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南通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探索

2015-09-10 22:15韩海龙
旅游纵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岗位设置

韩海龙

本文从毕业生用人单位及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相关人员的调査分析出发,针对企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在高职院校课程模块设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转型,人们消费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三产业领头军的旅游行业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常态。为适应新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不可避免地担负起了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重任,截至2013年,我国有892所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点已达1 532个,不断培养出了大批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

然而,据笔者在南通旅游行业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中,不少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不十分满意。笔者认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能紧跟市场,课程建设是否系统、是否科学。一般认为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尤其是作为“课程教学”基础的“课程设置”,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成败的基石,是连接行业岗位和教育主体之间的重要桥梁。如何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旅游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及时且无缝对接起来,已成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以本地高职旅游专业为例,比较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之断层,分析当前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所在,寻求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应有的立足点,并提出以岗位能力为模块的新型课程设置理念。

一、当前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课程总学时过多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有三个方向: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但笔者认为将酒店管理方向的课程也大量放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并不合理。酒店管理方向课程的加入,在学时上,必然会增多课程的内容,在专业针对性上,也容易造成学生对专业认识的模糊化。就其本质而言,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明确自己所培养的人才,应属于哪一具体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只能全盘一把抓,将三个专业方向笼统地凑合在一起,导致在课程设置上,三个专业方向课程同时出现,造成总学时过多、学生专业性模糊的现状。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也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二)课程类型划分不合理,衔接性差、重复拖沓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类型划分基本上都是在“三段式”的基础上简单完善的,形成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三大课程模块。三大课程模块独立自成体系,衔接性差,课程内容重复度高,教学效果一般,贴近实际的新知识点较少。其中,关于旅游的概念、旅游资源、旅游需求、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及旅游的发展历程,几乎每个课程中,虽然重点不同,但都会反复出现。

(三)所培养人才专业性较弱,制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的需求状况紧随市场的动态变化,然而学校出于各种原因,在对旅游管理课程设置上,不愿或不能紧跟市场的变化因素,反应在结果上,就是无法培养“一专多岗”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事实上,单纯导游职业的准入性门槛较低,这就决定了导游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不少人认为非旅游管理专业,如历史专业、园林设计专业、环境游憩专业、语言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取得了导游证之后也可以从事导游的工作,甚至他们由于具有双重专业,比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优于旅游管理专业。因此,培养“一专多岗”式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迫在眉睫。

二、南通市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

2010年起,我们连续5年在学院招聘会上与南通市5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也对毕业生发放问卷,了解到不少旅游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及岗位需求的情况,分析问卷的结果显示,对目前各类旅行社及景区来说,需求缺口最大的是优秀导游员,其次是市场营销人员,对于计调人员的需求排在第三位,最后是部门经理,但当前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中,有关计调、营销方面的课程相对缺失,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培养目标简单定位在本该是中专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导游员和景区讲解上,而忽略了高职院校培养营销、计调等技能型管理人才的本职。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断层,导致了学生就业难与行业人才短缺的怪圈。

三、探索立足于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现有的一年级基础课,二年级专业必修课、三年级专业选修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面临再次改革的挑战。在分析市场、突破常规,大胆尝试、谨慎执行的指导思想下,笔者尝试按照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成长规律,安排高职三年的教学计划:从地接导游(景区导游)、到全陪导游;旅行社营销(景区营销)、旅行社计调、旅行社经理(景区经理)。从基层岗位步步为营,对应不同岗位阶段,设置相应课程并进行科学组合,形成一套自成一体、逐级递升,前后衔接的新型课程体系。保证每个教学阶段,都可以满足一个旅游企业中相应岗位对于其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从而做到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岗可依,同时每阶段课程也可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延伸和拓展。具体培养方案按学期分配如表1。

四、总结

本文通过按照工作岗位分工,对传统“三段式”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根据现实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岗位需求,对每个阶段课程都进行科学设置,本着“必需、够用”的指导思想,力图精准定位课程,同时每个阶段都尽量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咨询行业专家,做到校考成绩跟实践能力挂钩,期末成绩认可国家证书的严格、科学的阶段考核体系。以岗位为依托,根据不同阶段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创建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力求达到培养优秀导游、旅游营销、专业计调、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设置采用以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为核心,重视岗位分级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淡化传统“三段式”课程分类的界限,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有序、系统地把岗位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在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又兼顾学生岗位能力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岗位得到可用之才,也使得人才得到充分利用,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岗位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