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行》:输了哲学,赢了美学

2015-09-10 07:22阙政
新民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姐弟木星科幻

阙政

距离上一部科幻大片《云图》仅仅两年,沃卓斯基姐弟又偕科幻新作《木星上行》而来。这一次,他们的野心似乎更大——转基因人、木星、太阳系,乃至宇宙文明,都在他们的蓝图之中。

人类又当了一次傀儡

沃卓斯基姐弟原本是沃卓斯基兄弟(拉里·沃卓斯基、安迪·沃卓斯基),直到拍完《黑客帝国》三部曲之后,哥哥拉里变性,成了姐姐:拉娜·沃卓斯基。

不管是以前的兄弟还是现在的姐弟,这两人对科幻的爱好从未改变。他们喜欢《卡尔·萨根的宇宙》,喜欢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为“广阔宇宙空间中的未知”着迷。

而拍摄《木星上行》的动念,甚至在拍《黑客帝国》时已经产生。最初他们只是感叹:“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然后一个问题生发出十个分叉:人类是否宇宙中唯一的存在?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体系里扮演什么角色?如果真有外星人存在并且了解我们地球人,为什么他们不希望我们了解他们?

人类在电影里就是用来提炼永葆青春神仙水的。

沃家姐弟似乎一直倾向于认为:人类只是恒河里的一粒沙,或者更悲观地说,只是宇宙生物链最底层的仆役和傀儡——在《黑客帝国》里,他们把人类世界描绘成一个巨大的障眼法。而到了《木星上行》,“母体”之外还有“母体”,地球索性就是一个大牧场,人类只是被豢养着等待取用的资源,是巨型工业的一部分。

地球的所有权,掌握在太阳系以外红色“塞瑞斯星球”的阿布拉克斯家族手中。家族中的姐弟三人依靠人类躯体提炼成的神仙水永葆青春,争名夺利——这种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以及金字塔尖对普通阶层的碾压,同样是沃家姐弟一直以来乐于探讨的话题。

而《木星上行》的幕后班底,也有姐弟俩长期的合作伙伴,阵容豪华堪称“奥斯卡团队”——奥斯卡最佳视效设计师约翰·加埃塔、最佳电影配乐得主迈克尔·吉亚奇诺,还有新晋奥斯卡影帝小雀斑艾迪·雷德美恩负责出演大反派。

沃家姐弟也玩玛丽苏

除了科幻、极权,沃家姐弟还擅长刻画“人生惊醒的一刻”——比如黑客Neo,又比如《木星上行》的女主角朱庇特。

朱庇特的父亲是个天体物理学家,在她出生之前就在圣彼得堡遇害,致使朱庇特之母被迫在大西洋的轮船上生下她,并以“木星”(Jupiter)为名。远渡美国之后,朱庇特生活在一个拥挤的大家庭里,清晨5点就要起床煮咖啡,以清洁工谋生,为了赚快钱甚至要去出卖卵子——直到有一天,她被从天而降的宇宙战士告知:自己身上其实带着远古外太空女王的基因,命中注定要成为改变宇宙平衡的重要人物……

“一个生活很不开心、很痛苦的女子,最终却进入外太空。如同那些对于现实生活不满意、想要探寻自己人生目标的芸芸众生一样,从所来之处发现全新的视角和价值。”对导演姐弟来说,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惊醒”——但是等一下,我怎么觉得,女性观众从《五十度灰》里得不到的意淫和满足,这一次好像要在《木星上行》里终获圆满呢?

宇宙空间站。

拆掉科幻的外壳,这是一个玛丽苏得不能再玛丽苏的故事:前一刻还刷着马桶的女主人公,下一秒就被踩着七彩祥云空降的宇宙战士拯救。她的心上人是人狼合体,有着狼的战斗力和人的温情,将她从污垢的人世引向圣洁的天堂,一路high成了主宰宇宙的女王大人。每次女王大人有危险,战士都会踩着时尚时尚最时尚的滑板鞋飞来救驾。甚至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只为了星球炸裂的那一秒,好让女王和战士完成他们的“倾球之恋”。

沃家兄弟变成姐弟之后,果然多了几分女性视角呢。

故事玛丽苏了点,讲故事用的特效倒是很前沿的。男主那双无敌战靴,连主创都说它们更像是“轮滑鞋”,不但隐形,还能在瞬间改变方向和速度。但是拍起来比看起来痛苦多了,因为导演姐弟选择实景拍摄,而不完全是CG模拟。

“我们用直升機提挂着两人,在1500英尺的高度,于楼宇间穿梭。你可以感觉到人体真实的反应。”为此,剧组创建了一个180度的空中摄像平台,包括6部安装在稳定陀螺仪空中挂载的摄像机,能够捕捉到超广角、极高分辨率的大量镜头。

非但如此,主演米拉·库尼斯和查宁·塔图姆还得在绿幕前、一个长4米宽2米的大型跑步机上拼命奔跑,演出时速约7.2公里的“冲浪”效果。为他们培训的是法国垂直壁滑板高手Tag Khris——他最出名的就是2010年从埃菲尔铁塔上垂直滑落,打破业内滑跳的最高世界纪录。

还好不是影楼美学

有人说,沃家姐弟一直以创新力和想象力著称。不过这一次,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恐怕无一贡献给了剧本,而是都用在了创造滂沱的视听效果上。《木星上行》的宇宙哲学完全输给了星际美学。

从芝加哥的城市街头,到宇宙深处的银河系漩涡,《木星上行》打造了各种宇宙空间的存在样式,不但宏大,而且精致。可以说,并不比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的《星际穿越》差,比去年的奥斯卡最佳视效影片《地心引力》还有超出之处。

据制片人格兰特·希尔(他也是《云图》的制片)回忆:“影片的特效设计是从姐弟俩工作室墙壁上张贴的无数素描开始的。我们组建了一个大型特效设计团队,如果你想创造整个世界,就必须有自己的逻辑。”

这个庞大的设计团队包括世界各地的概念艺术家、蒙版画家、假肢设计师、工程师、分镜头艺术家和戏服素描艺术家。为了表现出令人信服的人类远古时代,导演姐弟决定使用很多科幻影片回避的手法——让不同的美并存。“让外星球世界拥有人类观众所熟知的建筑元素,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上地球人所创造的艺术和建筑的感受。”

这种多层次的美感渗透在影片中几处最重要的场景设计之中。比如红色“赛瑞斯”星球上的宫殿——为了营造光芒四射的威严感,设计师选用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镀金的穹顶和尖塔,进行数字嫁接。

又比如游走于星云之间的一艘“游轮”——它其实既是一艘宇宙飞船,也是一个空间站。设计它之前,导演问自己:“宇宙飞船为什么总是那么难看?他们看起来像从炼油厂出发的集装箱船。然而,如果你审视运输的历史,从马车到汽车,从轮船到飞机,人类,特别是富有的人类,总是在力求精致的旅行风格。”于是他们选择从自然界摄取“有机设计灵感”:“如同正在扑食的昆虫或鸟类,游轮有可以操控的翅膀。”他们动员全球20位概念艺术家为其设计外形,又找来物理实验室的“费密子超流体”予以技术支撑,控制游轮的“无重力漂浮飞行”。

即使是游轮上的一所教堂,也有设计出处:英格兰剑桥郡砂岩哥特式伊利大教堂宏伟的内饰,被配以现代化的钢结构窗,来塑造独特的宗教感。

《木星上行》虽然拥有不堪深究的哲学观,视效倒真可算是业界良心。看腻了“影楼美学”盛行的国产大片之后,不妨用它洗洗眼睛。

猜你喜欢
姐弟木星科幻
飞向木星
五彩斑斓的木星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谁家的可可
木星
大力士“木星”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