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诵读,备战中考

2015-09-10 07:22陈娅英
考试周刊 2015年43期

陈娅英

摘    要: 本文从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初三学生复习备考应该读些什么,以及如何在紧张的中考复习中进行诵读训练等方面论述初三学生复习迎考中应加强诵读训练,这是中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关键词: 诵读训练    诵读内容    备战中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已步入运用多媒体、多手段教学之路,诵读作为语文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初三复习备考阶段,诵读也必不可少。

诵读是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会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从而自己也会写诗。散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曾说:“诵读对说话和作文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咀嚼文字意义,揣摩说话神气。”叶圣陶认为诵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增强语感,有助于体验情感,领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艺术特色,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尤为重要。

诵读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本要求。然而,一到初三复习备考阶段,或许是因为繁重的作业,同学们只对各种习题情有独钟,整天沉浸在题海中,根本忽略诵读这一传统做法,不想读,怕耽误做题时间;不愿读,认为读与不读无所谓,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这种状况是有害的,最终不利于中考。中考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语文素质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诵读是万万不能忽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应试角度来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那么,初三学生复习备考中该读些什么呢?

一、要诵读初中必背古诗文

人教版语文每册课外古诗词10首,共计60首,连同课内古诗词一百首,以及初中三年44篇文言文,其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南北朝民歌《木兰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这些名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记忆黄金时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读一些文学精品,不仅可以较快地掌握文言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学积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内心深处积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最美好情感。《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古诗文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阅读17分。文言诗文反复诵读,篇篇过关,是为了备战中考。比如:2014年宁德市语文中考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考查17分,考课内文言文《伤仲永》及课外文言文,考查4个字词的解释和翻译两个句子及文本理解。中学生必备诗文50篇,主要在早读课上诵读,由领读学生提示文题,全班齐背,做到快速记忆、快速背诵。

二、要诵读课本中的现当代经典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应侧重名家名篇(段落)背诵,特别是那些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语文课本里荟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尤其是其中精美的散文与诗歌,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复精读细读的,有的同学认为中考不考课文,而忽略课文品读。其实,中考知识点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例子,把课文学好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在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总是依据课文内容,以教材编排单元为序,系统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且要考的知识,把知识条理化,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内容是“盼春、绘春、赞春”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文本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语言妙处。本文写景方法值得借鉴:写景要抓住事物特征,用比喻拟人方法描写景物的好处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点,还可以调动人的感官从多个角度写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选择题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一项,要对学过的课文了如指掌,这是考察最基本的。通过诵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达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目的,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要诵读课外精品时文美文

初三学生时间紧,作业量大。为了不断开阔视野,跟上时代步伐,加强课外阅读显得十分必要。我建议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一些精品时文美文,《读者》、《意林》内容丰富,适合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调节情绪,又可以避免关闭向外接收信息的窗口。学生订阅《语文报》(中考版),每期都有老师和专家精心挑选的文章,有寒假专号、暑假专号及中考作文全新展示及再创作,语文考点梳理及冲刺训练等,聚焦中考热点主题是辅助语文备考的好教材。其中《中国长卷》、《如果圆明园被重修》、《长城抒怀》、《生命自然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散文都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时文美文如《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时文选粹》、《时文花雨》、《美文如歌》、《心灵鸡汤》、《美文晨读》等,这些书里的每一则小故事都蕴含深刻道理,每一段小经历都浓缩生命的真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笔者所教班级每周利用星期五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或师生共同吟诵,或学生摘抄美文,或当场默写。诵读精品时文美文,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获得愉悦享受。课外诵读是对课内诵读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只限于星期五的一节课,课余晨读都可利用,要养成诵读习惯,贵在长期不懈地坚持。

四、要诵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中考作文占60分,初三这一学期作文作为重点加强训练,除了平时勤练笔之外,就是借鉴优秀作文。这里所说的优秀作文,一是指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学生优秀作文,二是指本年级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比起语文课本的名家作品,学生更愿意以欣赏眼光看同龄人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虽然有些稚嫩,但由于有相同生活经历,相似感情体验,作品读起来格外使人感到亲切,并且其中语言、结构、内容及表达技巧都是他们最需要也最容易借鉴的。学习借鉴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对开拓写作思路、丰富文章内容、选词练句熔炼语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推荐学生看《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满分作文》,平时读读背背并摘抄,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借鉴这些优秀作文又坚持练笔,写起作文来胸有成竹,考试作文得心应手。2013年中考,笔者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112分、107分,获得福安市中考教学质量奖。

语文积累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可能初中三年诵读积累到中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从七年级一开始注重诵读训练,初中三年利用早读、课前、课余时间读读背背,并摘抄时文美文、优秀作文,一路走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积累了精彩句段,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从数届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来看,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诵读训练是备战中考,更是中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参考文献:

[1]语文建设.2002.2.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