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运会

2015-09-10 07:22
新体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青奥会福州竞技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10月27日在福州落幕。四年一度的青运会同样是衡量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要性仅次于全运会。在这届刚刚起步的赛事中,那些深入参与青运会的人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感受。

温文(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巡视员)

体育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平台,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文化和体育的结合,是奥林匹克运动一直推崇的,中国自古以来也是这样。这次青运会期间,福建省博物馆举办了中国体育文物展,里面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证明体育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体育的目的不仅是谁拿了金牌,更是通过赛会的方式,让人们理解体育的多元功能,认同体育的健康、向上、和谐、公平这些重要理念。所以,在赛会当中配合做一些文化教育的活动,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包括以前的城运会也有,但是这次青运会特别突出。我们在青奥会上组织了大量的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投入到青奥会当中来,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认同和理解体育的内涵,受到教育。我们受到南京青奥会的启发,青运会尽管仍然是体育赛会,它的亮点和特色还在于文化活动的精彩纷呈。

我想,参与到这届青运会中的人都会愈发认识到青运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更加有力地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竞技体育和运动成绩。

王敬泽(本刊记者)

从主办方的角度来讲,福州青运会是合格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组委会对于节俭办赛理念的贯彻。比如,为媒体提供的班车有一部分使用了新能源,尽量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青运村中的大部分家具都是南京青奥会使用过的,青运会组委会以三折的价格买回来,经过消毒,提供给运动员继续使用。青运会开幕式没有请明星大腕,以呈现福州当地文化的表演为主。这些都能令人感受到福州为办好青运会所作的努力。

但是,从举办一届青年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会来讲,这次福州青运还是得打个问号。青运会在某些方面是与青奥会接轨的,也开展了有特色的文教活动,但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还不够。青运村虽然很大,填充进来的店铺仍很少,呆在村里感觉空荡荡的。有些赛事被安排在福建其他城市,路途较远,有相当数量的运动员并不住在青运村。从人气来讲,青运村离组委会“青年运动员大 party”的目标还有差距。在竞技上,青运会花样还是少,所有26个大项都来自奥运项目,锻炼与发现人才的目的显而易见。去年南京青奥会特别设置了同一个项目不同国家运动员混合组队的玩法,运动员可以借此充分交流,可惜青运会没有借鉴过来。青运会是一项竞技与文化交流同样重要的赛事,竞技气氛或许更浓,看起来有些严肃,并不是青年人喜欢的轻松畅快。

总的来说,青运会走的仍然是全运会的路子,国家体育总局的文件中指出青运会要促进文化体育交流共融,但在如何落实“文化”和“以青年人为主体”,青运会还可以做得更好。

颜宝华

(青运村文化活动中心主任)

过去我们对于练体育的孩子有些偏见,但是通过这十几天和他们的相处,这种看法一定会改变的。这些孩子很单纯,很多人从小离开父母去体校训练和读书,所以,给他一点点温暖,他也会非常感动。我们的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联欢厅,既是生日party厅,也是聚会的场所。有些团队拿到冠军很开心,想一起庆祝,工作人员就留出时间,派出主持人,跟他们互动,让他们享受村子的温暖和团队的温暖。

我记得第一批入驻者中有一个孩子,是第一个在这里过生日的,她叫王奕琳,是潍坊跳水队的运动员。她每天必定会来文化活动中心。跳水队撤离的前一晚,她来和我们道别。走的那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扎了很多气球来送她。她们虽然住的时间不过三五天,但是这些孩子的情感让我们很感动。

王懿(16岁,天津滨海新区队网球选手)

来福州已经一个星期了,除了比赛,没别的事干,就天天去青运村的图书馆里看看书。这次青运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挺好,虽然不大,书倒是挺全。我这几天看完了大半本马克·李维的《第一日》,原来看过他写的《偷影子的人》。来图书馆看书的人不多,因为青运村的广场上每晚都有晚会或者电影放映,好多人都是晚会结束后过来歇会儿,不是为了来看书。我还去过陶艺馆,但那个太难做了,做了一次我就放弃了。

吴晓童(志愿者)

我主要在省少体校竞赛综合馆工作,这里举办青运会U17女排比赛,我的职责是在看台上引导观众和维持秩序。这边的观众不多,开幕式前,整个体育馆里来看比赛的人只有十几个,但我们还是要一丝不苟地端坐着。我的家乡是福建漳州,那里是排球之乡,我是看着排球长大的,这次有机会服务排球也很幸运。

我今年大二,全班80多人,将近一半报名这次青运会的志愿者工作,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十多人可以通过笔试、面试留下来。开幕式前的比赛观众不多,我们正好可以当做练习,决赛一定会有很多人来看,我们也能把最好的服务展示给他们。这半年的培训、演练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我真的没时间去市区逛街吃饭,瘦了好多。学校统一给我们请了假,不过后面能不能补上也不知道。还好我只是大二,相比之下,通过志愿者服务得到的东西要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受用。

郑嘉蕙(志愿者)

我是媒体志愿者中的一员,和同伴们为媒体人员提供指引带路、信息咨询的服务。我在福建江夏学院会计专业读大三,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坐大巴从学校出发,来到海峡奥体中心的主新闻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我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新闻工作间、看台这些地方,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站着。

我们都很珍惜这次服务青运会的机会,每天看到很多运动员青春的脸庞,欣赏他们在赛场上充满活力的表现,我感觉到年轻真好。能够成为青运会大家庭的一员,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珍贵回忆,对我来说是特别美好的事情。

我们学院共派了300多名学生作青运会的志愿者,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就接受了一系列志愿者培训,包括仪表、礼仪、服务准则等多方面的内容。在青运会主场馆工作的志愿者大多是大学生,来自福建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因为对志愿服务的热爱而走到一起。我能够成为首届青运会的志愿者,感到特别荣幸。在青运会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有奖牌,运动员有奖牌,志愿者也有奖牌,我们共同的奖牌就是青春和激情。

杨威(青运会体操竞赛委员会裁判长)

几天的比赛下来,一些小选手的表现让我很兴奋。不管是难度还是质量,都比前几年要好,心理素质也不错,动作失误率很低。选手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能用平稳的心态接受各种评价。我们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也没有这么多渠道知道教练和体操迷对我们的评价,但现在孩子们的条件截然不同,这是好事。

今年是冲击里约奥运的关键年,福州青运会对中国体操征战奥运会非常重要。青运会参赛队员的年龄层是体操运动员生涯的第二阶段,类似于普通学生的初中阶段,是为将来打好基础。对运动员而言,青运会如同中考,抓住了,将来的路可能会大不同。

这次青运会裁判工作比以往约束性更强,管理很严格,每场比赛结束后都会对裁判员打出的分数进行评估。如果出现给出评估分数线以上或者以下的分数,我们都会对打分裁判进行约谈。因此,每一块金牌、银牌、铜牌,甚至第八名的得分都应该是公正的。

格桑次仁

(拉萨队田径教练)

这次青运会,从各方面来说都很不错,就是安检这方面有些过于严格。像我和运动员住在青运村里,训练与比赛的时候就和他们一起到体育场去,非常方便。但这次青运会规定每个代表队只能有一位工作人员和运动员住在一起,代表队其他的教练就只能在外面,他们没有进入体育场的资格。后来组委会为他们办理了临时证件,还稍微管用一点。其实应该有一个进场的指导制度,没必要搞得这么紧张,希望天津全运会不要这样。

猜你喜欢
青奥会福州竞技
电竞种植记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E生命力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福州暫扣超標電動車2.2萬輛 場面震撼
花与竞技少女
南京青奥会掠影
世界华人协会主席一行点赞青奥会
青奥会少吸PM2.5让人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