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

2015-09-10 22:50贺菡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长信宫灯右臂

贺菡

长信宫灯虽因墓壁坍塌而导致部件脱落,但整体并无大碍,这是因为该器物采用了鎏金工艺——这项技术不仅可使器物表面金碧辉煌,还可保护其不受损伤。

长信宫灯堪称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佼佼者,其造型设计十分精巧,为一名双手执灯跽(jì)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最初发现长信宫灯的,并不是考古学家,而是一队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南处一座孤山上执行施工任务的工程兵。1968年5月底,这队工程兵如同往常一样在山上打眼放炮,却发现并没有崩下碎石,他们感到奇怪,于是决定上山探个究竟,不料走在最前面的工程兵一脚踏空,一下子就掉进了一个漆黑的洞里。其余工程兵连忙进洞查看,发现洞内地面上散落着大量凌乱腐朽的木料,还有许多造型独特的铁器、陶器和青铜器。

随后,考古队员来到这里,对洞穴进行了一番勘察后,发现这里原来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之墓,并从中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这座后来闻名于世的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被发现时并不是完整的形态,而是呈散落一地的碎块状,这是由于窦绾之墓的主室顶部为两坡式构造,并不牢固,后来发生了坍塌,导致长信宫灯的侍女头部、灯盘、灯罩等零部件散落一地。好在考古队员收齐了所有碎片,经多名专家仔细修复,才得以恢复原貌。

长信宫灯通高 48 厘米,重 15.85 公斤,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5部分分别铸造并组装而成。其中,宫女的身体为中空,头部与右臂可以拆卸。宫女左手托着灯座,右手提着灯罩,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手袖为排烟炱的管道,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灯罩由两块弧形的瓦状铜板合拢成圆形,可左右开合,以供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与强弱。点灯时,在灯盘中心和钎上插上蜡烛,点燃后,烟雾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而不会飘散而出。

有关长信宫灯的名称来源,考古学家尚无准确定论。专家们普遍认为,在该宫灯表面刻写的诸多铭文中,有多处出现“长信”字样,由此可证明该宫灯为当初窦太后的居所长信宫中的物件。但也有学者认为,依照汉代“阳信家”的青铜器记录,包括长信宫灯在内的大量青铜器均属于汉武帝之姊平阳(阳信)长公主,且宫灯上也刻有“阳信家”字样,经研究,发现与“长信”字样的刻写时间有一定出入,故该宫灯最早可能并不属于窦太后。

长信宫灯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它的造型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繁复厚重,显得轻巧优雅,其超前的环保理念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因此也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长信宫灯右臂
长信宫灯
元宵节话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我的右臂开着淤青的花朵
画中有话
少林反擒拿法
纸制宫灯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