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班幼儿陶艺教育活动体验的探究

2015-09-10 07:22熊晓英
考试周刊 2015年79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小班幼儿

熊晓英

摘 要: 陶瓷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深受幼儿喜欢。幼儿在陶艺活动中不仅能了解、接触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体验到泥塑活动带来的快乐。通过手、眼、脑协调互助的过程,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丰富的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不断提高造型能力,在创造过程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小班幼儿 陶艺教育 活动体验

一、参与体验活动,激发玩泥欲望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是语言表征、情节表征、动作表征的源泉。”所以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三岁幼儿而言,陶艺,绝不是由外而内的接受过程,而是建立在丰富多样的感知、体验活动上的。

1.营造环境氛围,提供操作、视觉体验平台,带给孩子快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这样的刺激,得到这样的印象。”通过实践,无论以哪种方式组织陶艺活动,只有把幼儿置于与之相关的环境中,在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才利于他们充分地表现与表达。活动环境的创造应符合幼儿的审美需要,能为幼儿陶艺活动的开展提供直观具体的表象。

对于幼儿陶艺而言,每个幼儿都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的天性。当小班幼儿经过陶艺室时,面对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看着大班哥哥姐姐有趣地玩泥,不知不觉地停住脚步,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地发出赞叹,手还不停地指点什么。不知不觉走进,有的幼儿来到作品前欣赏着作品,不时用小手触摸着,有的幼儿来到哥哥、姐姐身边看着他们制作,还不时用小手摸摸泥,揣上一块小泥在手中不停玩,发出一阵阵的笑声……玩泥能带给孩子们快乐,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带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是教师的希望,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获得快乐,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陶艺活动能促使幼儿的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迅速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过渡。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不够成熟,认识的能力也有限,他们在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无目的地玩泥,泥巴随着手部基本动作:捏、团、搓、拉、压,使它变化成圆的、长条的、扁平的各种形状,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某一物品相像,高兴地跳起来,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伴,与同伴一起分享。幼儿在这种纯真的玩耍中,随泥的变化塑造作品,让他们从中尝到“想”与“做”统一的乐趣,获得触觉刺激和陶泥可塑性特点的认知。

2.开展主题活动,积累感性经验。

在活动组织中感受到幼儿生活经验直接影响他们玩陶的情绪、态度,甚至个性的张扬。小班幼儿由于思维与动作密切相关,动作不存在,思维便无法进行。因此主题活动中,丰富的动作参与的体验活动为幼儿玩陶泥提供了感性经验、创造的可能性。在《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购买了数只小鸡在班上饲养,引导幼儿通过对小鸡的观察,感知小鸡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观看孵小鸡的视频,了解母鸡孵小鸡的过程,并能随着音乐模仿小鸡的各种动作,通过拼拼、画画让小班幼儿对小鸡的一些动态变化有初步感知……经过几天的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大脑中已有了许多关于小鸡的信息,建立了一些粗浅的表象特征。所以,在“小鸡的一家”陶艺术、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自信,以高昂的情绪,兴奋地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小鸡:趴着、坐着、抬头仰望、低头寻食、歪头沉思……罗景怡、杭杭、朵朵等小朋友更是在较短的时间里一口气做了好几只不同动态的天真、可爱的小鸡……这些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幼儿感知、体验活动的重视。

二、挖掘生活素材,确立陶艺内容

三岁是孩子跨入幼儿发展期的第一阶段,这时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喜欢以形象来概括、类化理解事物,认识事物。我们以幼儿园的建构课程为依托,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开发了一系列陶艺主题活动,如《小鸡的一家》、《快乐的小泥鳅》等,都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熟悉而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在陶艺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从最贴近幼儿生活实践和游戏体验的主题活动中取材,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各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运用陶泥再现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创造欲望。如喜爱温顺可爱的小动物可以说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小鸡的玩具、小鸡的故事、小鸡的歌曲更是伴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当班级饲养小鸡时,我们班上的孩子总是拔小草、捡树叶,争先恐后地给小鸡喂食物,有的还将拇指和食指并拢做成小嘴,踮着脚学着小鸡寻找食物。从幼儿兴趣出发,从实物、图片、书籍、玩具等各种途径入手,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及时抓住三岁幼儿的关注点,在给小鸡喂食物中产生《美丽的蘑菇》、《毛毛虫》等陶艺活动,在观察小鸡后产生《送给小鸡的小碗》等陶艺活动。

三、提供物质材料,开展陶艺游戏

“让幼儿一只手承接生活的原汁,另一只手紧握创造的火把,这时幼儿体验到了对知识的向往,体验生活、体验知识的力量”。也就是说,引导幼儿积极体验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创造。教师除了通过视、听、感等层次的体验萌发幼儿创造激情外,提供丰富、有意义的辅助材料同样很重要。孩子的眼睛是彩色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常常会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周围任何物体都能给他们以无限遐想。在活动中,我们常给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以激发他们动脑、动手、创造的欲望。在《小鸡的一家》的陶艺活动中,幼儿很会表现小鸡的低头、仰视等动态变化,如何让这些陶艺富有生机,树枝、花生米、红豆、瓜子等,这些材料的提供很快让一只只小鸡动起来。红豆、花生米做眼睛,瓜子成嘴巴,小鸡的腿用树枝,再连上泥片翅膀,一下子小鸡好像在跑、在笑,在叫小伙伴。多种材料的辅助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情绪,而且有利于幼儿展开思维,积极探索,自由创造。好的创造力与生俱来,这种创造力区别于成人的创造力,主要指“幼儿利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重新合材料,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作品”。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来源于生活又再现生活,大胆、自信,没有丝毫矫揉遭作,泥巴的朴质与废旧物的自然浑然一体,真可谓稚拙中见生动,平淡中见乐趣。因此,让幼儿把自然物品与陶泥相结合,是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岁阶段的集中灵感思维主要出现在他们的游戏中,我们深深感到小班陶艺教育和游戏的巧妙结合使陶艺对幼儿充满诱惑,幼儿泥塑的灵感被激发出来,这时的陶艺已不再是教陶艺的教育而是陶艺以外的教育。孩子的奇思妙想让我们惊叹不已。游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双手捏陶的动作刺激左右脑的发育,二者结合使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表现对生活的感知。

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已真正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手段。从小班幼儿的体验活动着手,相信根的扎实一定会换来树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金壮丽.幼儿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2006(04).

[2]师雯.泥塑融入幼儿绘画教学的探究[J].学前教育,2006(04).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小班幼儿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构建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