坎坷,淘汰率非常高,希望创业者把握好机会。

科技部企事业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理事长 孟繁森: 鼓励创新 包容失败

目前,恰逢国家经济新常态,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驱动力的形式下,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国家鼓励创新,包容失败,无论从环境、资金、政策上,都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有帮助,但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实现梦想,而不是空谈。鼓励大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企业结合,使想法落地,变成实体,变成新产品,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学生首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觉得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就有失落感,或者有读书吃亏论,要认识当前的形势,适应新常态,发展新常态,应主动改变来适应,要变在市场变化的前面,尤其是年轻人,千方百计用新思路、新产品引领市场、创造市场。

有为才能有位,不要埋怨,胜与输是个游戏,困难是机遇,是创业和改变现状的出发点,解决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取得利润和登上成功殿堂的过程,坚持就会成功。社会期待年轻一代的参与,希望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导下能够真正地在新产品、新工艺上研发出更多产品。国家有自然基金、重大专项、研发计划、开发计划、人才计划等,都是在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平台——『状元汇』创始人 刘务乾:创新引领创业 创业带动就业

“状元汇”,是大学生电子商务“模拟企业”创业实操实战平台,最初搭建平台是源于招聘过程中发现的矛盾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很难。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瓶颈是大学生“知识充裕、经验欠缺”,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而企业又极度匮乏有经验、懂实战的能力型人才,近两年尤其缺乏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人才,由于人才缺乏,也导致了企业的经营困难。因此形成就业和招聘两难的尴尬局面。

大学生不缺乏创新,但一定要落脚到创业上,如果创新不围绕创业就是空谈。工作经验、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运营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创业最需要的。所以创业也需要去实战,但实战应与现实基础相匹配,不要好高骛远。不要一开始做就做成一番大事业,当然有伟大的梦想应当给予鼓励,但要结合自身基础,是否储备了足够的能力来驾驭。现在很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有好的产品却缺乏营销手段,其次是缺人才,怎么能解决?“状元汇”大学生创业就业这个平台就是为人才和用人单位,以及创业者搭建了一个桥梁,立足于全国高校,汇聚大学生中优秀的有梦想的准职业经理人,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模拟企业创业经营实战,锻炼实际的工作经验与创业管理经验,实现创业、就业梦。

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 王卫东:生活中的不方便就是商机

创业,第一要有创业素养和心态的准备,第二是专业知识的储备,包括项目的分析、运作、风险评估和运营能力。

从大范围来讲,创业不单是创办一个企业,它包括在市场条件下敢承担,勇于组建,勇于奉献,有新想法,这种精神才是创业教育的重点。

创业其实可以分成很多种,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讲,就是从身边的小事着眼,去挖掘商机。怎样捕捉商机?生活中的不方便就是商机。举个例子,我们学校门口经常会有七八个快递员在等学生取件,其中一个学生看到后设立一个寄存点,小件收费一块钱,大件收费两块钱。这样,快递公司节约了时间成本,而节约成本就等于创造了利润。一年下来,这个学生挣到了人生第一个15万。

我们的创业教育接地气,学生做的项目比较契合实际,学校会把创业当作重要的教育点传达给学生。互联网创业是一个捷径。一个学生开了一家卖户外登山用品和滑雪用品的淘宝店,到现在为止每月利润能达到10万,冬季卖滑雪用品,夏季卖登山用品。所谓的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题,把项目抛给学生让学生来讲,提供平台让学生去想象,大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老师要做的只是完成项目整理梳理,包括广告定位、营销渠道,风险控制和利率决策,最初始的想法由学生提出来。

中经宏熙(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芳萍: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是首要障碍

此次面向大学生创业,中经宏熙(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授信10个亿,这只是刚刚试水,如果后期有需要,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大学生创业,一是依靠核心技术,二是丰富的经验。现实中,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是首要障碍,62.4%大学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而使创业之路搁浅。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资来源主要是向父母和亲戚朋友借,或者个人很小一部分的储蓄,这部分占到78.2%,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或者政府资助的少之又少,如果多一些社会支持,相信创业阻力会大大减少。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