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张口就错

2015-09-10 06:14崔文佳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童子功实则文脉

崔文佳

“白發三千丈”“舊人看新歴”……这些带有错别字的诗句出现在某地的文化墙上。据统计,该墙所刻的近百首唐诗中,繁体字错用达33处。

汉字源远流长,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每一种造字方式都饱含深意,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标识之一。当地有心传承经典,良好初衷值得肯定。可是,誊抄古诗并非难事,“文化墙”却沦为“笑话墙”,主事者态度之敷衍,或能力之匮乏可见一斑。

古语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一句话传递出先人对中华文化之珍视。遗憾的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早已没了赤子之心、敬畏之意,又偏爱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动辄闹出无知笑话。有些官员办公室,摆满精装名著、古诗文集,表面“书香十足”却不翻一页;有些领导讲话,引经据典、洋洋洒洒,看似头头是道实则错漏百出;有些商人土豪,喜好吟风咏月,热衷装点山林,扮作文化人实则全無雅致满身铜臭。说到底,都是焚琴煮鹤,顶多拿传统文化做公关罢了。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代的跌宕影响着文化趋向,也波及世人的文化态度。近代以来,持续的战争与动荡让国人几度迷失。现在我们终于认识到,弘扬中华文化,寻的是根,铸的是魂,聚的是心,曾经的历史欠账必须好好补一补。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急功近利只做表面功夫显然不行,必须拿出严谨、谦逊、敬畏的态度。严谨,就是实事求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谦逊,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敬畏,就是行有所止,摒弃伪风雅假面子。如此,方能真正让那些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传承精神文脉,每个拥有中华基因的人都责无旁贷。其中,少年儿童是最为重要的群体,毕竟民族的接力棒终究要交到娃娃手上。背一背诗词歌赋,品一品起承转合,练一练竖折弯钩……童子功练好了,基础打牢了,文化才能厚积薄发,国家才有真进步。

猜你喜欢
童子功实则文脉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事务主义:看似辛辛苦苦,实则一事无成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莫当“井中葫芦”——看似深入,实则漂浮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找准切入点,练好情感朗读“童子功”
水雉的怪怪童子功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