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叙事学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5-09-10 07:22汤莹华
考试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读写教学大学英语

汤莹华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趋于多样化。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读写的课堂上可以进行多种尝试。本文立足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为例,从时序、时距和聚焦三个角度对课文进行叙事分析和解读,以期探索出更适合大学生的英语读写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读写教学    经典叙事学

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新批评理论。顾名思义,叙事学就是叙事的学问,研究“叙事性”的科学。它从经典叙事学发展成后经典叙事学,从注重研究文本本身发展到注重文本加文本外的研究方向。经典叙事学旨在建构叙事语法或诗学,对叙事作品的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作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经典叙事学的集大成者是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其著作《叙事话语》以普鲁斯特的著名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为研究对象,论述叙事理论的基本概念。

叙事学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之时仅限于文学领域,到了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于教育学。20世纪90年代末叙事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引起以丁钢教授为首等人的关注,叙事学理论逐渐进入课堂教学中,与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结合颇多。近年来,叙事学逐渐开始进入英语课堂教学。

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不断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所选用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明确大学英语读写的教学目标,并强调:“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郑树棠,    2008)我们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现将经典叙事学的一些概念和模式应用到叙事性体裁的单元文章分析中,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中的课文为例,从时序、时距和聚焦角度进行叙事性解读,旨在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读写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一、时序

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王文融,1990:14)。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即“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使得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热奈特将故事时序和叙事时序之间各种不协调的形式称之为时间倒错,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倒叙和预叙。

倒叙是指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即“所指”时间先于“能指”时间。在西方叙述传统中倒叙要比预叙常见得多。《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中的叙事性文章多按照故事的时间发展顺序进行讲述,而倒叙的穿插运用使得故事不显得那么平铺直叙,毫无新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第十单元The Meeting of Two Old Friends中,第四段至第七段是对过去事情的回忆:

“I’m just waiting for a friend.It’s an appointment made twenty years ago……Twenty years ago tonight,I dined here at ‘Big Joe’s Braby’s with Jimmy Wells,my best friend……We agreed that night to meet here again exactly twenty years from that date and time.”(郑树棠,2008:274)

学生得知二十年前两个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会对二十年后两个老朋友的再次见面充满好奇,自发主动地向下阅读探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引学生留意不同的时间顺序,并将此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二、时距

时距就是事件或故事实际延续的时间和叙述它们的文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即速度关系。叙事的速度“将由以秒、分、时、日、月、年计量的故事时距和以行、页、计量的文本长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王文融,1990:54)。据此,热奈特提出叙述运动的四个基本形式,分别为停顿、场景、概要、省略,其中概要和场景的交替使用是叙事的基本节奏。

概要是指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就是说“不写言行的细节,用几段或几页叙述好几天、好几个月或几年的生活”(王文融,1990:60)。如第一单元Love Without Limitation共有12小段组成,讲述了哥哥吉米的出生、成长、工作,直至57岁生日,漫长的57年时间被浓缩在两页872个字符里。概要手法的运用使得学生迅速对人物有一个大致了解,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场景即叙事时间等于故事时间,不做时间上的拨动和调整,尽量保证篇幅与事件同等长度。比如第三单元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中有几句简短的对话:

“I get a 10.”

“I challenge that.You didn’t do either your grammar or your spelling homework.”

“Ok,a seven.”

“You ought to get a six.”

“Wait,I put my best effort forth here.”

“Yeah,but you didn’t ask questions today.”(郑树棠,2008:59)

在这一场景中,我们只听到人物对话,叙述者未加任何评论。这一叙述手法让学生感到阅读的过程基本上等同于人物对话的过程,仿佛在看一幕舞台剧表演。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以此方式建构篇章。学生认为这样使得人物关于课堂表现得分的激烈争论跃然纸上,更能体现海德中学的教育特色。如此分析,学生在读写过程中逐渐了解并学会尝试时距对文章主旨的展现意义。

三、聚焦

任何的叙述性体裁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视角问题,热奈特称之为聚焦,共分三类:零聚焦,即“叙述者比人物知道得多,更确切地说,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内聚焦,即“叙述者直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外聚焦,即“叙述者说的比人物知道的少”(王文融,1990:129)。

纵观课本中带有叙事性题材的文章,多数采用内聚焦,即叙述者=人物。以第五单元Graceful Hands为例,全篇采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讲述克拉克夫人的最后时刻。我们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何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故事?“我”第一次见到克拉克夫人时:“I return to the bed to observe the patient with an unemotional,medical eye.”“我”和克拉克夫人有所接触后:“Our eyes meet and somehow,together,we become aware that this is a special moment between two human beings.”克拉克夫人停止呼吸时:“There is a swell of emotion within me for this stranger who so quickly came into and went from my life.”(郑树棠,    2008:122)学生通过个人阅读、小组讨论后,认为内聚焦的叙述手法使得他们更易走进叙述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叙述者细致复杂的感情变化,从而更准确地抓住情感基调,理解文章主旨。

在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教学实践中,将经典叙事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诸如时序、时距和聚焦等应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独立地分析解读篇章,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经典叙事学给大学英语读写教学带来很多启发,从叙事的角度分析课文的篇章意义是一种适合学生自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Genette,Gérard.Narrative Discourse[M].Trans by Jane E.Lewin.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

[2]丁钢.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8,(1).

[3]热拉尔·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巫阿苗,胡兴文.叙事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1).

[6]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读写教学大学英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