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花落杭州

2015-09-10 07:22
新体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杭州体育

时间定格在2015年9月16日13时。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郑重宣布: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第十九届亚运会主办权。这意味着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杭州成为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

夏亮

新华社浙江分社

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花落杭州,这也是亚运会第三次与中国结缘。但这一次很多人对亚运的态度十分冷淡,甚至表现出抵触,认定举办亚运会完全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诚然,历史上并不乏“赔钱赚吆喝”的例子,这基本取决于承办者的理性和智慧。对于杭州来说,举办亚运会完全可以做到既解亚运无人申办的尴尬,又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双赢。

从过去数十年的经验来看,筹办大型体育赛会对当地经济通常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杭州市目前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十,可以预见未来7年,亚运会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筹备工作将促进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需求,直接增加就业岗位,激活区域劳动力市场,对杭州乃至周边经济产生新一轮推动。筹办亚运会无疑将加快已经开始的空气和水环境治理。主动的需求加上一点外部推动力,最终受益的将不只是杭州居民,还包括被推上快车道的区域经济转型。

浙江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上共夺得金牌16块,且届届见金。与竞技领域显眼的成就不同,杭州乃至浙江省承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者是单项国际大赛并不多,目前承办过的最大型综合性赛事还是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这显然和浙江作为经济强省的地位不符。筹办亚运会将为杭州留下一笔可观的体育遗产。除此之外,筹办亚运会还将为杭州积累办赛经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管理人才,这种“软遗产”不仅将成为“天堂”打造“体育名片”的重要依托,也将成为城市未来升级发展的重要资源。

场馆“白象”、“赔钱赚吆喝”、“劳民伤财”是有些人提起办大型运动会便面露不悦的原因。然而,这往往并不是赛事本身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办赛理念和方式的问题。尤其在奥运会、亚运会等世界大赛纷纷高举节俭大旗,大呼可持续发展的当下,杭州亚运会完全应该,也可以成为一笔划算的投资。

凭着浙江人的理性和精明,杭州亚运会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届在经济上非常活跃的赚钱的赛会。举办亚运会不是问题,办好亚运会,关键还在于要用新的理念。

龚力魄

浙江《体育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程,雄伟的钱塘江大潮在这里涌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杭州自古繁华。以杭州为省会的浙江省同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数以百万计的侨胞遍及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义乌国际商贸城商贾荟萃,成为世界之最;杭州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车来人往汇聚于此……

亚运会何尝不是一艘扬帆的巨轮,带着杭州人的深情厚爱,张开热情怀抱,欢迎五湖四海的贵客。四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上万名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与各方嘉宾,请进来、走出去,由此文化与体育促进交融,经济与社会实现和谐。

交流、交往、交心的历程,也会产生互信、合作、共赢的结果。亚运是个大舞台,杭州城市的国际化、浙江经济的市场化、民众素质的文明化,功到自然成。

因此,杭州要感谢亚洲,感谢世界。2022亚运会让杭州迎来展示自信、开放的机会,让杭州文明与亚洲文明相互交融、学习,其意义远远超越体育本身。于民众而言,2022亚运会不啻是超值的“大礼包”。这个7年,每天都会惊喜不断,收获满满──

身边的健身场地增多,体育赛事、表演精彩纷呈,运动休闲的活力四射,生活品质因体育而变得美好。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以及加速形成的地铁网络、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每个人都在分享这种快捷;酒店、宾馆、商场、街巷以及每一个社区、每一位市民,更加气息清新,更加风度翩翩、更加彰显文明。在西湖的任何一个角落,到处是游人如织。金发、蓝眼、操一口流利的外语,这样的观光者急剧涌现。

7年后,同样是这样一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会感受到这样的幸福:山更绿,水更清,城市变大、变美、变新、变靓,连空气中都含有甘甜味的“亚运蓝”。从此刻起,杭州亚运的画面正徐徐展开。

余辛怡

杭州市民

我一般只关注奥运会,不会刻意关注亚运会,但杭州举办亚运会,就在家门口,我肯定会关注啊!作为一个杭州人,自己的家乡能举办这样的国际盛会,我感到很骄傲。我们国家其他的城市也可以去试着举办这样的国际赛事,和我一样平时不怎么关注体育的人就会开始关注了。据我了解,杭州应该不用再新建场馆了,举办赛事花的钱应该会少于赚来的钱,所以还是一件挺好的事儿,造福杭州人民,带动杭州的经济增长,让杭州走向世界。

何家俊

广州市民

得知杭州市获得亚运会主办权,对于一名经历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当地人而言,可谓喜忧参半。这意味着从此刻开始,杭州全城将为彰显国家实力,弘扬杭州本土文化而全力以赴。到了开幕式那天,全世界将看到杭州文化的独特风韵,各国为盛世中华惊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形象工程”做得太多,苦了我们广大市民。回想当时广州亚运会的筹备阶段,亚运独特“自然景区”──广州蓝、花城、珠江碧水等纷纷登场。城市基建工程为了迎接亚运会不惜投入过千亿元,劳民伤财;道路无休止地进行铺设工程,塞车拥堵情况更为严重。大部分建筑物都进行外墙装饰,不仅影响了房屋的采光,而且产生的噪音也干扰了不少市民休息。为了接待运动员而兴建的亚运村至今仍处于在售状态。

杭州亚运会的筹备阶段也免不了这种“形象工程”,就像是寄给世人看的一张“明信片”,上面的配图往往经过修饰而更为人所爱,实际非也。因此,我希望杭州市政府在准备的过程中,多从市民的角度考虑,合理利用投资,规划好城市基建项目。想必杭州市民也希望在影响和损耗程度最小化的情况下,让观众为亚运前后的杭州点赞。

金文成

韩国成均馆大学博士

我的故乡是一个边境小城。记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学校里的人们兴奋异常,遮阳帽上印着亚运会徽,我们都以此为荣。随着时间的流逝,亚运会越来越沦为鸡肋,这在2014年的仁川体现了出来。根据韩国媒体调查,超八成民众对亚运会并不关心。我在亚运会期间看了部分足球比赛,只有男足决赛时,仁川文鹤体育场才座无虚席,其他比赛现场的观众屈指可数。足球之外,只有朴泰桓、孙妍在等明星的比赛才会有大量观众到现场观看。另外,由于周中是工作日,韩国人都在上班,很多公司还有加班,很少人有时间到现场观看比赛。除此之外,仁川亚运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只能在场馆周边见到亚运旗帜、宣传标语,赛场内外很难见到人潮涌动的情景,有一些民众都不知道仁川正在举办亚运会。韩国本土企业的赞助热情也不及近邻的中国。

张子渊

《法制晚报》

从1990年亚运会对北京的影响来看,杭州市民有理由为亚运会激动。1990年亚运会之前,北京的东四环周围还有很多荒地,即便有几栋楼,也都只有四五层。单为了迎接亚运会,一栋名为五洲大酒店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随后,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等标志性建筑也在北四环落脚。当时,随着亚运村的建设,北京的北三环和北四环地段发展迅速,大屯、健翔桥等地成为北京当时发展的龙头。直到今天,北京人还习惯把这一带称为“亚运村”。

当然,现在的杭州跟1990年的北京不一样,彼时的北京还有大面积需要发展的地方,但是,一座城市即便已经很完善,也需要有大型活动来激发他的活力。

北京办奥运会时,为了配合奥运会期间的交通运输,北京地铁加快了发展进程,10号线提前通车,更多的新型公交车、出租车上路。退休的老人走出胡同、社区,成为志愿者,帮助外地游客。年轻的学生们走出校园,用他们只能在课本上学到的英语去帮助外国游客。在那段时间里,奥运会让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青春。所以,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体育赛事如同家庭迎来亲朋好友的一次大聚会,欢乐无比,受益无穷。

猜你喜欢
杭州体育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我们的“体育梦”
杭州旧影
杭州特产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