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5-09-10 07:22王学谦何洁邢相鑫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

王学谦 何洁 邢相鑫

摘 要: 大学生作弊行为主要源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校考试制度管理薄弱、教师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也是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诚信制度的完善及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 大学生作弊行为 成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学生作弊现象日益严重,表现为作弊手段更加多样化、作弊人数呈增长趋势。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过去30年内,大学生作弊数量出现显著增长[1]。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无疑是对社会诚信体系、教育公平、学生个人成长的严峻挑战。

在社会诚信体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政府行为及企业行为,例如政府的信息公开化、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产品质量等,较少提及个人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日益突出的个人诚信危机已经成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蛀虫,其中大学生的信用缺失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例如大学生求职中学历造假、简历造假,大学生逾期不还助学贷款等。大学生作弊现象成为大学生的重要诚信问题之一,包括考试中抄袭他人答案、考试过程中未经允许携带与考试相关的资料、伪造实验数据和结果、以生病等为理由推迟考试、将他人作业略作修改后作为自己的作业提交、将他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剪切拼凑作为自己的提交、引用他人观点未作正确的注释,等等。这些行为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危机,因为作为掌握高深知识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将进入社会的各个重要岗位,而上述行为及内在的生活学习态度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工作,并进一步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在本质上是对大学使命的一种背叛与脱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成功机会,而大学生作弊现象所折射的深层问题则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挑战。例如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学生的成绩已经成为其求职过程中的重要砝码,某些学生由于作弊行为或获得较好的成绩,这对于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而言则是不公平的。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无论是有过或见过作弊行为,都会对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对于名誉、成绩的过分重视,对于勤奋、认真等学习生活态度的忽视。

探寻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是大学教育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般认为大学生作弊行为是一种个人行为,故将其原因归为大学生个人。其实,透视大学生作弊行为的背后,社会风气、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等都是大学生作弊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大学发展历史中,主张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威斯康星思想的出现将大学与社会紧密联系,而日益受到瞩目的创业型大学理念使大学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这些新的发展理念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即社会已经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影响大学发展。但是,不良社会风气也必然乘虚而入。美国的一项研究认为美国大学生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与美国社会中存在的作弊现象具有密切关系,例如一些有声望的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频频出现舞弊丑闻;过去十年,美国个人逃税总额每年高达345亿美元;员工盗窃已成为美国社会最大数量的犯罪形式——每年高达600亿美元;许多医生接受医药公司的贿赂在处方中开一些他们的药,但是忽视病人的利益[2]。这样的社会风气对于大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其对金钱、名誉的盲目追求。此外,很多影视、体育明星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明星奢华的生活、体育丑闻等使面临巨大社会生活压力的部分大学生开始向往一种更舒适的生活,有进入有名望的工作单位、学校的想法。在我国,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正在侵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例如行贿受贿风气、投机取巧行为等,甚至某些学生家长鼓励学生通过给老师送礼等手段获得好的成绩或发展机会,这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也是滋生其作弊行为的诱因之一。

(二)学校考试制度管理薄弱的负面影响。自2004年起,教育部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考生在考试前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签字认可,以此为参照,许多学校在内部考试中也采取类似手段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样的制度只是形式而已,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学校考试制度管理的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没有认识到作弊问题的严重性,对于相关问题没有作出相应的处理,致使作弊行为成为学校管理中的灰色地带;(2)没有或较少向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明确什么是作弊行为及哪些行为属于作弊,致使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属于作弊行为;(3)过于重视作弊行为的惩罚,忽视诚信文化的建立,有研究发现一些制定诚信制度的学校的学生作弊人数反而高于那些没有制定诚信制度的学校,原因是后者具有较为悠久的诚信传统,注重诚信问题的讨论[3];(4)制定考试相关制度时缺乏学生参与,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立场,致使一些学生对考试制度具有抵触心理,无法认识到作弊行为的后果;(5)学校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包括考试制度的内容、作弊行为判断与处罚方式等,使一些老师在考试过程中放松对学生的监督;(6)班级规模的扩大、接受函授和远程教育的学生数量的增长为教育评价的实施带来了巨大压力,部分学校在这一过程中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对接受函授和远程教育的学生。

(三)教师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向学生施加教育教学影响的直接主体、作为施加教学评价的直接主体,其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及其对待研究的态度都与学生在考试中的行为有重要联系。(1)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死板、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部分学生对所学科目失去兴趣,准备考试时由于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时间匆忙等选择了作弊以求过关。(2)实施教学评价时,部分教师过多强调考试成绩,而考试内容大多侧重于学生记忆,这从心理上引起学生抵触,进而诱发作弊行为;在学生考试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并没有对学生实施严格监督,甚至某些老师对学生的作弊行为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或认为学生的求学、就业压力大,不必因为考试作弊影响其前途,或认为与学生“纠缠”作弊事实太浪费时间,或认为学生作弊行为本身不是大事,等等;更严重的是,某些老师甚至协助学生作弊,例如考试前给学生提供答案、考试中无故给学生延迟时间、考试中回答有关考试内容的问题、更改学生考卷中的答案、在考试过程中改写考试题目、鼓励有困难的学生缺席考试、给学生提供与考试内容极相似的作业等。教师的这种行为不仅助长了作弊行为,而且使那些秉持正直、诚实态度的学生觉得教学评价中存在不公平。(3)某些教师对于学术的不诚信态度给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例如频频出现的大学教师学术剽窃事件、学术成果盲目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现象等,教师本身没有做到“行为示范、学为人师”。

(四)大学生作弊行为的个人原因。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生作弊行为的个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成功对于自己很重要、只是希望考试及格及期望自己有好的成绩(见图1)。其中,所谓成功的重要性就是考试的成绩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成功与否,如果能够取得好的或者期望的名次就是“成功”;另外一些选择作弊的学生只是想通过考试;还有一些学生则是想拿到所希望的成绩,这里所希望的成绩或是相对于过去的成绩而言,或是由于考试焦虑而担心自己发挥不好,或是由于课外活动耽误时间过多、学业负担过重、没有努力学习等原因。上述原因是学生选择作弊的表面原因,从深层次挖掘,可看出大学生选择作弊主要有以下原因:(1)没有意识到作弊行为的严重性,包括对于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考试相关制度的认识、什么是作弊行为的认识;(2)一些学生并不清楚学术规范,例如引注、注释的方法;(3)就业、奖学金等压力所带来的不安,很多学生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到自己将来的就业,也有一部分学生担心考试成绩退步会失去奖学金;(4)过重的学习负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认为课程安排过多、学习负担过重、考试安排过于集中、一些考试侧重记忆等都为其学习带来很大压力;(5)一些学生认为作为平时成绩的作业并没有受到老师的足够重视,或者老师根本不审阅,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抄袭、剽窃;(6)受到其他学生作弊行为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认为其他同学作弊使得考试本身已经不公平,自己也应该作弊,另一方面认为其他同学作弊没有被制止或惩罚,抱着侥幸的心理采取相似行为。

图1 学生期望从作弊中得到的好处[4]

此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利用也为学生作弊提供了条件,学生很容易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与作业、考试相关的资料;一些网站专门为学生提供“枪手”,帮助学生撰写论文或替学生考试;一些新技术被滥用到考试、作业中,例如隐形笔、作弊耳机及利用扫描仪抄袭等。

三、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对策研究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杜绝大学生作弊行为成为社会、学校及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创建校园诚信文化,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既可以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思想的侵害,又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基础平台,是学校诚信制度建立和实施的保障。创建校园诚信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挥我国传统文化及学校优秀传统的优势,以此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二是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例如通过标语、建筑等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三是通过开展研讨会、举办社团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及思考,加强学生思想上的自我约束。

(二)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及留校察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以此为基础,各所高校也制定了关于学生违反考试纪律的处罚办法,但是各个高校的相关规定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对学生作弊行为的界定有待完善;较为重视闭卷考试纪律的规定,较少针对学生平时作业、开卷考试等方面做出规定;单纯针对学生做出规定,并没有针对教师及管理人员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各个高校在诚信方面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此外,诚信制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应该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包括制度的建立过程、执行过程及制度实施的反馈,一方面有利于诚信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教育。

(三)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保证制度透明执行。从学校管理层说,要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包括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的沟通、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的沟通。与教师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与诚信相关的制度、学校关于作弊行为的认定、学校是如何处罚作弊行为的,这样可以指导教师更严格地监督学生的诚信行为;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对教师制止作弊行为的举措给予支持。与学生的沟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能够以此为戒。此外,学校关于学生作弊行为的处罚要执行到位,保证相关制度执行的透明度。

(四)强化教师诚信意识,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诚信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加强自身对学术诚信的认识,遵守学术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是认识到学生作弊行为的严重后果,对学生不诚信行为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本门课程计划的实际过程中,课程计划中对学生诚信行为的规定既体现了教师对此类问题的重视程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弊问题的处理起到了指导作用。美国一项关于东南部私立大学教师课程计划中是否涉及诚信行为规定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老师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见表1)。这需要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对这一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并将这一规定告知学生。

表1 大学教师课程计划中是否涉及诚信行为的调查结果[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1)善于观察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动机,例如当学生过于关注学习成绩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2)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密切所教学科内容与实践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注意观察,对有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例如有的学生有生活困难、兼职工作时间过多、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老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的信心,过于严厉或居高临下、教学内容安排混乱的老师较为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容易引发学生的作弊行为;(5)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业负担。

(五)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强化考试过程监督。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目标,避免单纯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评价标准,评价目标切实达到本学科的教学要求,而非只是走形式。其次,教师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上多采用闭卷笔试,许多研究发现过于单一的考试形式容易导致学生的作弊行为,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进行开卷考试,考试中允许学生携带材料,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实践能力及批判能力等;布置一些侧重个人经验、体会的作业;采用以计算机操作为基础的考试形式;通过考试检查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让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人员参与评价等。最后,考试前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复习巩固时间,以防止时间过紧而导致的作弊行为。

在学生考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纪律要求,及时制止作弊行为,并对有作弊行为的学生做出明确惩罚;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检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说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评价做出及时反馈,及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Donald L.McCabe,Linda Klebe Trevio,Kenneth D.Butterfield,Cheating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A Decade of Research,ETHICS & BEHAVIOR,2001,11(3):219-232.

[2]Callahan,D.On Campus:Author Discusses the“Cheating Culture”With College Students.Plagiary: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 in Plagiarism,Fabrication,and Falsification,2006,1(4):2.

[3]Donald L.McCabe,Linda Klebe Trevio,Kenneth D.Butterfield,Cheating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A Decade of Research,ETHICS & BEHAVIOR,2001,11(3):219-232.

[4]Bernard E.Whitley,Jr.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eat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a review,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39.No.3,1998,260.

[5]Lena Hegi Welch,A Content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i:Reinforcing the Message of Academic Honesty http://www.collegevalues.org/pdfs/welch.pdf,2008-1-15.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对策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