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2015-09-10 07:22蔡雪娇
考试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蔡雪娇

摘    要: 学生的点滴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师教育最终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对学生寄予“爱”的体验,让他们生活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在“爱”的氛围里。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宽松和谐    课改实践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成长在教师,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老师用心灵的温暖医治学生灵魂的创伤,用自己精神的甘露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低水准,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愿望,这样教学,才能让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得到拓展。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探究。

一、用爱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中起到重要作用。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互教互学的“学习环境”。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合作,无疑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简捷有效地获取专门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予新型的民主交流、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在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中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浓厚,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用家访让爱延伸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的时代需要教师成为能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要做这样的人不能局限在学校里,而应该走进学生的家里。只有家访才能让爱延伸。2015年开学不久,学校部署了家访工作。刚好我班转来了一个新生,开学不久,我就发现每堂课他总是看着某处发呆,叫他回答问题他却常常站在那不知所措。周六上午,我到他家走访时了解到:2014年他的父母离婚了,父亲在外地打工,小孩随母亲搬到舅舅家生活。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从此,他不爱学习了,平时找各种理由请假回家。即使勉强在校也不专心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也不喜欢和同学交往。这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破裂,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打击,从而导致孩子自卑、孤独、自暴自弃等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心理偏差。经过与孩子父母沟通,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与家长达成共识后,我希望家长尽量与孩子多交流、多接触,随时发现随时纠正,一点一滴地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体验到父母的关爱。经过一段时期不断地努力和有意识地培养,该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自尊,得到了同学的认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逐渐亲密。

三、用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小学生而言,习惯培养最重要,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教学第一阶段的目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办事,作业及时完成,有课后巩固的习惯,等等。逐渐地给学生提出成绩分数目标、生活目标、人生目标。但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生的不良行为一时难以彻底改正,偶尔还会出现。一旦出现,教师就一定要有耐心,不急不躁,静观其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批评他们时一定要注意分寸、时间、场合,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意,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淡化并改正不良行为。教师应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关心、热爱学生,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要充当严父慈母的角色,学习上真诚帮助和积极鼓励。教师若能将爱心倾注给孩子,就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在师生心理上架起桥梁,使他们愿意将心里话倾吐出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让他们的世界春色满园,充满阳光。

四、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是用语文的真正学识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予学生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教师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尊重教师劳动,体谅教师的艰辛。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法宝,是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用民主平等的态度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教师的工作生涯中虽有甜有苦,但我仍乐在其中,依然热爱着工作,成了许多孩子的朋友,他们和我分享秘密,他们也愿意和我交流,他们喜欢学我教的学科,喜欢和我交往,我想也许这就是爱,是爱沟通彼此的心灵,搭建了桥梁。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