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5-09-10 07:22董勇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记忆法书写习惯

董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的中心应放在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总结了一些做法,感觉颇为受用。

一、读书习惯的培养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就是不会阅读数学课本内容。以为阅读课本就是看结论,结果是读不懂、一知半解。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学生往往只注意解析式y=kx+b这一表面形式,而忽略了另一关键词:“k、b都是常数,且k≠0”。实际上y=(a+1)x+3中,a=-1时,它就不是一个一次函数。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时,首先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大致了解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养成了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听课习惯的养成

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教师重视听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听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专注学习、专心听讲,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思考习惯的养成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有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表达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课堂时间而一味地讲解训练,要给学生说的机会,说思路、说思维、说见解,说方法。哪怕是学生说的思路不完整,也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在做几何题:“已知:BD是△ABC的中线,E是BD的中点,F是AE的延长线与BC的交点,求证:BF=BC/2”时,我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叙述自己的思路,共得出六种证法,再比较各种证法的优劣,找出其中最简单的证法,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以及用简单、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五、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1)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2)让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3)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地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样经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六、记忆习惯的养成

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1)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2)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3)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4)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的特征。充分利用各种记忆的优势,交叉使用,互为补充。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几种记忆方法,适应初中阶段学习的需要。

七、反思习惯的养成

无论是学完一节新课还是刚上完一节复习课。教师都要教会学生在课下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在学习上的得失。比如,(1)这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学明白。(2)老师或是同学的哪些解题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等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我们的数学课堂就真真正正地成为孩子们快乐探究的乐园。

猜你喜欢
记忆法书写习惯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上课好习惯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书写春天的“草”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