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运用中的语用汉化现象及其成因

2015-09-10 07:22杨世儒南小莉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汉化现象汉语

杨世儒 南小莉

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会出现语用汉化现象,英语的语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将会造成将英语完全按汉语方式学习,学到不伦不类的英语,甚至是错误百出的英语。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语用方面问题,并探究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用汉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才能让学生学好英语,让学生学到纯粹的英语,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

一、语用汉化现象归类分析

1.称呼语汉化现象。

称呼语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谈,或学生作文中会普遍运用的,但学生往往使用汉语习惯的方式而运用称呼语,虽然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似乎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但作为真正的英语而言,这其实就是一种不规范的英语表述,也就是英语汉化现象。比如,把“妈妈,您辛苦了。”说成:Mother,you’ve worked hard.这里用“mother”作为称呼语就是一个典型的英语汉化现象,正确的应该说成:Mom,you’ve worked hard.英语国家对父母的称呼一般是:dad,daddy,papa;mom,mommy,mama,father和mother是很少用作称呼的。又如,把“你是这里的大哥吗?”翻译成:Are you the big brother?西方国家兄弟姐妹之间都是直呼其名,没有中国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这样的称呼,更没有“大哥、大姐、二哥、三妹”之类的,因此,恰当的翻译应该是:Are you the boss?

2.招呼语和告别语汉化现象。

由于西方人对个人隐私和个人自由、独立都比较敏感和重视,因此如果在日常对话中对这些方面触及或忽视,则会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甚至是粗鲁的表现。在美国,当人们见面打招呼时,有些招呼语是惯用语,例如,“Hello!”“Hi!”“What’s going on?”。美国人还喜欢通过谈论天气来打招呼,尤其在陌生人和不是很熟悉的人之间,例如,“Lovely day,isn’t it?”“Beautiful day,isn’t it?”。中国人之间经常用的“吃了吗?”“干啥去?”“上哪去?”“你在这干吗?”是司空见惯的招呼语,其实这些招呼语只是表示某种程度的热情或关心而已,并没有追问别人到底要干什么的意思。可是若将这些招呼语直译为英语“Have you eaten?”“What do you do?”“Where to go?”“What are you doing here?”跟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或者是把这些招呼语写进文章中,就会造成英语汉化的缺陷。

3.致谢语汉化现象。

致谢语的使用是世界通用的礼仪规范,在生活中随处用到,但是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同,“致谢”的方式和客套用语也不尽相同,有时可能会相去甚远。因此,感谢语运用不当也会造成语用失误,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例如,有学生写下这样一个对话:

A:Can I drive you to the station?(我可以开车送你去车站吗?)

B:No,Too much trouble for you.(不了,太麻烦你啦。)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感谢语,运用在英语表述中,就会成为违背英语表述习惯的语用失误。这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你是怕麻烦,不愿意接受帮助。准确的表述就是直接说:No,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不用了,谢谢你啦。)

英语中的感谢语只有感激的含义,不论感谢程度的深浅,主要体现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适用于所有的人。因此,当被人赞扬或得到帮助时,一般都会简单地说:“Thank you!”中国学生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总会说:“Sorry to trouble you again(又给你添麻烦了。)”这样就会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因为并没有人认为或表示关心和帮助是个麻烦。

4.委婉语汉化现象。

由于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禁忌语,而禁忌语的存在又催生了委婉语的产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委婉语都被广泛用于工作、报纸、杂志及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熟悉和掌握委婉语的运用规范,以汉语方式进行交流或表述,就很容易造成汉化现象,甚至会带来许多尴尬或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将“进入上帝的怀抱”译作“safe in the arms of God”那就大错特错了,西方人是绝对不允许直呼“God(上帝)”的。比如,有学生把“他是个胖小伙。”直接译作“He’s a fat guy.”,在英语国家里往往不是直接用“fat”,而是用委婉语stout(结实)或heavyset(魁伟)替代。中国人经常尊敬地称呼别人为“老张,老李”等,就有学生这样写道:“Old Wang went on a trip to Beijing?(老王去北京旅游了?)”显然这样写很是别扭。而且(old)“老”这个词用于表述人物时一般都是用senior citizen或者long-lived替代的,直接使用old会冒犯外国人。

二、语用汉化现象成因

1.教育观念滞后,缺乏语用能力培养。

很多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应试观念,只注重英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及听说读写等技能的习得,却不能关注学习者如何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恰当地以言行事。教授英语时,教师应首先“扮演”成为一个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习惯和语用能力,让学生学到真实的英语。

2.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交际规范的了解与掌握。

从本文所列举的各类语用汉化现象中可以看出,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与交际规范的了解与掌握,英语与汉语用来表达特定言语行为的语言方式往往不同,而学生往往运用汉语方式进行表达,造成语用汉化现象。在教学中,可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并利用网络、电视、电影等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

3.词汇量不够,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很多学生由于对近义词、替代词、转换词等词汇掌握不够,在运用英语表述时,只能利用那些有限的词汇,表述往往只能是简单的、生硬的、直义的,因此无疑会造成语用汉化现象,甚至错误百出。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高中英语写作中的汉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790)成果。

猜你喜欢
汉化现象汉语
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学汉语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辽西地区慕容鲜卑汉化的考古学观察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