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奖励生育吗?

2015-09-10 07:22王红茹
中国报道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育率红利老龄化

王红茹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或许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但不能根本解决老龄化问题。估计用不了十年就能实现自由生育,未来我国或需实行奖励生育政策。

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意味着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结束。

独生子女政策35年后宣告终结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至今,独生子女政策已执行35年。

“我们国家当时的人口已经过载,所以当年实施计划生育的决定是对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被写入宪法。之后,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国家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

二孩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虽然人口基数依然较大,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不断突出,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曾经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

除了低生育率,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5.5%; 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相当于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应对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直接缘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调整人口政策已经迟了,但总比不调整要好。”

但是,全面放开二孩能否解决老龄化问题?对此,杨宜勇的回答是否定的。

“放开二孩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老龄化,而是老百姓有生育意愿,因此主要是为了尊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权利,其次才是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延缓老龄化的作用。”杨宜勇向记者表示,放开生育政策或许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然而十年后照样会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但是现在调整其实并不晚,做了总比不做强。”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表示:“目前我国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而年龄结构是很难调整的。目前全世界都在老龄化,而且发展趋势还在逐步加深。”

“只能延迟退休年龄。”杨宜勇说,一直以来都是60岁退休,现在70岁才算老,关键就是要调整退休年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是不行的,对人口结构的调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

此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距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还不到两年时间。

与双独、单独二孩相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覆盖的人群数量庞大,一些关于政策放开后会再度出现“人口膨胀”的担忧也相伴而来。

杨宜勇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生育高峰,但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即使今后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可能也生不了多少人,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不仅中国,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生育意愿都比较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据统计,我国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在1.45亿左右,减去原来就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人群,例如农村只有一个女孩以及双独、单独的情况,大约也有9000多万。

但是,覆盖到的人群并非都能够或者愿意生二孩。即便是在生育高峰的年份,这一数字也不会很高。翟振武表示,目标人群中年龄大的居多,尤其是1966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所占比重较大,而这些人生二孩的意愿比较低,因此实际生二孩的数量比较有限。此外,人口学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预测:“70后的妈妈们会抓紧时间生育,政策放开后新增的新生儿估计会在300万到800万之间,但800万以上的可能性很小。”黄文政预计,中国在2017年将达到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约为2200万,“这将是1991年以来,乃至未来百年内新生儿最多的一年”。

即便如此,这种趋势也难以持续。杨宜勇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3.5亿人口,全面放开二孩,不会出现人口激增。”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情况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估计会是14.5亿。

“15年之后才14.5亿人,人口依然是可控的。估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4.5亿的峰值后,才会出现人口拐点(人口数量绝对减少),到时候政策又会调整。”杨宜勇说。

其实,目前的二孩政策还是计划生育,即便今后全面放开三孩,本质上也是计划生育,只是限制生育的程度不同。对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的观点很明确,“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更替水平,真正要担心的是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全面让生育恢复。”

未来我国或需奖励生育

现实的问题是,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处于较低水平。

这个判断基于一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侯佳伟、黄四林等人联合撰文称,中国人的理想子女数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较高水平、90年代快速下降、2000年至今稳定在较低水平这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3人,90年代降至2.1人以下,2000年至2011年下降为1.67人,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指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规模长期稳定所需要的生育率)。中国已经进入生育水平低于生育意愿的阶段,实际生育子女数将少于理想子女数。

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生育率的下滑程度同样让人吃惊。联合国曾表示,占世界人口46%的83个国家(其中包含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生育率都低于每名女性生育2.1个孩子的人口替代率。

“现在放开二孩,是因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不太多了,下一步估计用不了十年就能实现自由生育。如果自由生育大家还是不生,中国人口少于10亿人,就要奖励生育了。”杨宜勇说。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堪称“奇迹”。在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增长“奇迹”时,很多人都将其归结为“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对中国1974年到1994年人口增长变动数据与1994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分析,他发现二者高度相关。他指出,“人口结构中,婴儿、幼儿、少年、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判断来自2013年。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似乎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自2012年以来,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

“其实‘人口红利’是没有意义的,‘人口红利’是‘肌肉经济’,不能过分强调,全世界最看重的是‘人才红利’。”杨宜勇举例说,比如中国生产的耐克鞋,在美国卖39美元一双,在中国139美元一双,美国老百姓买一双鞋少花100美元,“这就是出卖简单劳动的‘肌肉经济’为美国的‘智慧经济’服务。当时中国穷,没办法才靠出卖苦力。但是,当前全球发展经济,四两拨千斤,要靠‘智慧经济’。”

而“智慧经济”跟人口数量没有关系。论人口,美国3亿多人,俄罗斯才1.4亿人,中国是13.5亿,人口总量不算少。杨宜勇据此认为,中国不缺人口,缺的是人才,“低层次竞争靠‘人口红利’,高层次竞争靠‘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行只能靠数量取胜,这是下下策。”

猜你喜欢
生育率红利老龄化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健康红利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