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鲁菜,民国味道

2015-09-10 07:22贾亦琦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鸡丁鲁菜东兴

贾亦琦

厨师的汤,唱戏的腔。考验一位鲁菜厨师能否出师,乌鱼蛋汤是一道关。

乌鱼蛋汤讲究盐、胡椒粉、醋,三足鼎立。老师傅尝了一口,不会说少了哪味料,只说欠点。暗自加了点什么,魂就有了。

“三者少了谁,都是立不住的,底味不够。”自幼学习鲁菜的吴疆,曾经走访济南的老饭庄,考察鲁菜古法在今天的传承。“鲁菜根基扎实,技法考究,在过去,成为一个能颠勺炒菜的师傅,没有十年是下不来的。”

吴疆说,十年是量变到质变的一道坎。“如果没有吃过老师傅的手艺,如果对食材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便做不出好味道。”烧、焅、焖、炖、爆、炒,鲁菜讲求干干净净,明油亮芡,这并非一日之功。

民国时期,百菜融合,那一时期也是鲁菜在京城的黄金时代。上世纪90年代川粤北上的冲击,曾让鲁菜经历了一段冷淡期。老法而论,鲁菜费工费火费料,——一道九转大肠,一斤肠子出三两;糟溜的糟卤,至少要用糟泥泡上七至十天。如此“慢工”自然无法顺应现代人追逐“快餐”的浮躁。

“有阵子,大众口味流行鸡丁要特别嫩,其实街边小馆也能做出如此水平。嫩的跟豆腐似的,却一点儿鸡味没有,那是加了食品添加剂。”吴疆举例,老师傅讲,什么食材就是什么味。鲁菜古法的酱爆鸡丁,一口就能吃出鸡肉的本味。

在吴疆看来,饮食的口味就像服装的流行趋势,也有复古和轮回。这是鲁菜回归和复兴的契机。但令人惋惜的是,鲁菜里的很多老菜的做法,已然消失殆尽。

东兴楼

北京老字号,始于1902年,1944年9月因故停业,1982年12月在东直门内大街(现址)恢复营业,请回老技师曲有功和服务师王宝文,自此原汁原味的传统菜肴又端上了餐桌。目前5家直营店包括东直门店、六里桥店、广安门店、安慧店、通州店。

饕客青年推荐:葱烧海参、油焖大虾、爆三样、酱爆鸡丁、芙蓉鸡片等。

芙蓉鸡片,叫鸡不见鸡

取鸡胸肉,细切细斩,使成泥。然后以蛋白搅和之,搅到融和成为一体,略去渣滓,入温油锅中摊成一片片状。片要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锅时加嫩豆苗数茎,取其翠绿之色以为点缀。虽然制作过程简单,但是在火候上恰到好处则见功夫。此菜又名叫鸡不见鸡,也只有在东兴楼能吃到正宗做法。

酱爆鸡丁,古法溯源

鸡脯肉放置凉水浸泡一个小时,去掉鸡皮和板筋,切丁,加入鸡蛋清、湿淀粉,和清水拌匀,酱好。锅下熟猪油,在微火上将油烧至四成热时,下鸡丁,滑到六成熟时,将鸡丁用漏勺盛出,放入熟猪油和芝麻油各三钱,下黄酱,炒干水分,加白糖,待糖融化后,加入绍酒和姜汁,炒成糊状,然后再倒入鸡肉丁,翻炒,出锅。

东兴楼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原址位于东安门大街路北,是一座前出廊后出厦的大四合院,以经营山东胶东菜为主的大饭庄。由于经营有方且技术精湛,东兴楼名列八大楼之首,一度成为北平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和社会名僚等聚会宴请的首选。

美食家、诗人二毛在他的《民国吃家》中提道,鲁迅对于北方的菜品和面食非常喜爱。从1912年至1926年在北平生活的15年中,鲁迅在日记中提到的餐馆有65家之多。住在西边的鲁迅最爱的是广和居的三不沾和同和居的烤馒头。而住在当时北大附近的胡适则钟爱东兴楼的酱爆鸡丁。

鲁迅、胡适有两次饭局,也是在东兴楼。一次是胡适请鲁迅,一次是郁达夫请胡适和鲁迅。鲁迅在1932年2月27日日记:“午后胡适之至部,晚同至东安市场一行,又往东兴楼应郁达夫招饮,酒半即归。”看来这次吃得不太高兴,或许为胡鲁两人纷争的开端之一。鲁迅这顿饭没吃好,但郁达夫选的东兴楼的菜还是很地道的。

当时东兴楼的砂锅熊掌、清蒸小鸡、酱爆鸡丁、炒生鸡片、砂锅鱼翅、红油海参等都是上档次的宫廷菜。据说胡适特别喜爱东兴楼的油爆虾仁和酱爆鸡丁。酱爆鸡丁只有东兴楼做得最好,其他饭店也有,但都比不过东兴楼。

猜你喜欢
鸡丁鲁菜东兴
屈浩说菜:酱爆桃仁鸡丁
宫“保”鸡丁
莲藕炒鸡丁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
李光璧:重塑80后们的鲁菜记忆
崛起的鲁菜力量
我炒宫保鸡丁