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初探

2015-09-10 07:22杨丹
考试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分清主次提高能力

杨丹

摘    要: 复习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稳步推进。在复习时,要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梳理知识,促进建构;关注全体,提高能力。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在复习中进一步完善,数学能力得到发展,温故而知新。

关键词: 制订计划    分清主次    梳理知识    提高能力    数学总复习教学

复习课是建立在新授课基础上的一种课型。通过新授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零碎,没有形成系统化、网络化。复习课就是把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功能

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功能,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做出不同的回答。我结合自身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认为复习课应具有这样几项基本功能。

1.查漏补缺,防止偏差。(1)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查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态度。对学生平时的情况进行检查对照,查缺什么知识,漏了什么能力,然后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2.建构知识,完善认知。通过复习,在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进知识系统化的同时,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掌握学法,灵活运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总复习教学的又一个基本功能,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复习,逐步形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体验,提高能力。复习课不仅重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整理,积极克服困难,培养与小组同学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知识整理与复习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总复习的基本教学策略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复习课的以上功能。

1.制订计划,稳步推进。总复习教学,加强计划性很重要,千万避免一种“哪里黑就哪里歇”。进入总复习之前,有必要根据学生平时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总复习计划,保证复习任务顺利完成。制订计划时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①班级学情分析;②总复习教学目标;③总复习的内容;④总复习的重点和难点;⑤总复习的措施(设想);⑥总复习时间安排。只有将这些方面考虑全面、写具体,复习计划才会发挥作用。其中的时间划分,除了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外,还要考虑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在复习前,需要整理出这样一个单元知识点分布情况表格,进行有效的课时划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分布情况

备注:总复习按8课时计算,其中综合复习按2课时计算。

2.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总复习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内容多,时间有限。在复习教学中总不能对所有内容全面出击、平均用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我们首先要通览全册内容和整个复习内容,列出所有的知识点,再根据复习目标和本学期的教学要求,认真分析一下,看看哪些内容是属于本学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哪些不属于重点、是一般内容,即只需要了解的内容。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在本册书中“数与代数”领域在这册书中占了80%左右的比重,“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占了13%左右的比重,针对全册书中这样两部分内容,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更进一步确定每一部分的重点,即重中之重。如在“数与代数”中,“‘乘与除’和‘乘法’”占的比重加大,而且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也需要在复习加强。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中,掌握公式只是其中一部分,体会转化的思想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更重要。分清主次之后,对于重点内容,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自然应该加大力量,多下工夫,保证复习重点的突出。我们这样讲,并不是说对于非重点内容就不需要花精力复习,而是说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非重点内容的复习上去,影响了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3.关注全体,提高能力。

进入复习阶段,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不同的,也就是复习的起点是不同的。《数学课程标准》始终倡导“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复习时为了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分层次设计适合不同水平学生。如复习相遇问题时,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得到充分训练和培养。

蚂蚁哥哥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蚁洞口搬运粮食,蚂蚁弟弟以5厘米每秒的速度迎接,它们同时出发。

(1)几秒后相遇?

(2)相遇地点距洞口多远?

其中的“几秒后相遇”这个问题就是基本题型,而“相遇时距洞口多远”就是一个变式练习。在复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出解答相遇问题的方法,同时针对“几秒后相遇”这一问题也可以一题多种解法,发散思维。同时,在后继学习中,我们还可以再变式。

总之,在上复习课时,作为教师,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在复习中,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

[2]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大连市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分清主次提高能力
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唤醒小小“耳朵”
指导学生多幅图的看图说话写话案例
浅谈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加强训练提高小学数学能力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激趣阅读交流分享
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