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荷赛奖,两次救赎

2015-09-10 07:22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巴勃罗荷赛孟买

我是一位摄影师。1955年出生于印度新德里。虽然身为印度人,但巴勃罗·巴萨罗穆(Pablo Bartholomew)这个名字却不是一个常见的印度名字。这一称呼由画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 )、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和音乐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而来,他们都叫巴勃罗,可见我的父母是艺术爱好者。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摄影,父亲在家里有一个暗室,那里是我人生第一堂摄影课开始的地方。1970年,我没能从高中毕业,却爱上了摄影。 整个上世纪70-80年代,我用相机无意识的记录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些影像,包括新德里和孟买的街头景象、与家人在一起、与女友参加摇滚音乐舞会等场景。直到2005年,我开始系统整理这些底片时才意识到,这些照片见证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状况的不断改变。我在本次2015北京国际摄影周上展出的就是这一时期拍的照片,因为主要是在孟买、加尔各答和新德里这三个城市拍摄,便名为《三城记》。但是英文名字叫《outside in》类似于中国的围城的意思,因为我拍摄这些照片时的状态,虽以摄影师的身份置身事外,但又深陷围城之内。

摄影对于我而言其实是一种自我的救赎。1975年,19岁的我因为拍的一组对吗啡上瘾的人而获得“荷赛”一等奖,成为该赛事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得这个奖项给了我自信与莫大的鼓舞。随后我离开新德里去到孟买,因为当时孟买是印度的经济中心,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我去宝莱坞拍纪录片和电影剧照,同时也做商业摄影项目。

1983年,我开始进入新闻行业,为伽马等图片社供稿,拍摄一些图片故事和新闻照片。1984年,我拍摄的“博帕尔毒气惨案”再次获得“荷赛”奖,这一次是年度大奖。但当时的我并没有很激动,我曾以为影像可以改变世界,但是这些照片对于当事人是一种变相的附加伤害,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之后的几年间,我有幸成为拉吉夫·甘地的御用摄影师,随同他去会见过包括古巴主席卡斯特罗在内的许多国家领导人,直到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

再之后我主要去拍摄些自己真正想去拍摄的东西。例如我的父亲15岁徒步从缅甸逃亡印度时,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Nagas部落族群。同时继续我之前的《印度人在国外》的专题,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世界上最多的两个移民民族,在国外一般中餐馆旁边就是印度餐馆,所以我也对于这些在外国的印度人非常感兴趣。

由于好友的缘故,我来过中国很多次,也参加过一些摄影节。 世界一直在变,现在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纸媒开始衰落,但艺术摄影却在发展,美术馆展览系统也不断成熟。在这样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并且永远不会停止。

猜你喜欢
巴勃罗荷赛孟买
新批评视角下聂鲁达情诗解读
据说在孟买,出租车“长”这样
印度孟买Cardboard咖啡店
职业杀手
荷赛2016
一个孟买球童的一天
2016荷赛决赛阶段有16%的照片被取消资格
英 雄
荷赛里的中国
巴勃罗·毕加索:不安分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