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与初

2015-09-10 07:22叶未央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太阳黑子烈日罪犯

叶未央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阅兵,让一句原本鲜为人知的古语一下子深入人心了,这就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忽然觉得这句话用来评价电影《烈日灼心》其实也是极好的。

这样说,首先是因为电影《烈日灼心》改编自小说《太阳黑子》且原本就用过《太阳黑子》和《不法之徒》两个曾用名,最终才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烈日灼心》。在这个影片名不断更改的过程中,迫于各种各样的禁忌与压力,小说原作者须一瓜和导演曹保平的“初”心也在不断地“走形”,最“终”落得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结果。

第一次看《烈日灼心》,对于电影结尾突然冒出个真凶实在大惑不解,心想这不是等于用一个新的事实论据推翻了前面用九十九个论据来论证的论点吗?开始还怀疑是不是我没看懂导演深刻的别有用心,待到第二遍看完《烈日灼心》以及看到很多评论人的同感,我才确认这个蹩脚的尾巴是真的画蛇添足。

从小说《太阳黑子》到电影《烈日灼心》,虽然限于篇幅导致有些人物和情节线索被略去或者被弱化,但是主旨和精华应该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性十分复杂,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三个“激情犯罪”的年轻人辛小丰、杨自道、陈比觉,在犯下大罪后的七年时间里,一边东躲西藏、苟且偷生,一边历尽煎熬、将功补过。可是法不容情,任凭你再怎么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积德行善,也不能把曾经的罪行一笔勾销。只要罪行败露、真相大白,最终还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白居易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人的一生要盖棺论定,盖棺之前,善恶往往都在一念之差,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想上差之毫厘,行为上可能就谬以千里。如果尺度许可且须一瓜或曹保平再狠一点,在伊谷春查明真相之前,让辛小丰在执勤中英勇牺牲,让杨自道在见义勇为中献出生命,那我们又该怎么评价他们呢?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并非不可能发生。

所以,电影里警长伊谷春对辛小丰说的那一番关于法律的论述与感慨格外动人:“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人吗?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烈日灼心》的主题就这样建立在了“人性”的坚实土壤上,所以深刻,所以耐人寻味。如果再加上因为电影篇幅所限无法展开的房东故事,以及因为演员被封杀而不得不忍痛割爱的陈比觉的故事,这种对人性开掘的广度和深度会更加丰富。即便如眼下这样呈现,《烈日灼心》也已经称得上是同类型国产电影中的翘楚,只是结尾那一笔画蛇添足反而弱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上述人性命题的阐述与思考。

《烈日灼心》如预期收获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即使有一些客观条件造成的遗憾,大家也心照不宣地予以了理解。关于电影的讨论,热闹过后,有一个电影延伸出来的社会话题并没有得到观众充分的重视,那就是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包括像“奥斯陆枪击案”那么罪大恶极的凶手如今都好好地活在监狱里。还有和《烈日灼心》惊人相似的南京德籍奔驰公司高管普方灭门案:四个二十岁上下的苏北沭阳青年民工潜入高档别墅区普方家中盗窃被发觉后,因为语言不通又怕罪行败露杀害了包括两个孩子在内的这一家四口,最后普方的母亲来中国处理后事,却向法庭请求不要判处四名罪犯死刑,还呼吁建立了“普方基金”用于改善罪犯家乡的教育以杜绝更多类似犯罪。这一类故事都是基于这些国家的道德信仰、文明程度之上的一种法制理念。而关于死刑的威慑力能不能有效地降低社会的恶性犯罪率,以及判处罪犯死刑的意义与价值,法学界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

很显然,在现阶段的中国,废除死刑是不现实的。但是《烈日灼心》中辛小丰、杨自道、陈比觉这三位主人公以他们的行为拷问着这个社会:除了我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站在遇害者的立场、心理上无法接受杀人不偿命的结果以外,纯粹以法律的理性考量,对于这样三个自身已经完成救赎、积极为益社会的人,再处以死刑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这也是那些废除了死刑的国家的法律逻辑。

在我看过的国产电影中,惩恶扬善的浩如烟海,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甚至以暴制暴的也不胜枚举,甚至关于道德救赎的也有不少。杀人偿命,不仅是全社会的通识,也是几乎所有电影的基本逻辑。像《烈日灼心》这样能让观众去思考死刑意义的,好像还真是凤毛麟角。

当然,按照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文明程度,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威慑力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这样自我救赎的罪犯还太少太少。但是《烈日灼心》非常宝贵地把我们带向了这种大众很少去主动进行的法律思考。很多很多年以后,当中国的法律实践划时代地进步到“废除死刑”的那一天,应该会有人重新想起、重新提到这部《烈日灼心》。

猜你喜欢
太阳黑子烈日罪犯
太阳黑子
烈日下的坚守
烈日
太阳黑子自动识别与特征参量自动提取
为什么太阳会长斑?
疯狂编辑部之烈日消暑法
白云与太阳黑子的故事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烈日下的浪漫新颂
聪明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