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又廷 走过而立

2015-09-10 07:22贾亦琦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赵又廷英雄

贾亦琦

赵又廷的人生步伐不紧不慢地顺应了“三十而立”的古训。30岁这一年,爱情修成正果——与相恋3年的女友高圆圆喜结连理。“成家”之后的他,继续马不停蹄地在“立业”的成绩单上留下作品。眼前的一部,就是翻拍自网络小说《鬼吹灯》的电影《九层妖塔》。和赵又廷的谈话,从他的而立之年开始,我们聊到了三个关键词:胡八一,表演和家。

天分、努力和机会都很重要。表演是靠天分的。我不是在夸我自己。只是这些年从身边人和自己的成长中得出来的结论。有些人想要传达出来的情感能用五官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有些人就是不行。人对角色和周围气场的感知能力。这是很微妙的东西。能做到突破表演的关卡,这可能是先天的东西,后天的补拙是经验和技巧的积累,帮助你很快进入那个状态。刚开始演戏时其实我也什么都不会,只是感知和表达能力还不错,我就选择走心,完全真实派。我觉得在表演中没有情感基础是最致命的。

采访赵又廷的时间是9月25日,适逢赵又廷的31岁生日。

下午三点,正在化妆间休息的赵又廷打开了一包果仁,问记者要不要先来点儿再聊。化妆镜里的他穿着最寻常不过的白色圆领短袖T恤,牛仔裤和帆布鞋,看起来像个温润的邻家男生。和善、礼貌、低调,是赵又廷一直以来带给媒体的印象。仔细端详他身上的变化,最明显处是左手无名指上的那枚婚戒。在刚刚过去的30岁这一年,赵又廷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升级——成家。

2014年11月28日,赵又廷与高圆圆在台北举行婚礼。婚礼上,赵又廷的父亲、台湾资深艺人赵树海对儿子儿媳做出了200字的志喜感言。这段话是赵树海在两人领证那天就写好的。其中的一句话让台下众多亲友感慨潸然:“你们曾经往来奔波海峡两岸,是因为你们对彼此的爱情和思念,以后你们往来奔波,是因为两岸的老人在等着你们。”

31岁生日当天早上,赵又廷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老妈在电话那头说,“我已经好久没和你一起过生日了哎。希望明年全家人可以一起过。”由于演员的身份,赵又廷和高圆圆常常四海为家,家的概念在赵又廷心中的分量格外重。如果不是在剧组或工作中,生日这天他应该会和家人一起,踏踏实实吃顿饭。

被记者问到今年的生日愿望,他说,“除了自己演的电影大卖,当然还希望能尽快迈入人生的新阶段。”他的潜台词你懂的:希望能早日升级成为爸爸。

面对媒体,赵又廷很少隐瞒自己在生活和家庭方面的计划,娶妻生子在他看来,是顺其自然的必经阶段,没有什么可回避或遮掩的。两年前在《康熙来了》中,小S问道赵又廷,和高圆圆的感情是否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赵又廷和高圆圆在恋爱中)赵又廷脱口而出:“是啊。”如此笃定的回应换来了小S的惊讶脸。身为男人,这种坦诚和淳朴,实在可爱。

赵又廷喜欢读金庸。他最喜欢的金庸笔下的角色是段誉。因为他不为名利和使命所累,敢于快乐地活着。赵又廷说,那正是他想要追求的人生境界。

【胡八一】“他不是传统商业片里的那种英雄”

电影《九层妖塔》中,当赵又廷以长发飘飘的胡八一形象出现在大银幕,他已经做好准备,接受《鬼吹灯》原著党的检阅。赵又廷说,他希望观众能看到一个淳朴、充满勇气、简单善良又痴情的胡八一。然而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莎士比亚。对于原著粉丝的不同声音,他理解且尊重。他说这就像每一次金庸的作品翻拍,他自己也会质疑:这个人怎么能演的了杨过呢?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赵又廷

Q:听说拍《九层妖塔》时,因为一顿酒局,陆川就把你拿下了?

A:应该是说,我把他拿下了。那次我们都在台北参加一个朋友的婚宴。我有个朋友知道陆川在找男演员,就介绍我和他见面。那天我们俩去了一个小酒馆,一见如故。感觉我们有无数的话可以聊。等到隔天早上,我就接到了他的消息,他说胡八一这个角色我想让你演。

Q:那天晚上你们聊的什么?

A:那天晚上聊的和《鬼吹灯》没有太大关系。我们聊了近况,聊彼此的人生观,聊圆圆。我发现,我们彼此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表演的看法都很一致。

Q:陆川有说过为什么邀请你来演胡八一吗?

A:我惟一的顾虑是能不能胜任。我当时问陆川,哥你确定要找我吗?我们可不可以在下一部戏再合作?首先我不懂那个年代。而且他是老北京,我的北京话也说不好。但他叫我别担心。他说你身上的善良淳朴就是我想要的胡八一。

Q:你对这类科幻题材感兴趣吗?

A:我很喜欢像《饥饿游戏》那种讲述未来世界规则的故事。我对科幻小说很感兴趣,但很多科幻作品会大同小异,《鬼吹灯》很不一样,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很多生动的创意和想法表现得天马行空,而且他对风水和玄学很有研究。

Q:很多人看到电影,感觉和原著出入很大?

A:小说中给的背景是事件,胡八一一上来就是个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智多星,什么东西都会,嘴巴又很贫,这是他鲜明有趣的地方。但是我心里其实有个疑问,为什么冥冥中这些事情都会发生在胡八一身上?当我看了陆川的剧本,他改编出来和原著有些出入,但是他构建了一个世界观,让你知道胡八一的出现和这些灾难是有紧密联系的。他注定要冒险,因为他身上有一个使命。

Q:小说粉丝对角色先入为主是免不了的,你压力大吗?

A:肯定有。胡八一是那么一个广受喜爱的角色,就像金庸的角色。我在自己看书的时候也会不能接受,这个人怎么可能是杨过?那个人怎么能演乔峰?胡八一这个角色有很多空间来发挥,我只能选择一个导演要的。

Q:你心里的胡八一是什么样的?

A: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商业,至少我演了一个“反商业”的胡八一。

Q:怎么理解“反商业”?

A:一个商业化的英雄应该像书里面描述的那样,他嘴巴很贱,很贫,又有能力,天塌下来都由他顶着。但其实电影里他并没有异于常人的力量,他一方面想保护身边的人,另一方面他对于自己身世的秘密却很无知,很无助。电影中还有一条线就是他的爱情,他是个痴情的人,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寻回一开始的初恋。他有真性情,但也很内敛,不像是一个吸引所有人目光的英雄。

Q:他更像是一个“人”?

A:对。你说他像一个“人”,我很开心。你看,吴英雄会百发百中,英雄怎么可能不百发百中呢?但胡八一不是,他会受很多伤,他差点死掉,他身上并没有那么戏剧化的能量。

Q:你怎么理解“英雄”?

A:我心中的英雄都是悲剧色彩的。英雄总是离不开牺牲,为了大义去牺牲自己。

Q:吴英雄那种“英雄”演起来会不会很累?演的过程会时刻提醒自己英雄的身份吗?

A:因为你是吴英雄,就要完成一些超人的挑战。除了为自己打气以外,也会有很恐怖的副作用。拍完《痞子英雄》之后,曾经一度“我”和“他”有点分不开。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会有些很莫名其妙的想法,比如站在一个阳台上,我会看看周围考量一下高度,嗯,从这儿跳下去应该没问题。如果有人站在我后面,我会想,我应该先攻击他的哪里?如果他出右手,我应该怎么制服他?来来往往的大马路上,看见老奶奶过马路,我会想,万一老人摔倒了我怎么飞过去救她。那段时间真的会有这些奇怪的想法冒出来,会不自主地做这些评估,会让自己有点“逞英雄”。因为那个角色,我已经完全认同他的价值观,久而久之就会活在他的影子里。

Q:你骨子里有这种英雄情结吗?

A:其实我一直没有什么英雄式的伟大抱负。

Q:那你最喜欢的武侠人物是谁?

A:段誉。

Q:这个答案很少从男生嘴里说出来。

A:我觉得段誉好可爱,很佩服他的痴情程度,为了一个女孩子可以连什么都不要了。但他其实超强的,可以误打误撞改变很多事。

Q:你觉得你像他吗?

A:我跟他有很大的共鸣。我喜欢他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我喜欢他不被世俗的担子所负。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可以不做王子,放下名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想要遇到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和他结交。他想要追逐自己的爱情,就追随喜欢的女孩子而去。这就是他。他活得最快乐,最像自己。

Q:那你觉得胡八一的性格和你接近吗?

A:你看小说里的胡八一,满嘴都是奔着赚钱和发财去的。但其实他永远选择的都是不需要,他会为了拯救身边的人去放弃这些。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世俗,但他内心其实是看淡这些的。这个价值观,我也很认同。

【表演】“我属于走心的真实派”

2007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就读社会科学系经济专业的赵又廷回到台湾。随后,他因电视剧《痞子英雄》出道,并一路星途坦荡,多次在著名导演的指导下登上大银幕。由于父亲的艺人身份,赵又廷在入行之前就对演员的职业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Q:为什么会在毕业后从商科转行踏入演艺圈?

A:进入演艺圈是个巧合。很小的时候,我妈就严禁我踏入演艺圈,不想我“重蹈我爸的覆辙”。她觉得家里有一个演员就好了。她认为我做了这一行会对家人,包括我未来的家人很不公平。每次我妈和我出去,她都会很谨慎,因为她很不喜欢抛头露脸。

大学毕业之后回台湾会有人找我试镜演偶像剧。我很尊重我和我妈的约定,就没有和她提,后来是我爸那边传来的消息。我妈知道了我对表演很感兴趣。她就和我说,“如果我不让你去,你以后会遗憾,会后悔。我给你两年时间,让你试试看。”那部偶像剧后来因为角色不合适,我就推掉了。所以真正第一部戏是从《痞子英雄》开始的。

Q:父亲在你的职业选择上是什么态度?

A:他完全没有想法。对于我和我哥未来的路,他都

希望我们自己选,他从来没有限定我们的兴趣,也不管我们做什么方向。他觉得一些做人的基本,他都已经教给我们了,所以就不太担心。

Q:小时候看父亲做演员,后来自己成为演员,这十年来,你对这个职业的理解有没有变化?

A:我觉得真的是蛮辛苦的。小时候看我爸很累,我起床的时候他开始睡觉,我放学的时候他在片场开工。现在自己体会了这种辛苦。每天在片场各种被打飞,被射中,冬天跳入湖水,烈日下拍爆炸戏。一天呆在现场十几二十个小时,当需要你的时候你必须迅速进入状态,否则就不配做演员。虽然辛苦,但它还是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所以肋骨断了不要紧,断一根总比断两根好吧。(2015年5月,赵又廷在拍摄吕克贝松导演的《勇士之门》时不慎跌落摔断肋骨)

Q:出道以来,你对自己的角色有设定吗?

A:我不希望设定太多。戏和角色我都不会设限。其实我对打戏一点都不感兴趣,但第一部戏就是演警察。后来就有好的机会找来,就继续演下去。

我感兴趣的剧本一定要是好看的故事,有打动我的点。我希望自己和角色有相近的价值观。也会看导演能不能看懂我,能不能让我进步。

Q:你合作过的导演都很有个性,各有千秋。这几个人身上有什么东西能让你获益?

A:先说陆川吧。他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导演,也许也是因为他太聪明了,他转的太快了。他总在追求更好的状态,导致在杀青前都没有一个定稿的剧本。这很考验演员的反应,你需要跟得上他的节奏。

徐克导演经验太丰富了。他是个很厉害的分镜师,他的分镜头会自己画,他太了解镜头了,很多东西会懒得跟你说,只要你信任我,我信任你,各自完成就好。有时候我不太确定自己的处境。但他已经完全想清楚你在这里需要呈现的表演状态了。

凯歌导演是个催眠大师。你听他说话会不知不觉被他带走,当他讲完你开始试戏,你已经完全进入了他营造的情景。我试着演完第一条,他说“好“。我说“导演,我还没演呢。”他说,“你演不过这第一条的。”因为那时是我最自然的状态。

豆导(钮承泽)是个有激情、热血和梦的导演。他执行力很强,总是在档期内完成,又特别有情怀。

蔡岳勋是个拼命的人,比如《痞子英雄》拍八个月,他能够八个月间每天只睡两小时。资金不够,他说没关系,这个你们不用管,这个我会想办法。他的心脏非常强大。

【家】“好戏总会有,家只有一个”

除了看书和看电影,闲下来的赵又廷喜欢玩游戏。他说自己“很享受打怪,升级,获取新的装备的步步为营的过程,那会让他感到一直在进步。”婚后的赵又廷说,自己身上多了一些责任感,他希望在事业上谋得稳定的发展,又同样看重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Q:你和父亲之间会聊什么?

A:小时候我跟他很少主动聊天,都是他跟我说。他是个比较严肃的人,很多话都是妈妈和我们说。但我记得小时候的一些画面。我在沙发上睡着了,他会说:“你到床上去睡啊,这里会着凉啊。”然后把我背回床上。我还记得他会趴到我们床上使劲抱住我和我哥,用全身力气压住我们,然后祝我们晚安。他每次和我们说话都是人生大道理,其实蛮有用的。越长大,就越能理解他讲的。

Q:父亲会看你作品,和你聊戏吗?

A:他以前会跟我说:“如果你对剧本有问题,你可以来问我。不过我不会教你哦。你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吧?好!”他会这样开玩笑似的试探我。但这么多年过去,我也没找过他。他心里可能会想,哼,这个臭小子,也不来找我问。

Q:从小成长在一个明星家庭,你对演艺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应该会比别人多一些思考吧?

A:是,这是我比别人有的优势。我觉悟得比较早。我在进入演艺圈之前,会对这些看得比较多,我会想清楚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我确定演戏能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但也确定,家庭对我来说比事业更加重要。我希望能一直维持这样的心态。

Q:但大环境有时候会推着你走,总会有更多工作找上来?你会怎么拒绝?或者怎么平衡?

A:话是这么说,但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如果家里有事情和状况的时候,不管再怎么好的机会我都会放弃掉。因为好戏总会有,但家只有一个。

Q:你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A:我希望自己是个严厉点的父亲,但也不失童心。我父亲在教育方面是我的榜样。我希望能够像我爸妈对我一样,给自己的下一代同样的一个环境。

Q:你觉得成家之后,自己有什么蜕变和成长?

A:成家之后,多了责任感。在自己的事业规划上会更操心了,我得保证自己在事业上有一个稳定的发展。

Q:听说你曾经想过读设计专业,你喜欢的家居设计是什么风格的?

A:念大学时是想从事跟创意和设计有关的行业。比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我都很感兴趣。我喜欢日式的极简主义风格,那种木质感的家居设计。我家里东西很少的。

Q:是传说中的性冷淡风吗?

A:没那么夸张吧。至少家里还有张床啊。

Q:你最喜欢的色系是什么?

A:我喜欢黑白灰和木色。

Q:你平时会下厨房吗?

A:在家很少下厨房,因为没有机会。再来我妈做饭太好吃了。成家之后,我和圆圆在酒店度过的日子比家里多得多。很期待有一段时间能安安静静地在家待一段日子,什么也不想。

Q:你怎么理解30岁男人的优雅?

A:优雅的前提是了解你自己,你要清楚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优雅,比如我喜欢的状态是实话实说,不太显眼,安安静静,我更享受自在自得的状态。

猜你喜欢
赵又廷英雄
英雄犬
英雄保重
赵又廷:暖男的自然生长
水深则流缓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