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村庄

2015-09-10 07:22姚秦川李阳海
课外语文·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油灯村庄母亲

姚秦川 李阳海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那座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显得形单影只。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不弃。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

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的母亲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让母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她并没有后悔嫁到这个地方,她开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知了一样,在村庄里忙出忙进。每天,母亲都会起得比这个村庄还早,睁开眼,她就开始为全家人的生计而筹划一天要做的事情。有时,整整一天,我们都很难看到母亲的身影,她像那些精力过盛的男人一样,在土地上操劳一天。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满带泥土的气息,踏着缕缕升起的雾霭回到家里,顾不上洗把脸,这就钻进厨房,起了灯,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为我们打理晚饭。母亲的身影在摇曳的灯光里时而忽长忽短,时而忽明忽暗。我们注意到,她的眼神是疲惫的,她的步子是沉重的,她喊我们吃饭的声音甚至是嘶哑的。在这个村庄,这是母亲每天重复的工作,艰辛而沉重,枯燥而淡然无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母亲的村庄在春天的夜晚显得格外寂静。母亲一个人坐在油灯旁,纳着鞋底。有时,母亲会忘记手中的活计,静静地想着什么。有时,她还会转过头去,抹一把眼睛。那时,我天真地以为是油灯将母亲的眼睛熏得生涩。当时那种强烈的油灯气味现在还常会出现在我的梦境中,在我的回忆里弥漫。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村庄,简单,温暖,粗糙,但让人留恋。我很多次从我工作的遥远的城市赶回母亲的村庄,我看到了干涸的河流,还有河床上被人遗弃的鱼骨。风车和磨坊已经被尘埃湮没了一大半,再也不能转动,不能呼吸。时间就这样停止了,进入衰老的过程。然后风车和水磨都会腐烂,包括那些精美的石头都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不过,春雨中的村庄也异常漂亮。灰蒙蒙的雨雾,隐隐地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走进村庄,那泥土、青草、庄稼和牛马粪味,混杂在一起,让人特别坦然和舒服。一下雨,路上的人就自然多起来,大人们跑着去田里堵水灌地,放学的孩子顶着书包往家跑,不小心摔个仰八叉,那黄泥汤溅了满屁股,书本也甩了满地。这时,母亲呼喊我的声音,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震落树上的水珠。

有一次,我和母亲在村子边的那棵梧桐树下坐了很久,村子上空干净的阳光让我想起母亲所说的那条小路。那条小路从村子旁一直向远方延伸,穿过我小时候做游戏的破旧院落和土墙,一直到我看不清楚的地方消失。那条小路,也是母亲送我上学的小路,我是从那条小路上,穿着母亲纳的鞋子走向远方的。

几十年来,在母亲的村庄,她将我们姐弟三个抚养成人。这个村庄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株麦苗,甚至每一声鸡鸣,每一声狗叫,都让母亲依依不舍。母亲对这个村庄的依恋,就如同我们对她的依恋一样,真心实意又发自肺腑。其实,我们心底明白,母亲离不开这个村庄,是怕长眠在村庄前面的父亲孤单,母亲曾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过,如果她走了,我们的父亲想家时,回到家,看不到她的身影,会伤心会难过的。

对于母亲的村庄,我满怀感恩和虔诚,母亲的村庄仍旧如几十年前一样温暖。去年的一整个冬天,我陪母亲在她的村庄度过。夜半,谁家院子墙上的挂钟当当响了,母亲打了一个哈欠,伸出手给我拉拉被角,然后下地去给灶坑添些柴火。在母亲的村庄,很热很热的被窝,很暖很暖的房间,还有那盏在梦境中一直不停地晃动的油灯,照我度过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安静地在母亲的村庄入睡。母亲的村庄朴素、明亮、安静,一如她温暖的怀抱。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8期)

【赏析】

这是一篇读后令人潸然泪下的抒情散文。母亲对村庄的眷恋和“我”对母亲的深层理解以及那份真挚的爱恋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母爱宛如一棵古树,春天依着她幻想,夏天依着她繁茂,秋天依着她成熟,冬天依着她沉思。母爱更是一株树,在季节的轮回中固执地坚守家园,撑一树浓荫默默付出……

从写作的角度看,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1.标题亲切,富有内涵。用“母亲的村庄”为题是很少见的,这个题目蕴含着多层的内涵。一是把母亲与村庄融为一体,它记载着母亲与村庄的风雨沧桑,铭刻着母亲与村庄的不离不弃的情感纠葛;二是从作者的角度看,对母亲的热爱和对村庄的怀念也是分不开的。

2. 藏情于叙,旨隐意藏。藏情于叙是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即寓情于事,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去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更觉真诚、可亲。例如“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满带泥土的气息,踏着缕缕升起的雾霭回到家里,顾不上洗把脸,她就钻进厨房,起了灯,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为我们打理晚饭。……她的眼神是疲惫的,她的步子是沉重的,她喊我们吃饭的声音甚至是嘶哑的”。此段叙述把母亲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的品格表现了出来。还如“母亲离不开这个村庄,是怕长眠在村庄前面的父亲孤单,母亲曾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过,如果她走了,我们的父亲想家时,回到家,看不到她的身影,会伤心会难过的”。此段文字把母亲对父亲的真挚而永恒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3.精彩特写,凸显主题。特写法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展示事物环境的重要手段。文中的“春雨图”就是最精彩的特写片段。其中有多方面的描写,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视觉描写:“灰蒙蒙的雨雾,隐隐地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作者通过一个巧妙的比喻把春雨“蒙蒙”的特點写活了。其次是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那泥土、青草、庄稼和牛马粪味,混杂在一起,让人特别坦然和舒服。”“坦然和舒服”把农村特有的乡土气息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写。最后是对人物的活动描写:“大人们跑着去田里堵水灌地,放学的孩子顶着书包往家跑,不小心摔个仰八叉,那黄泥汤溅了满屁股,书本也甩了满地。”“顶”字一方面表现出春雨来得突然,另一方面也透出农村的贫穷。“仰八叉”是这段人物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它把道路的泥泞和孩子们摔倒后的特殊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善用修辞,文采飞扬。

(1)运用比喻,形象鲜明。例如“她开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知了一样,在村庄里忙出忙进”。这个比喻把母亲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此句比喻把村庄的美丽表现得形象而诱人。“母亲的村庄朴素、明亮、安静,一如她温暖的怀抱。”此句比喻把对母亲以及对村庄的爱恋融为一体。

(2)运用拟人,韵味丰富。例如“风车和磨坊已经被尘埃湮没了一大半,再也不能转动,不能呼吸。时间就这样停止了,进入衰老的过程”。此句拟人韵味丰富,把历史的蜕变解说得富有生活气息。

(3)运用排比,节奏鲜明。例如“这个村庄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株麦苗,甚至每一声鸡鸣,每一声狗叫,都让母亲依依不舍”。排比的运用使文章的句意气势磅礴,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把母亲对村庄的眷恋描绘得非常感人。

5. 词语重叠,情趣盎然。重叠这种修辞方法的功用是独特的。本文中的词语重叠最为典型。例如“整整”“缕缕” “忽长忽短,忽明忽暗”“静静” “蒙蒙”“隐隐”等,这些重叠的词语回环往复,如回声应谷,情韵悠悠,寄托着作者饱满的感情,蕴藉着丰富的韵味,读后给人留下美好的享受。

(李阳海)

猜你喜欢
油灯村庄母亲
我的小村庄
为什么要说“加油”
村庄,你好
油灯收藏或成市场新宠
“过时”的油灯
村庄在哪里
村庄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