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015-09-10 15:03高建新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战略研究高职高专四川省

高建新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四川“科教兴川”、“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和四川省“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并结合四川省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旨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目标,探寻与四川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以期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跟上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开创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四川省 高职高专 战略研究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伴随中国经济的跨越而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跨越,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战略决策,适应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回顾过去,总结现状,从规模的跨越到模式的转型,中国高职高专教育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推动模式的全面转型促进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中国高职高专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特色,凸显功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走中国特色高职高专教育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1.现状与问题

1.1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基本现状

1.1.1院校规模。

至2015年,四川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58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58%,其中高等专科学校4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16所。目前,四川省已逐渐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合力举办,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高职高专教育格局。院校举办者的类别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州人民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民办。

1.1.2学生规模。

近年来,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学生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职高专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39468人增长到2013年的136474人;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由2003年的74219人增长到2013年的350218人;毕业生人数由2003年的11084人增长到2013年的125655人。资料表明,四川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和在校生人数从2003-2013年呈递增趋势。

1.1.3师资队伍。

近几年,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职工总人数和专任教师人数逐年增加。2013年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达851人,比2007年增加了4.8倍;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师比(专任教师)由2007年的10.78∶1上升到2013年的为17.92∶1;2013年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教职工总人数25117人,是2007年的1.85倍;专任教师总数由2007年的6888人增加到2013年的16749人,增加2.44倍。另外,专任教师职称变化趋势表明,2013年四川省高职高专无职称专任教师比2012年有所下降[2]。(见表1)

表1 2007-2013年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职工、专任教师人数及生师比(单位:人)

1.1.4专业设置。

2004年10月,教育部首次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至2015年底,四川省高职高专专业涉及19个大类、71个二级类、341种专业,设置布点1983个,覆盖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专业类的91%,专业种数的64%。2007年和2008年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分别新增设专业98个和84个。四川省高职高专专业涉及19个大类,73个二级类,392种专业,设置布点2501个,覆盖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二级类的93.6%,专业种数的69.0%[3]。

1.1.5办学条件。

2006-2013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学科研设备总量呈逐渐增长趋势,但由于每年招生人数的增加,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图书值呈每年递减趋势。可喜的是,2009年四川省高职高专教学科研设备生均达5727元,比2003年多705元;生均图书也达到时了63册,比2008年多2册。

1.2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高职教育科学发展认识尚待提高。

目前,高职教育是专科层次还是高职类型在政策界和研究界没有得到统一,这对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我国把高职教育定义为专科层次(见图1),但是在国外,高职教育一般是贯穿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的一种教育类型[4]。四川省还没有高职教育本科院校,而在江苏、湖北和陕西等省高职教育本科院校已经形成。我们认为,高职高专这个词语是一个过渡的说法,在将来会被其他的词语代替。

1.2.2政策法规投入不明确,力度不够。

高职高专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占有重要位置。无论是从学校数量看,还是从在校生人数上看,中国高职高专院校都占据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既然如此,高职高专法律法规的也应和其发展相配套,但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其他法规文件中,高职高专这个名词却没有出现,被高等职业教育代替了。总之,既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部分,就要为高职高专教育取得法律上应有的独立地位。

1.2.3高职高专教育发展不平衡。

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地域发展不平衡。截至2013年,四川省共有44所高职高专院校集中在成都(32所)、德阳(4所)、绵阳(8所)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占四川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71%,这些地区的高职高专教育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其他类别的高职高专教育几乎没有起步,自贡市、巴中市、资阳市和甘孜4个地级市现在没有高职高专院校,甘孜过去仅有一所康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也在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学院——四川民族学院。阿坝、甘孜等民族地区有丰富的农牧、旅游等资源,却缺少有地方特色的相关专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另外,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相关部门没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2.4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内涵建设亟待提高。

四川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人才需求市场的调研和预测,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盲目跟风,专业设置重复。例如:文秘、计算机等大众化专业,几乎每个院校都有设置。专业设置的雷同导致学生失去就业竞争的优势,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并没有体现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

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四川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科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设置重复,分散教学资源,办学力量不足,内涵特色不明显。例如: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和四川文化产业传媒职业学院。

课程设置往往是普通本科高校课程设置的压缩饼干。一些老牌的专科院校,过去“专头”升上来的设置相对合理一些,在民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间,课程设置在本科的压缩饼干这方面比较明显,这几年学校的领导重视调整已经有很明显的进步,但是全省相比较起来这一块还有一些差距。新升格的学校仍然还有沿用中专管理的模式,高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亟待提高,少数院校办学质量不高。

1.2.5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2013年,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生师比为17.92∶1,临界于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规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生师比18∶1(国际通行为14∶1);2014年,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低于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28%。另外,全省高职高专无职称专任教师的增长出现了下降趋势,说明四川省高职高院校对无职称的专任教师不重视,这也影响了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专尖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2.6招生规模与教育质量不协调。

从纵向发展来看,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四川省高职高专生均占地面积由2006年的65平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54平方米,下降16.92%;生均图书由2006年的64本下降到2013年的60本,2009年略有回升。从2006年到2013年的8年里,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明显与全国生均水平差距极大,连续8年排名全国倒数第一。由此类推,四川省高职高专的生均教育生均过低也是不言而喻的。这必然会给院校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到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2.7民办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落后。

根据教育部发布《2006-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占全省普通高校的比例是12.22%,比全国的(14.05%)低1.83个百分点;四川省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占全省普通本、专科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是4.88%,比全国的(8.41%)低3.5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四川省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规模仍滞后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省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共有11所,其中有10所是在成都地区,全省其他地区只有1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极其落后。

2.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地线的创新人才,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提到,“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对于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紧密围绕党中央、教育部的精神,依据未来十年左右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是:加快建成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高职高专教育体系,形成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教育的制度,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人才培养质量,为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支撑。

2.1完善法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和调控作用。

高职高专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和其发展程度相对应,高职高专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是从学校数量看,还是从在校生数量看,中国高职高专院校都占据高教事业的“半壁江山”。既然如此,高职高专法律法规的也应与其发展相配套。但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其他法规文件中,高职高专这个名词却没有出现,被高等职业教育代替了。既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部分,就要为高职高专教育取得法律上应有的独立地位。

2.2提升高职教育合理层次。

目前,高职教育是专科层次还是高职类型没有在研究界和政策界得到统一,是专科层次还是高职类型没有分清楚。现阶段,我国把高职高专教育定义为专科层次,但是在国外,一般的高职教育是贯穿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的一种教育类型。到目前为止,随着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需要,四川省的高职高专教育所提供的人才还不能够完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当大发展民办本科高职院校。与国际高职教育发展接轨。

2.3加快高职高专教育平衡发展。

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地域发展不平衡。除了成都,德阳和绵阳外,其他地区的高职高专教育几乎没有起步,自贡市、巴中市、资阳市和甘孜4个地级市现在没有高职高专院校,甘孜过去仅有一所康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学院-四川民族学院。阿坝、甘孜等民族地区有丰富的农牧、旅游等资源,却缺少有地方特色的相关专业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大力发展这类地区的高职高专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高职高专教育。把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高职高专教育培训网络。强化高职高专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4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内涵和特色建设。

四川高职高专教育局要坚持优势优先,适当兼顾类型的原则,到2020年,形成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梯队,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在办学定位、教育思想、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校企互动、产学结合、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等方面,引领和带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水平,办出特色,协调发展,共同前进.以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按岗位要求,对知识技能对课程、专业的设置调整,建立素质能力模型反馈机制,加强示范作用。无论是示范院校还是新建院校,都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拳头专业和优势专业,走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2.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6]。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高专教育实践中为了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对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研究,并对四川省已有高职高专教育的经验总结和展望,可将成功的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分类[7]。新时期,四川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仍然要以各个院校自身发展状况为主体。同时,一方面应积极支持与鼓励引进和借鉴适应本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扩大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和实质性的探索,以解决学、用矛盾为指引和突破口,努力寻找适合四川省情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6大力发展民办高职高专教育。

民办教育是四川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大国发展高职高专民办教育,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使高职高专教育越多元化办学道路,拓宽了教育的投资方,弥补了四川省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放开了路,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教育领域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了高职高专教育院校“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在整体上提高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是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有效手段。四川省的民办高职高专教育处于四川国落后水平,以后要加大民办高职高专教育的优惠政策投入,解放对民办高职高专教育的思想观念。加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体制,使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提高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待遇,力争四川民办高职高专教育定位准确,办出特色[8]。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5-57.

[2]2003-2013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3]2007-2012年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报告[M].四川省教育厅,106.

[4]李会春.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12-13.

[5]龚放.关于江苏率先建成“高教强省”的对策建议[J].阅江学刊,2010,2(1).

[6]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1362.

[7]陈传伟.跨越转型提升—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1-12.

[8]卢铁城,唐朝纪.跨越: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1.

[9]吕明泽.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2015,5.

[10]贾东海.当代职业价值观对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猜你喜欢
战略研究高职高专四川省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山东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